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0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历史单元优化提升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01构建——网络体系02纵横——知识拓展04单元过关检测03延伸——史学争鸣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2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3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一、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的抗争与探索的特征(1840~1919年)时段项目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之后史实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的抵抗、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政府新政立宪、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领导阶级主体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基本是旧式斗争,地主阶级的探索最终失败现代化色彩明显,程度渐深,大部分活动都有新的目标和手段,居领导地位的是资产阶级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4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时段项目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之后性质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爱国官兵的抗争不再是单纯的维护清朝统治,已是捍卫民族权益的爱国主义抗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独立登上历史舞台,具有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双重属性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5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时段项目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之后整体特征(1)探索具有广泛性:在民族危机面前,各阶级在反对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有一致性(2)探索具有方向性:都是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3)探索具有层次性:现代化探索由浅入深,从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4)探索具有继承性:与学习西方内容的层次性相关,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到早期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前后相继(5)抗争具有阶段性:从旧式斗争到新式斗争;反侵略反封建两大任务在《辛丑条约》前一般分开进行,之后结合在一起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6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针对训练——对接48分选择题]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呈现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依然昂然奋起的特征,典型事件见下表: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事件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7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事件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8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从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民主的转变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解析:选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表格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民为救国救民所进行的斗争,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说明这一时期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掀起波澜壮阔的反侵略斗争。分析选项,D项最合题意。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9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二、鸦片战争前夕(19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国情对比国别中国英国社会形态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军事力量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船坚炮利,战斗力强外交政策闭关自守殖民扩张中英贸易正当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正当贸易,英国处于入超地位综合国力日趋衰落世界强国政治体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0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针对训练——对接48分选择题]2.下面是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战舰对比图,这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鸦片战争前清朝水师船只英国铁甲舰“Minotaur”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B.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C.华夏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差距D.儒学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1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鸦片战争背景的理解。根据图片蕴含的信息,迁移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是工业国,而中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故图片中的帆船与铁甲舰象征着落后的农耕文明与先进的工业文明,答案为B项。A、C、D三项均是中英两国的差异,但难以从图片中反映,故排除。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2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核心素养——培优提能]时空观念——特定的时空下考察史事的方法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即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地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历史上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并对史事做出合理的解释。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3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1.时间观念历史的时间观念,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时序性及史事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并对史事做出合理的解释。一般是按照历史发展的纵向规律梳理,也就是所谓的“时间概念”,即以时间为线索,遵循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特征,对处在不同发展时段的历史现象做垂直联系比较。时间知识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4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1)时间表达:时、刻、日、月、纪年(王公、干支、公元、年号、民国)、年代、朝代、世纪、公元前(后)等。世纪与年代只是“时间段”概念,不特指某一具体时间点,其使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需记住具体时间点时使用;另一种是某历史现象或事件出现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段内,不适宜用一个时间点来表达。(2)阶段分期: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理大发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战时期、二战时期、战后、“冷战”时期等。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5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3)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时间:也就是特定史事或历史现象发生的某一特定时间段。如19世纪五六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前等用语的交替使用;还如,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民国初期、一战期间等。(4)历史大事年表:按照中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史事或历史现象的先后顺序来记忆重大史事或现象的时间等。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6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2.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简单说是史事或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的地点或地理范围,它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的必备基础,也就是历史横向规律,所谓的“空间概念”,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按照国别或区域确定空间:从国别看如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从区域看,亚洲、欧洲、美洲等,或者北美、东亚、西欧等。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7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2)某一朝代或历史现象的活动地点或区域:如朝代的更替,都城的变迁,如古代中国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宋代东京(今河南开封)等;地理方位图如东南沿海地区等。(3)随历史现象的发展而活动地点转移的空间:如明朝建都应天府(今南京),后迁都北京;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世界近现代经济重心从伦敦转移到纽约等。(4)对某些地点或区域的重要性要给予必要说明的:如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把中国同西亚以及欧洲连接起来,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也是东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要道。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8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要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地域为基础把处在同一时段的历史现象做水平比较,寻找每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和特殊性,最终实现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古今贯通、纵横比较,使学生在纵横坐标中形成“时空观念”。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运用各种对历史时间术语进行描述的方法,并认识几种主要的历史分期方式;能认知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并建立过去与现在的关联性,主要以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为节点,以时间为线,融点、线、面为一体。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9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2)正确运用地理知识,特别是地图知识,对世界自然地理(大洲、大洋,著名的山脉、河流、湖泊等)、世界政区划分、中国自然地理、历代疆域的沿革、当今中国政区及经济区域划分等地理知识,从历史沿革的角度理解认识。(3)运用好古今中外的历史地图,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构建起时空观念。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20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中华民族的觉醒【史界观点】观点一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21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观点二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观点三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22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争鸣感悟】观点一说明西方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经验的不断积累;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和中国古代民族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这些因素推动了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观点二说明19世纪中期以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反帝爱国是五四运动的鲜明主题;这次运动由爱国学生发起,工人阶级、商人相继加入,群众基础广泛。这些因素促使五四运动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23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观点三说明:(1)民族凝聚力是抗战的精神支柱: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极大增强和提升,这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爱国主义进一步升华、统一战线空前扩大、中国共产党日趋成熟是分不开的。(2)民族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启示: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逐渐转变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意识空前高涨,推动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联合抗战。在国家意识引领下,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24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25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优化提升课件 岳麓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1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