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八 主题二 文化自信课件
二轮专题复习·语文主题二文化自信时评1中国品牌,贵在“中国匠心”来源:人民日报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长沙一家小龙虾店成了话题热点。这家小龙虾店之所以能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排队多达7000号以上,除了网络传播得“热”,更在于餐饮品牌经营得“好”。品牌,成为汇聚人气、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品牌,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同追求。从物质贫乏岁月走来的中国人,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最大的迫切不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们对品牌的追求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生产者以品牌立身,消费者以品牌提质,无论对生产还是生活,品牌就在人们身边,更要成为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一面旗帜。从产品到品牌,总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以前,中国制造往往被贴上“低廉”的标签,靠数量赚的不过只是“血汗钱”;中国消费者为了好产品,不惜从海外淘来诸如“马桶盖”这样的商品;中国出口的商品有不少属于代工或贴牌,自主品牌的出口比重较低……从生产端到消费端,从需求端到供给端,产品种类不可谓不多,但质量缺乏“底气”。丰富的产品没有带来丰裕的生活,品牌短板极为明显,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也处于劣势。做好中国产品、做大中国品牌,于国内外消费市场都大有裨益。变制造为创造、变贴牌为创牌、变生产为智造,中国品牌建设才能打开新局面。创新是关键中的关键。对品牌而言,质量是本,诚信是根,创新为魂。这离不开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在内的各个方面。近些年来,一些中国品牌之所以在经济大潮中屹立不倒,且用户黏性越来越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坚持自主创新。如果说,“MadeinChina”为中国赢下了一个过去;那么说,“CreatedinChina”才能为中国赢得一个未来,这需要各市场主体“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创新引领道路上久久为功、行稳致远。中国品牌,贵在“中国匠心”。没有一分潜力,就很难产生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第一次得到一把瑞士军刀时,我就很佩服人们能赋予它那么多功能”。显然,瑞士军刀在一定程度上是工匠精神的产物,这也是品牌建设的要旨所在。因此,发展品牌经济,不是速度问题,而是需要一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更要在踏实、坚定、传承与创新过程中,让匠心成为引领品牌建设的“新时尚”。其实,今天我们探讨中国品牌及品牌建设,不只是简单地谈质量、讲精神。重要的是,面对日益开放的世界市场、密切的国际贸易、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品牌若想在世界范围内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把品牌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让中国品牌真正能代表中国形象、彰显中国竞争力。惟其如此,品牌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不仅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倍增器”,而且是消费者实现幸福生活的“加速器”,更是国家塑造形象、提升软实力的“助推器”。5月10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品牌日”。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至关重要。在北京,“有间国潮馆”活动正在袭来,中国造、正当潮,无数人为之倾心、用心。在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读懂中国品牌的历程,继续在创新创造上持续发力,世界人民一定能共享中国品牌的发展成果。【且读且用】面对日益开放的世界市场、密切的国际贸易、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品牌若想在世界范围内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让中国品牌真正能代表中国形象、彰显中国竞争力。以前,“MadeinChina”总是与“低廉”挂钩,那时“低廉”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价格,还有产品的质量,人们心中对产品的信任度也非常低。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对“国货”敬而远之,而不惜远赴他国去购买别国的商品。如何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让中国的产品真正走进国人心中、走向世界呢?唯有撕掉“低廉”的标签,在品质上下大工夫,而品质靠的是匠心。弘扬工匠精神,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现实需要。没有劳模群体,难育大国工匠;没有大国工匠,难有大国重器。中国企业唯有用匠心托起品质,打造中国品牌,才能走向世界!时评2用经典诗词培根铸魂引领风尚来源:光明日报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从《登鹳雀楼》《春夜喜雨》这类耳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诸如《山高路远》《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沁润人心。当下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被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哺育新时代的青少年,让他们健康、阳光地成长成才。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更是全社会对古老中国智慧精髓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展现。例如,热播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大型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通过现代化手段,在思想立意、文化内涵、节目形态等维度上既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鲜活的时代内涵、鲜亮的时代色彩,也让古老文化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人们在经典诗词的引领下一边重温古代文化的创新魅力,一边潜移默化地开阔思想,重塑道德理念,为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添油助力。应当说,经典文本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词语,更在于其内涵深厚、立意深远。《长歌行》里的惜时之意、《山高路远》中的乐观进取、《千字文》展现的人间百态、《乡愁》道出的家国眷念、战歌《无衣》嘹亮唱响的军魂……优秀作品无一不是直抵人心,让荡气回肠的情感、波澜壮阔的胸怀、矢志不渝的信仰,一遍又一遍荡涤人们的灵魂,为现代人的生活、工作注入更加充沛充实的文化元气。一曲《乡愁》曾让很多人不禁落泪。面对绵延的乡愁,我们每个人都会想到故乡、想到童年,想到那些回不去的人和事,想到家乡的山山水水,世态人情。再比如,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上海校友合唱团用《登鹳雀楼》歌以咏志,表达他们一生致力于让祖国“更上一层楼”的无怨无悔,两鬓斑白的他们迸发出火热的少年燃力,令人敬畏,亦让人深受鼓舞。我想,这就是传统文化照进生活、经典诗词鼓舞人心的力量所在。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中华民族是长于抒情、长于吟咏诗歌的民族,从古至今,我们的民族都在以诗的语言来领悟自然,领悟人生和生命。诗词是我们这个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它不应也不会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应当时时刻刻活跃在亿万人民群众的生活里。借由歌声合成、语音识别等新技术的新玩法,“读诗成曲,传唱经典”这一全新概念也促使更多人加入到“经典传唱人”的行列。当我们在自发传唱、自发传播诗词经典的时候,我们也都是对生活有情、对社会有情、对国家有情的“有情之人”,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我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我们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引领当代文化风尚。【且读且用】“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积淀着中华文化的灵性与精华。诗人词者通过语言将自然之境与自我心理状态相结合,赋予了这种雅俗共赏的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从中,你能体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气概,感受“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情怀,倾听“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高歌,聆听“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感伤追问……诗词使那些古代大师们不朽的艺术和精神,千百年来得以源远流长。诗词把我们带进美学世界,净化和升华我们的心灵。“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诗词是我们这个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它不应也不会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应当时时刻刻活跃在亿万人民群众的生活里。时评3在飘香粽叶中品味家国情怀的芳香来源:中国吉林网时临仲夏,岁至端午。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2009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划龙舟、插艾蒿、灭蚊虫、游四方等等,端午节也已经形成了极具民族和地域特点的节日文化活动氛围。这些节庆习俗融入文化自信,催生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然,对于端午这样一个传统节日的代代传承,呈现的更是一个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傲然挺立的自信。“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人们多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在个别地方,端午节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屈原投江殉国,九死不悔;伍子胥伸张正义,刚烈不屈;曹娥投水救父,刚毅壮烈……这些与端午节有关的历史人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关怀和人伦情感,折射出中华儿女浓郁的家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也已经成为了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追求。“两弹一星”、国产航母等国之重器横空出世,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70年来,也正是在一批心怀家国天下的先进人物矢志奋斗下,“中国脊梁”得以挺立,“中国精神”得以弘扬。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前行,成为拉动世界发展的引擎。“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个人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没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也就没有了前提。98年来,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艰辛努力,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让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当前,我们已经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通过端午节的这一枚粽子,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个人的成长,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现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也唯有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换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具体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好本职工作,才能用实干谱写爱国的新篇章。家国情怀,不仅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更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沉奉献。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就曾让黄大年“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畏艰难、不懈奋斗。追梦新时代,每一个人也都是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不忘节俗初心、感悟家国情怀、牢记历史使命,担当实干,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荣光,近14亿中华儿女必将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且读且用】粽叶飘香时,端午节如期而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端午节,一个屈原,给我们留下了文化的印记、深刻的道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先进的思想,让我们更有理由在文化自信中升华民族自豪感,用爱国情怀规范一言一行。人生的道路上,需要你去不停地探索,活到老,学到老,只要你停下脚步,就会被淘汰。然而,虽然路途漫长,但是追求成功的路上并不是越快越好。欲速则不达,唯有脚踏实地,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方能在不断求索之后到达成功的彼岸。文化如此,爱国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如此,实干才能谱写爱国的新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用汗水浇灌脚下的热土,以奋斗之姿全身心地投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我们这一代更好地传承。时评4用弱者的眼光看世界,恰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来源:光明网又到毕业季,各家大学的毕业致辞都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在这些致辞中,金句不断、妙语连珠,亮点更是数不胜数。只是,在幽默的话语、华丽的辞藻之外,公众更希望看到能够体现大学精神、指引前行方向的发言。6月23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019届毕业典礼上,叶敬忠院长的致辞火了。“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这一看似不走寻常路的演讲主旨,为何能引发广大网友的共鸣?“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社会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这是叶院长对学生们的谆谆教导。乍看之下,这不过是人人都应该懂得的大道理,可是,这一观点的内涵或许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注意,叶院长强调的是“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而不是去成为一个弱者。道理很简单,作为一名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理应成为社会建设的栋梁。正因如此,作为一名强者,却要从弱者的角度看待世界,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八 主题二 文化自信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3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