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单元提升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当时,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对此()A.政府开始发动对外殖民扩张活动B.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C.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利D.逐渐建立社会福利制度B解析:对外殖民扩张是西方国家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不断采取的措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825年……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当社会矛盾激化时,人们开始反思,于是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以期解决当时的社会困难,故B项正确;1832年议会改革是由于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兴起,他们要获得政治权利,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福利制度,故D项错误。2.(2019·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下表是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巴黎公社的临时权力机构)在关于选举的公告中对广大群众的告诫。这些告诫意在()要选举的人要提防的人联系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人利欲熏心,一味追求私利,有野心向上爬的人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能根据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办事的人只知道填满自己的腰包,从不把工人当作自己兄弟的阔佬平民出身、积极坚定、有正义感、为人正派的人为获得选票东奔西跑、四处游说的人A.强调政府应为人民谋福利B.建立首个社会主义政权C.贯彻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无产阶级获得选举权A解析:通过“与人民同呼吸”“根据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办事”“平民出身”等信息可知,强调政府为人民谋福利,故A项正确;巴黎公社是首个无产阶级政权,首个社会主义政权是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故B项错误;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革命时宣传的思想,比如法国大革命,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的成员不是仅有无产阶级,还有农民、小职员等其他阶层,而且题目材料强调的是要选什么样的人,不是选举权,故D项错误。3.(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马克思说:“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由此可知,巴黎公社()A.是完全的无产阶级专政B.建立了民主的联合阵线C.是工农阶级的联合政权D.政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D解析:从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可知,巴黎公社是代表不同阶层利益,不能体现出其是完全的无产阶级专政,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是城市工人阶级领导的,没有出现民主联合,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仅在城市进行,没有出现工农联合,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可知,巴黎公社建立的政权可以代表多个阶层,故D项正确。4.(2019·湖北重点高中联考)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指出,临时政府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和自由,目前俄国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工人阶级团结农民,团结各国无产阶级,准备在革命的第二阶段取得胜利。这表明列宁的观点是()A.社会主义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意愿B.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必然产物D.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A解析:根据“临时政府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和自由”可知列宁认为只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满足俄国人民的意愿,故A项正确。5.(2019·安徽十校联考)五四运动期间,曾流传一则广告:“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推动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B.民族工业品质量可与洋货媲美C.德国强占青岛激起国人抗争D.购买国货使中国政治经济双获益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期间,商人提倡国货,反对洋货,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是从1912—1919年,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在技术、资金、规模上远逊于洋货,故其质量可与洋货媲美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日本强占青岛,故C项错误;从材料“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可知购买国货可促进国产商品发展,同时也可抵御外国的侵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都有益。故D项正确。6.(2019·齐鲁名校冲刺模拟)二十八日,合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下列选项与该会议相关的是()A.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B.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与日本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提出“两个中国”的席位B解析:“二十八日,合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可得出所叙述事件为巴黎和会,此会上没有涉及台湾及附属岛屿,故A项错误;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以“委任统治”的方式转让给日本,故B项正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发生在1955年亚非会议,故C项错误;“两个中国”的提案在26届联大由美国提出,后被否决,故D项错误。7.(2019·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1927年4月19日,毛泽东在《在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中强调“要增加生力军保护革命,非解决土地问题不可,其作用,在解决土地问题后即能够解决财政问题和兵士问题,兵士能否永久参加革命,亦即在土地问题解决,因农民要保护他们的土地,必勇敢作战”。依据材料可以推知()A.当时国共关系尚未破裂B.为此中共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C.中共已经明确了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D.当时中共“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A解析:材料主要论述毛泽东对土地问题的重视及原因,国共关系破裂是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故A项正确;确立土地革命方针是在1927年8月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故B项错误;1927年毛泽东在中共的地位并不高,不能代表整个中共,故C项错误;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右倾投降主义,不是“左”倾思想,故D项错误。8.(2019·湖南益阳、湘潭调研)《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该回忆录描述的是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运动。20世纪20年代,苏联向广州革命政府派出了大批军事顾问,苏联军事顾问在广州革命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攻克武昌、南京、上海等城市,把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而苏联成立于1922年,A项与“广州聘请苏联顾问”不符;B、D两项都不符合“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攻克南京”等信息,故选C项。9.(2019·湖北武汉调研)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事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对苏联的立场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西安事变是日本间谍所为B.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C.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D.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D解析:苏联认为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被日本利用,而非日本间谍制造西安事变,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并没有提出援助张学良,故B项错误;材料中苏联不愿意看到西安事变后中国出现混乱局面,但没有提出中共领导抗日重任,故C项错误;苏联认为中国一旦内乱,日本就会长驱直入,进而威胁苏联的安全。出于此战略意图的考虑,苏联要中共力促事变和平解决,故D项正确。10.(2019·广西钦州模拟)“九一八”事变之后,《再生杂志》《复兴月刊》等一些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以探讨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相继出版,知识界就“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关问题纷纷发表见解,各抒己见。这揭示出近代民族复兴意识()A.在社会不同领域存在严重分歧B.主要出现在近代知识界和出版界C.推动了民族复兴实践的新发展D.因民族危机加深而成为社会思潮D解析:根据题意,“九一八”后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不断出版,A项表述是对“知识界就‘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关问题纷纷发表见解,各抒己见”的误解,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九一八”之后的近代民族复兴意识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界和出版界,还体现在实践等其他领域,B项表述有失全面,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题目中并未出现民族复兴实践,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九一八”事变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意识的大发展,故D项正确。11.(2019·河北衡水大联考)1937年9月3日,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日记中写道:“此次抗战是持久战,在得最后胜利,非争一时一地之得失,小胜不足喜,小败不足忧,须有百折不挠之精神,做屡败屡战之准备。”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陈诚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影响B.因淞沪会战的失败认识到持久战的必要性C.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处于劣势D.国民政府早已做好了进行持久战的准备C解析:据材料“此次抗战是持久战,须有百折不挠之精神,做屡败屡战之准备”可知抗日战争以来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接连败退,这从侧面反映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处于弱势地位,故C项正确。12.(2019·江苏南通模拟)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C解析: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中“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相符,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37分)13.(2019·广东广州考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蒋介石在1928年完成全国统一以后……在国防方面,他引进了德国军事顾问来帮助中国实现军事现代化,他颁布陆军典范令与兵役法,使陆军兵器标准化,设立军用化工厂,使最基本的弹药能自给自足,这一时期,中国空军飞机扩充至六百架……1935年之后,中央政府把自己的力量扩展到云、贵、川三省,使之成为日后的大后方。这些成绩使中国达到了进行抗日战争所必需的“最低度的标准”。此外,在经济方面,国民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实现了白银国有,这些金融举措均对以后八年抗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摘编自萧功秦《第四次选择: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政治》材料二:1937年10月29日,在淞沪战场处于不利地位、南京日益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下,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做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强调“因为对外作战,首先要有后方根据地。如果没有像四川那样地大物博人力众庶的区域作基础,那我们对抗暴日,只能如一·二八时候将中枢退至洛阳为止,而政府所在地,仍不能算作安全”。……11月20日,国民政府公开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内称“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认为“现在的战争,已不是中日两国的战争,而是整个世界的战争”。由于美、英等国的对日宣战,国民政府也随即将抗战重点转向了争取外援,而后方根据地的战略地位也随即弱化。同时,在蒋介石看来,抗战胜利的基础已经大定,建国的任务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在1942年8月又提出了“开发西北”的号召。此时蒋介石关心的重点已经由如何争取抗战的胜利,转向了如何在抗战中完成“建国”任务的问题,这样的转变,也同样表明西南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减弱。——摘编自潘洵《“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采取的措施与做出的贡献。(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南地区战略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解析:第(1)问,根据“蒋介石在1928年完成全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提升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课件 岳麓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