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掌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史实,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程。2.理解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内容、实质。3.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梳理点拨巧记课前自学基础梳理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早期介绍(1)梁启超发表文章称________是社会主义的鼻祖。(2)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与学说。(3)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曾介绍过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马克思2.系统传播(1)背景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②俄国__________的胜利。③五四运动初步胜利。(2)人物:________。十月革命李大钊(3)活动①1918年7月发表文章指出__________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②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③1919年5月发表《__________________》,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④在北京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十月革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工读互助团”的实践(1)成立:1919年12月成立,幻想通过__________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实现社会理想。(2)失败:经济上入不敷出,加上意见不合等原因。(3)影响:很多青年放弃改良道路,开始接受_____________,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知识分子科学社会主义2.三次论战(1)概况①1919年,围绕“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等分歧,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____________的讨论。②1920年,围绕“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③围绕“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交锋。问题与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2)影响: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3.组织学会(1)1920年,李大钊在______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2)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北京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指导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问题与主义之争实际上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思想之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分为四个阶段:开始传播、系统传播、争鸣竞逐、广泛传播。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理论转变:从李大钊到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从学术思想向__________指导思想的转变。2.实践进程(1)1920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2)1920年9月,上海小组把《________》改为公开理论刊物;随后又创办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3)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深入工人群众,做好宣传组织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与__________的结合。社会改造新青年工人运动3.重大影响(1)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之路(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2)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轻巧识记】1.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探究突破升华互动探究重难突破要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史料探究]史料一: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史料二: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史料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思考:(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最早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谁?学生试答:提示: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人物:李大钊。(2)据史料二回答,李大钊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材料表达了他什么思想观点?学生试答:提示:目的:与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进行斗争,宣传马克思主义。观点:主张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3)据史料三回答,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学生试答:提示: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史论升华]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条件。(2)中国是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先进思想的指导。(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1)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2)马克思主义宣传同工人运动相结合。(3)宣传方式较多:知识分子通过发表文章、翻译书籍、创办刊物等宣传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2)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一、学习思考1.(教材P57)提示: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扎根、发芽并结果,首先是由于其自身的科学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雄厚的阶级基础;再次,在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潮涌现,使得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可以进行更多的比较和选择;最后,比较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中国的知识分子理智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良方;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2.(教材P58)提示:会。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是实现救亡图存、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3.(教材P59)提示: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二、自我测评(教材P60)提示:特点:(1)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2)马克思主义宣传同工人运动相结合。(3)马克思主义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4)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意义: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这一精髓和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60)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因为是胜利国而有所提高,充分说明北洋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作为协约国的成员国,中国曾派十五万华工前往法国挖战壕、当搬运工而参战,显示了中国劳工的力量;(文中列举的官员、商人、议员等腐败事件,说明这些人无法使中国强大。列举的劳工,包括知识分子的爱国行为,说明他们是中国的希望。)这给中国知识分子以启发。(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欧洲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鼓舞,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注意同劳动人民的联系,认识到劳工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对点反馈巩固对点检测当堂反馈对点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1920年,陈独秀在文章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表明此时的陈独秀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已经表现出怀疑态度,可见是受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C项正确。A项是在1915年,而且初期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B项是在1924年兴起;D项是在1921年,与题干时间“1920年”不符。答案:C2.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述评,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A.标志着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方面已经进入到新的高度B.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表明李大钊、胡适等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推动中国民主科学思想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D.其对传统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胡适是改良主义者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者,B项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故选B项。答案:B对点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3.(2019·江苏启东中学期中)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B.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解析:结合图表可知,1917年至1921年之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中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所占比重最大,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表明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还有与其他思潮的论战和工读互助团体的实践等方式,排除A项;在这些杂志上撰写文章的并不都是马克思主义者,该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由图表可知,《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注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答案:B4.(2018·盐城段考)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的主流,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有()①发表有关的宣传文章②胡适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演讲宣传③成立专门组织进行有计划的宣传④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进行论战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故符合题意;②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故排除。所以答案选C项。答案:C对点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5.(2018·襄阳四校期中联考)五四运动后期,李大钊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材料表明()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B.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C.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D.李大钊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步解析:从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相反;C、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6.(2018·会宁期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B.由先
本文标题: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2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