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稳态的生理意义(Ⅱ)1.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间通过物质交换实现稳态。(生命观念)2.结合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得出结论。(科学思维)3.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社会责任)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____,②______,③____,④________,⑤__。(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__于b处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__于b处的,b处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__于a处的。(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如图中①②③三种体液的关系:____________。(4)毛细淋巴管末端是闭合的;毛细血管末端是开放的。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23高高高2.内环境的成分(1)主要成分:水、______、蛋白质、经血液运输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2)主要差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无机盐蛋白质3.不同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细胞类型生活的内环境绝大多数细胞______红细胞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__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____________组织液血浆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4.内环境的作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教版教材必修3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血泡”。“水泡”和“血泡”的主要成分相同吗?请说明理由。[提示]不相同。“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泡”的主要成分是血浆。1.血浆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2.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发生于内环境中。()[提示]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3.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4.呼吸酶存在于内环境中。()[提示]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5.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提示]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1.内环境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图解2.内环境及其组成(1)三类内环境物质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②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2)三类“非内环境物质”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②专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物质,如载体、受体。③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3.细胞通过内环境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1.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医生给病人输液时浓度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提示]若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从而不能维持其正常形态和功能。2.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据图分析:图1图2图3(1)图1中的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出根据单双箭头判断内环境成分的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提示](1)组织液、血浆、淋巴。(2)单方向(箭头)①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②淋巴流向:淋巴―→血浆双方向(箭头)①组织液血浆②组织液细胞内液(3)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考查内环境化学成分的分析与判断1.下列关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流经肝脏后的血液,血糖含量可能升高或降低B.血浆中含有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C.血浆的葡萄糖可以被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D.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与蛋白质、Na+和Cl-的含量有关C[血浆的葡萄糖被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被线粒体氧化分解,C错误。]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A[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正确。]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3.(2019·上饶市高三模拟)组织液可对细胞产生缓冲和保护作用。下列有关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B.组织液可以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D.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D[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4.(2019·酒泉市高三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B.内环境之间均可以发生相互渗透与扩散C.图中④过程需要皮肤、泌尿系统等参与才能完成D.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C[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A错误;血浆可以与组织液发生相互渗透与扩散,但淋巴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不能发生相互渗透和扩散,B错误;图中④过程需要皮肤、泌尿系统等参与才能完成,C正确;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考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及调节机制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_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③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______。溶质微粒无机盐蛋白质Na+、Cl-(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_________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保持稳定,与__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3)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左右。7.35~7.45HCO-3、HPO2-437℃2.稳态的概念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____作用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得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________的状态。调节温度、渗透压及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3.意义(1)细胞内各种新陈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都依赖于____________。(2)稳态是人体对多变的________的适应。(3)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外界环境正常生命活动4.调节机制——反馈调节(1)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____作用,使输出信息__________的调节方式,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等。(2)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____作用,使输出信息____的调节方式,如血压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相同进一步增强相反减弱1.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提示]血浆渗透压形成与血浆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等有关,故与Na+和Cl-均有关。2.人体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提示]腹泻会引起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3.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引起组织水肿。()4.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提示]体内失水过多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5.实现内环境的稳态只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提示]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作。√××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1)血浆pH调节的过程(2)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1.剧烈运动后,运动员会肌肉酸痛但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请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提示]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碳酸/碳酸氢钠)进行调节,使pH保持相对稳定。2.据图思考(规范表述)图甲图乙图丙(1)图甲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C为____,D为____。(2)图乙中,a、b、c、d依次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填大写字母)。(3)图丙中,A、B是相应的调节系统,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a、b、c为信息分子,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C、D、B、A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3.部分婴幼儿的营养主要依赖于奶粉,尝试分析为何低劣的奶粉会导致“大头娃娃”的出现。[提示]低劣奶粉氨基酸含量低,婴儿血浆蛋白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偏低,更多水分进入了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导致“大头娃娃”出现。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B[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导致实验狗的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B正确。]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仅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中的多,所以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渗透压C.人在冬泳过程中,体内的产热速率基本等于散热速率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O2增多,所以内环境pH会下降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B错误;人在冬泳过程中,体温维持稳定时,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基本相等,C正确;高原地区缺氧,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不是二氧化碳增多,D错误。]考查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3.(2019·临沂市高三模拟)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组织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可引起组织水肿D.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D[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CO3/HCO-3构成的缓冲体系,其次还有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D错误。]4.如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组织水肿D[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目前普遍认定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并不是坎农提出的。]1.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2.体外液体≠体液(1)体外液体: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外分泌腺等)中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在体内,属于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苏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1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