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进入导航第1页第二部分导学课堂与素养提升进入导航第2页模块三文化发展历程进入导航第3页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进入导航第4页学案3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进入导航第5页进入导航第6页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尤其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风格新奇、多元一体、雅俗共赏,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进入导航第7页创新微课以微知著考点解读活化思维课时作业随堂训练知能巩固进入导航第8页考点解读活化思维研史料实证,通历史解释,让历史认知更深刻进入导航第9页命题点一历史概念——四大发明■史料研读史料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进入导航第10页读史:史料表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为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总之,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进入导航第11页■史料运用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中国古代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欧洲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上。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进入导航第12页■史论归纳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政治国家统一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封建经济水平较高且持续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政策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农学、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进入导航第13页教育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对外交往频繁的中外交流,使古代中国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智慧科学家本身古代中国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导航第14页命题点二综合考点——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特点和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朝代项目北宋南宋明朝清朝理论类491630实验类121031技术类84818169——李思孟《科学技术史》进入导航第15页读史:史料一中显示的是两宋与明清时期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格,注意从表中的数据变化找出演变的趋势。史料二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1262年,郭守敬被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1277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进入导航第16页1281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158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读史:史料二中“敬授民时”表明中国古代历法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视实践和实用性强的特点。进入导航第17页■史料运用据以上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参考答案:领域: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农学等领域。原因:中国古代经济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了发展。进入导航第18页■史论归纳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地位与影响(1)特点①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②科技内容:实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③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④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以及促进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进入导航第19页(2)地位与影响①地位:13世纪前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世界,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②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进入导航第20页2.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3)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政策与人才支持。(4)自身缺陷:服务于农业的科技自身缺陷(只重视总结经验和实际应用,不重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5)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不断发展,为西方科技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进入导航第21页命题点三历史概念——文人画■史料研读史料一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元代倪瓒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读史:史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抒情写意的一种活动。进入导航第22页史料二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读史:史料二中的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或追求抒情写意)。进入导航第23页■史料运用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社会环境对古代绘画风格的影响是什么。进入导航第24页参考答案:①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后形成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反映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②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和社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绘画风格多样,如出现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③两宋: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使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进入导航第25页最大的亮点。④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等出现,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进入导航第26页■史论归纳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地位类型特点地位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中国画的精粹人物画注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空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人物活动;注重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人物画占据主体地位进入导航第27页类型特点地位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北宋后成为中国绘画的主要形式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古代人物画的一个代表进入导航第28页命题点四综合考点——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史料研读史料一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进入导航第29页读史:史料一中“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说明宋词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其盛行源于民间市民阶层娱乐的需要。史料二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得多,但因为时间关系,我现在只可分作四派来说一个大概。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读史:史料二信息说明了明清小说的发展具有种类繁多、思想内容复杂、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艺术水平高超等特点。进入导航第30页■史料运用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参考答案: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进入导航第31页■史论归纳1.唐诗繁荣的原因、主要流派的特点(1)原因①经济:经济发达。唐朝封建农业、手工业、商业活跃,国力强盛、封建经济繁荣为唐诗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政治:政治开明。国家统一、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科举“以诗取士”,都促进了唐诗发展。③文化交往: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交往和中外交往促进了唐诗发展。④继承发展:唐诗继承和发展了前代诗歌丰富的艺术经验和知识。进入导航第32页(2)主要流派的特点流派代表主要特点边塞诗高适、岑参题材广阔;意象宏阔,英武豪放;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山水诗王维、孟浩然描写景物,展现自然美;意境幽深,诗情画意浪漫诗李白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现实诗杜甫以沉郁顿挫、慷慨悲凉为主;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进入导航第33页2.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特色(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山水画开始形成;书法逐渐进入自觉阶段。进入导航第34页(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促成了唐诗的繁荣;绘画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风格多样;楷书、草书等书法艺术成就辉煌。(5)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元代统治的黑暗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元曲成为主要艺术形式,戏曲走向成熟。(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曲走向繁盛;抒发个人心意的文人画盛行。进入导航第35页创新微课以微知著强学科素养,拓历史视野,让素能提升更全面进入导航第36页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像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禘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B进入导航第37页解析:人神共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材料提到的是“帝”字的发展演变,体现了汉字的功能,故B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故C项错误;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故D项错误。进入导航第38页[思维升华](1)我国最早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文字不等同于书法。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故其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而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进入导航第39页(3)中国古代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书法艺术、文人画等水平高超,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4)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抒情写意。进入导航第40页随堂训练知能巩固实战高考题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