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 岳麓版
课时作业21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北河间模拟)“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材料强调的是()A.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发展轨迹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用于实践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C解析:材料信息“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由于缺乏刺激”“未被应用于工业”表明,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故选C。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两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2.(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一书中写道:“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后,工厂主博尔顿要求买主只付出每架机器的制造和安装的费用,另外加上比使用同等马力的气压机所获得燃料上节省费的三分之一。”此做法()A.保证了对生产技术的垄断B.有利于改良蒸汽机的推广C.提高了与同类商品的竞争力D.说明蒸汽机使用技术复杂B解析:材料反映了工厂主低价出售蒸汽机,不利于对生产技术的垄断,而有利于改良蒸汽机的推广,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同类商品的价格,无法得出提高了与同类商品的竞争力,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蒸汽机使用技术复杂,故D项错误。3.(2019·广西梧州、柳州调研)据记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在位时期曾一度禁止伦敦市民使用煤炭作为燃料。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国家财政出现了困难B.煤炭资源极度缺乏C.极力确保工业化进程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D解析:材料说的是禁止伦敦市民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伦敦市民使用煤炭作为燃料的费用,不需要政府支出,故A项错误;英国的煤炭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禁止伦敦市民使用煤炭作为燃料的目的,故C项错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在位时期,正值工业革命的时期,机器使用煤炭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禁止伦敦市民使用煤炭作为燃料,可以缓解这一状况,故D项正确。4.(2019·安徽十校联盟联考)1796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称:“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由此可知,他主张()A.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重视工商业的发展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注重经济活动立法A解析:题目中的时间是1796年,根据“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可知英国首相威廉·皮特主张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故A项正确。5.(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9世纪中期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使用)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这一变化反映了()A.近代交通运输发展的迅速B.民众财富收入的日益增加C.政治自由民主化得到发展D.生产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影响D解析: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与英国人民休闲生活变为定时休闲无关,故A项错误;民众财富收入增加,会让人们休闲更加多样,与材料中人们休闲变为定时不符,故B项错误;政治自由民主化不会影响人们休闲生活转变为定时休闲,故C项错误;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厂制度的时间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休闲娱乐的时间,故D项正确。6.(2019·河北沧州质监)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蓝袜”是一种文化沙龙,上层妇女伊丽莎白·蒙塔古被称为“蓝袜女王”。世人评论说:“‘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这说明()A.工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B.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C.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发生了改变A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结合所学,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女性追求社会权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故A项正确;B项表述绝对,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C项“迅速普及”与材料“‘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早在16、17世纪就进行了国教改革,故D项错误。7.(2019·四川绵阳模拟)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A.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B.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C.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D.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D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德两国经济持续发展,英法两国实力相对下降,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四大发达国家在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无从得知欧美列强的发展态势,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设备陈旧阻碍了自身发展,故C项错误;欧美四大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其他国家的工业发展,故D项正确。8.(2019·广东肇庆模拟)从公元1000年到1750年,西欧国民收入人均年增长率低于0.1%;18世纪,这一增长率提高到1%到1.5%;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年增长率为3%。出现这一增速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欧美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形成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西欧疯狂的殖民扩张C解析: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始于罗斯福新政,在二战后大规模推行,故A项错误;欧美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题目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8世纪和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正好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西欧殖民扩张是在17世纪,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2019·河南安阳模拟)下图是1882年和1907年德国劳动力的分布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了()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B.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C.城市人口总数高于农村D.工业化推动了人口流动D解析:根据材料图表不难看出,在1907年前后,工业已经超过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故A项错误;根据图表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在20多年间虽有消长但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总数对比,故C项错误;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各行业的劳动力出现了不同的流动趋势,故D项正确。10.(2019·江西八校联考)下表为1870—1987年部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表(美国的人均每小时总值为100美元),据此可知()年份18701913195019731987德国550306480日本1918154631英国10478576781美国100100100100100A.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B.日本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C.英国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下降但仍有一定优势D.美国的生产力水平最高成为“世界工厂”C解析:从1870年世界最高的104下降至1987年的81,英国的生产力水平虽然已经较大幅度地落后于美国,但仍是处于德国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上,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故C项正确。11.(2019·豫西南示范校联考)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是“世界工厂”,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减少B.自由贸易受到了各国推崇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C解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此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故A项错误;“形成了多中心”可见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赞同自由贸易,故B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国展开,各国均取得很大的发展,故C项正确;“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12.(2019·安徽江南十校模拟)英国殖民当局于1849年在印度修建了第一条实验性的铁路,之后组建一批铁路公司进行大规模的修建。据统计,1871年为5077英里,1881年为9891英里,1891年为17564英里,1901年为23571英里,1913年为34656英里。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A.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有助于维护英国的国际金融地位C.印度工业革命的内在发展需求D.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B解析:结合这一时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对印度大规模的资本输出显然有利于英国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和国际金融地位的稳固,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37分)13.(2019·山东济南模拟)环境污染是各国历史上都曾面临过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不如发达国家严重。但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不久宋离职,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1915)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森林法》《渔业法》《狩猎法》《水利法》等。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环境继续恶化。——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材料二: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因此,他们也强烈要求对大气环境进行治理。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摘编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对策以及保护效果不理想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出现严重烟雾污染的原因,并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所呈现出的特征。(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但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得出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严重。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1915)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可得出中国政治精英参与,政府颁布环境立法。第三小问,可以从当时中国的国内外形势、政府的不作为及中国的经济状况,民众环保意识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得出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或答新能源的使用如煤和石油的使用量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较为集中。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得出依法推进;根据材料二“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可得出先污染后治理;随着污染的严重,治污日趋系统全面;治理艰难,过程漫长。答案:(1)背景: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严重。对策:中国政治精英参与,政府颁布环境立法。原因:列强加紧侵华,战乱频繁,政局动荡;政府腐败,立法有限,执法不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相对落后;民众环保意识薄弱。(2)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或答新能源的使用如煤和石油的使用量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较为集中。特征:依法推进;先污染后治理;随着污染的严重,治污日趋系统全面;治理艰难,过程漫长。14.(2019·河南焦作统考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 岳麓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