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专题优化提升01构建——网络体系02纵横——知识拓展04专题质量检测03延伸——史学争鸣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秦朝儒学处于受压制时期“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历程地位原因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处于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经朱熹、王守仁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儒家思想走向了极端,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历程地位原因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传统儒学遭到怀疑,但未动摇正统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维新变法时期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思想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减小变法阻力历程地位原因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猛烈抨击、正统地位动摇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解放人们的思想“文化大革命”期间儒家思想进一步遭到批判对儒家文化进行全民的、规模最大的破坏,儒家思想在我国的影响进一步减弱[拓展训练——对接25分综合题]1.(2020·湖北八市联考)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思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以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韩进军、刘永艳《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材料二朱熹认为,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才能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摘编自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材料三在一个排斥农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社会里,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责任与权力为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权威……在全国范围内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网络。国家所必须的思想意识——包括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摘编自杨阳《王权的图腾化》(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目标。(7分)【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信息“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并结合所学董仲舒新儒学的知识概括核心内容;根据材料信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可直接得出其目标归纳即可。【尝试作答】(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构想提出的主张。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董仲舒和朱熹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侧重点。(9分)【思路点拨】第一小问,材料中朱熹认为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就必须实现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与此观点相对应的思想,就是三纲五常的伦理标准,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第二小问,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内容可知,董仲舒侧重于国家范围内的大一统,而朱熹侧重于对乡村的统治,由此可以分析出二者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侧重点,一个在于国家的意识层面,一个在于乡村宗族伦理。【尝试作答】(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认识。(9分)【思路点拨】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内容可知,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而农民被排斥在外,国家思想意识的传达需要通过乡绅来实现。第二小问,应该从这一现象的实质和意义角度进行分析,认识到儒家思想在这一过程中的位置以及对社会、国家的影响。【尝试作答】答案:(1)核心内容:天人感应,独尊儒术。目标:实现“大一统”。(2)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存天理,灭人欲”。侧重:前者侧重国家意识层面;后者侧重乡村宗族伦理。(3)观点:绅士成为乡土社会的权威,成为国家意识传播到乡村的媒介。认识:传统社会控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根本宗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项目科技文学艺术先秦时期开始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技《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书法、绘画等出现秦汉时期出现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在数学等其他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出现反映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汉赋,书法艺术初步发展项目科技文学艺术魏晋时期数学、农学成就特别突出,出现祖冲之等数学家和《齐民要术》等农学巨著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医学成就比较突出,出现药物学巨著《千金方》,火药和雕版印刷术发明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唐诗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水平项目科技文学艺术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已全部出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明清时期传统科技继续发展,但未转化为近代科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针对训练——对接48分选择题]1.(2020·黄石高三调研)据《东都事略》,“(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这说明宋代()A.出版业放任自流B.有版权保护的意识C.印刷术空前发展D.出版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选B。材料“不许覆板”体现的是政府的管理,故A项错误;材料“已申上司,不许覆板”体现的是对版权的尊重,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版权保护问题,并非印刷术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宋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尚未产生,故D项错误。2.(2020·蚌埠质检)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此类绘画作品()A.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B.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D.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可知,文人画注重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彰显出其独特的技法,故选A项。三、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特点的差异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技严格上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拓展训练——对接12分开放题]2.(2020·石家庄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1385年,明朝在南京鸡鸣山建立观象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天文台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带来自鸣钟、三棱镜、浑天仪、天球仪等,西方天文学与科学仪器传入中国1607年,李之藻著《浑盖通宪图说》,将地心说引入中国,西方托勒密地心说渗入东方天文学1629年,开历局,以徐光启为监督,开始编撰《崇祯历书》中国1634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监制“窥筒”,是为中国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1634年,《崇祯历书》历时五年成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1645年,中国采用西方的数据,修订《时宪历》,即夏历,是我国历法的第五次改革西方1542年,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认为恒星天然不动,地球每天绕其轴旋转一周,并每年绕太阳运行一周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西方1572年,第谷发现仙后座超新星(银河系第二颗新星)1572年,西欧许多国家实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的前身1584年,布鲁诺《论无限性、宇宙和世界》出版,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1609~1619年,开普勒根据第谷观测行星位置的数据,发现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1632年,伽利略出版《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论证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摘编自林言椒等著《中外文明同时空》上表为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方天文学的发展概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思路点拨】根据表格中中西方科学技术成就对比得出论题:16~17世纪中西天文学发展的趋势迥异,16~17世纪,中国传统天文学发展渐趋停滞,西方天文学取得突破性发展。论述可以从中方科技成就发展停滞的原因、特点、影响,西方科学技术成就发展进步的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最后进行综述。【尝试作答】答案:示例论题:16~17世纪中西天文学发展的趋势迥异。阐述:16~17世纪,中国传统天文学发展渐趋停滞,西方天文学取得突破性发展。明清时期的中国农耕文明发达,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受重道轻器等传统思想影响,科技成就多为传统实用技术的总结,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已滞后于西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崇尚科学和理性,在天文学等科学领域逐渐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束缚,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基础。总之,科技发展受社会和时代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转而影响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主题论述型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第一:审题,提出论题。如本题可以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第二:据论题,展开阐述。如本题注意中外对比,提取历史信息,写出论题。(可微观论题,也可宏观论题)第三:阐述。论题、答案阐述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特别注意应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核心素养——培优提能]史料实证——继承与发展中的史学研究理论1.史学研究的步骤及原则(1)步骤: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2)原则:历史主义原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切史学研究,都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研究历史;都要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要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都要批判继承地对待历史遗产。2.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1)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如计量史学、社会学、生态学等。(2)历史比较法:将相同或相似的历史现象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获取结论。(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阶级分析法或者历史结构分析法:运用历史发展的结构或阶级立场角度研究历史。(5)“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1)明确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具有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过去性、具体性、阶段特征性、因果性、借鉴性、综合性的特点。(2)明确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①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如站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立场上;站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上等。②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③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④时代的局限性等。(3)注意史学研究的科学性、真实性、公正性。史学界关于“唐宋变革说”的争鸣【史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6 专题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12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