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学习目标高考导航1.掌握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地表形态。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高考对本节知识的考查频率很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尤其是地质构造(褶皱、断层)与地表形态之间的联系。新知导学梳理探究课前自主预习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过程:(2)常见的地表形态:类型侵蚀地貌沉积地貌风力作用_________、风蚀蘑菇黄土高原的黄土、干旱地区的___________流水作用冲蚀作用:横断山地山高谷深、青藏高原的“水拍云崖”、黄土高原的_________。溶蚀作用:_______地貌大河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和___________风蚀柱沙丘千沟万壑喀斯特三角洲海滩角峰类型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波浪作用海蚀崖___________冰川作用冰斗、___________、“U”形谷冰碛丘陵【自主探究1】如何利用河流地貌的发育判断河流各河段?(1)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呈“V”型;(2)河流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洪积)扇;(3)河流中游,多冲积平原及河漫滩平原;(4)河流下游,形成河口三角洲。合理不合理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2.人类一直对周围环境进行改造。3.人类对地表的改变有些是___________的,有些是___________的。【自主探究2】修建水库可以趋利避害,原因是什么?水库具有防洪、缓解旱情、改善小气候等生态功效,还具有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讲练结合透析考点课堂互动研析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2.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流水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流水溶蚀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暗河、漏斗等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高山和高纬度冰川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3.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例1】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其中的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下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1)构成丹霞山地貌的岩石属于()A.变质岩B.沉积岩C.侵入岩D.喷出岩(2)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解析】(1)图中显示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为沉积岩。也可根据题干中“红色砂砾岩”信息判断。(2)广东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属于湿润地区,再根据图中地貌的特点可知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答案】(1)B(2)C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1)~(2)题。(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堆积(2)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B.岩礁C.沙滩D.海岸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鼓浪石”是海浪拍打侵蚀形成的。第(2)题,海水堆积作用会形成沙滩地貌。答案:(1)A(2)C知识点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类自诞生以来,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如开渠引水、修建道路、填海造陆、修建梯田、建设房屋等,都是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地表形态。人类对地表的改造,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如下表所示:【例2】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图完成(1)~(2)题。(1)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A.①B.②C.③D.④(2)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A.风化B.侵蚀C.搬运D.沉积【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③处为山坡鱼鳞坑的上部,在此处植树与鱼鳞坑相配合有利于水分和土壤的保持。第(2)题,鱼鳞坑减缓了流速,有利于水中泥沙等物质的沉积。【答案】(1)C(2)D下列人类活动中对地表改变合理的是()A.阿斯旺大坝B.都江堰水利工程C.横断山区的陡坡开荒D.在太湖周围围湖造田解析: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对尼罗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陡坡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等不利影响;太湖周围的围湖造田工程缩小了太湖的水域面积,使太湖的一些调节功能减弱,对当地的环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防洪的功能,又起到了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是一项合理的水利工程。答案:B即时训练当堂达标随堂达标检测知识点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读某地地貌图,回答1~2题。1.图中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冲积平原答案:C2.图中地貌一般位于()A.山坡B.山口C.河流拐弯处D.河流入海口解析:图示地貌是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的冲积扇。答案:B知识点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下图完成3~4题。3.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答案:B4.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解析:梯田田埂是水平田地的护坝,应与等高线平行;修筑梯田主要是改变山坡的形态,即有利于水土保持,又扩大了耕地面积。答案:A(2018·北京八中期末)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作用B.b表示地壳的水平运动C.c表示流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D.d表示流水的搬运作用解析:图中显示的是云贵高原的地貌形成过程,云贵高原因石灰岩发育,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多溶洞的喀斯特地貌。a表示湿润环境下的沉积作用,A项错误;b表示地壳的垂直运动,地壳上升形成高原,B项错误;c表示流水对地表的溶蚀作用,C项正确;d表示流水对地表以下的侵蚀作用,D项错误。答案:C6.下列人类活动能够加重c过程的是()A.退耕还林B.围湖造田C.陡坡垦荒D.营造薪炭林解析:读图分析可知,c表示流水侵蚀对地表的破坏作用,在陡坡垦荒会造成植被破坏,从而加大水土流失,使地表更加崎岖不平,故C项正确。答案:C
本文标题:2020年高中地理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2课时 外力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3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