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四章海洋地理考纲展示近三年考情分析海洋和海岸带①海底主要地形类型;②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③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④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⑤海水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⑥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⑦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⑧海岸主要类型及特点;⑨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近三年对海洋地理的考查,江苏省高考一直将《海洋地理》作为选考内容,考查多以填空与简答的方式呈现。大多数命题围绕人类活动对海洋开发及影响展开。近年来,远洋考察、深海养殖、海洋权益等考查内容逐渐增多海洋开发①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②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③海底油气资源、锰结核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④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前景;⑤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⑥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主要方式;⑦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①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②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近三年对海洋地理的考查,江苏省高考一直将《海洋地理》作为选考内容,考查多以填空与简答的方式呈现。大多数命题围绕人类活动对海洋开发及影响展开。近年来,远洋考察、深海养殖、海洋权益等考查内容逐渐增多海洋权益①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②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③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第一节海岸与海底地形(2019·山东滨州高三调研)读“黄河入海口的海岸线变迁图”,完成下列各题。(1)影响黄河入海口处的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请叙述黄河入海口处海岸线的形成过程。(2)黄河入海口处海岸的类型是____________,其物质来源是______________。(3)结合黄河三角洲的变化,简述海岸演变过程。(4)影响海岸线变迁的因素还有哪些?[解题思路]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海岸类型与演变过程;海岸线变迁与影响因素。图表信息:不同时间黄河三角洲景观图像的差异。第二步:思维流程。黄河入海口海岸类型——淤泥质海岸←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在黄河入海口堆积海岸线——黄河入海泥沙→流水沉积与海水侵蚀→海岸线动态变化人类活动,如大量采砂、上中游修水库拦沙、海岸工程等[试做答案](1)泥沙淤积海浪侵蚀黄河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于河水流速降低,加上海水的顶托和咸淡水的混合作用,泥沙迅速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及滨海平原。(2)淤泥质海岸黄土高原(3)侵蚀海岸因失去泥沙而向内陆移动,陆地部分变为海洋部分;淤积海岸因获得泥沙而向海洋推进,新的陆地不断生成;在平衡海岸,泥沙收支平衡,海岸线基本保持不变。(4)地壳活动等内力作用;气候、河流、海浪等外力作用;建造拦河大坝、大量开采海滩沙石、不合理地建设海岸工程等人类活动。一、各种海岸类型的比较类型组成地貌特点形成原因利用方式基岩海岸坚硬的岩石峡湾相间,海岸线曲折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在海浪的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港湾、旅游砂质海岸沙子和砾石向海洋缓慢倾斜河流的堆积作用和海水的冲刷与搬运作用海滨浴场淤泥质海岸淤泥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平原河流携带颗粒较细物质的堆积作用滩涂养殖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植物与泥沼低洼,红树林植物与泥沼相结合—抵御风浪侵蚀、保护沿海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珊瑚礁海岸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生物堆积作用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二、海底地形及其形成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洋盆和洋中脊等类型。图示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洋盆洋中脊位置其宽度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大陆架向外延伸的部分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海沟与洋中脊之间大洋中心水深200m以内200m~4000m——4000m~6000m—特点深度浅,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坡度大弧形分布深度大深度大,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较为平坦中轴为裂谷,其两侧群峰对峙,内壁陡峻成因——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板块构造说海底扩张说1.(2019·江苏高考模拟)下图为“东海海底地形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东海海底大陆架的矿产资源除了滨海砂矿外,主要有____________资源。(2)图中上海沿海主要的海岸类型是________。(3)上海附近海域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渔场,近年来面临无鱼可捕的现状,请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解析:(1)东海海底大陆架的矿产资源除了滨海砂矿外,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2)上海沿海地区的海岸属于淤泥质海岸。(3)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减少的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角度分析,主要包括过渡捕捞以及海洋污染。对策主要从减少捕捞及政策等方面针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包括休渔、发展海洋养殖,减少捕捞、加强海洋环境管理、控制向海洋排放污染物以恢复生态环境等。答案:(1)石油、天然气(2)淤泥质海岸(3)原因:①过渡捕捞;②海洋污染。对策:①休渔;②发展海洋养殖,减少捕捞;③加强海洋环境管理;④控制向海洋排放污染物。2.(2019·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考试)(海洋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于2018年4月25日在南海北部东沙群岛西南海域顺利完成试验性应用第一潜。“潜龙三号”带回了数千张拍自水下1400m左右的海底照片,让我们看到了比较丰富的深海生物、斑状菌席等,令人震惊的是“潜龙三号”也拍摄到大量深海塑料垃圾。此次“潜龙三号”还在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和多金属结核试采区进行试验性应用。材料二下图为南海部分海域等深线示意图。(1)“潜龙三号”在深海活动时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2)东沙群岛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________海岸,其附近海区适合发展的产业有______、________、______。(3)深海塑料垃圾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4)据材料分析“潜龙三号”海洋探测对我国的意义。解析:(1)由材料可知,“潜龙三号”带回了数千张拍自水下1400m左右的海底照片,深海地区必然克服高压、低温、缺氧、黑暗等环境特点,同时海水还有腐蚀性以及海水的暗流等。(2)东沙群岛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生物海岸当中的珊瑚礁海岸,环境优美,适合发展旅游业,同时位于大陆架上,渔业资源丰富,宜发展渔业。(3)深海塑料垃圾污染海洋环境,威胁海洋生物生存,破坏海洋生态系统。(4)由材料可知,“潜龙三号”带回了数千张拍自水下1400m左右的海底照片,看到了比较丰富的深海生物、斑状菌席等,因此可加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探测;潜水深度大,可加强对海底构造的认识。“潜龙三号”还在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和多金属结核试采区进行试验性应用,可加大对海底能源的探测。答案:(1)高压、低温、缺氧、黑暗、海水的高腐蚀性、海水的流动性等。(2)珊瑚礁旅游业渔业(海水养殖)(3)污染海洋环境,威胁海洋生物生存,破坏海洋生态系统(4)加强对海底能源的探测;加强对海底矿产资源的探测;加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探测;加强对海底构造的认识。3.(2019·江苏南京高三期末调研)2018年10月1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下图为南海局部海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海域A和B的海底地形分别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2)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将促进其海岸带的开发。简述在开发海岸带过程中,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解析:(1)海域A和B的海底地形,A处深度小于200米,是大陆架。B处深度4000米以上,等深线稀疏,是洋盆。(2)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将促进其海岸带的开发。在开发海岸带过程中,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主要有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答案:(1)大陆架洋盆(2)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本文标题: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海洋地理 第一节 海岸与海底地形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9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