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题练透31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小题练透31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时间:20分钟满分:29分(2020·名师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自从数字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新闻出版传播领域以来,阅读的碎片化以及浅表性问题就不断地________各种严肃批评。然而,这些批评并未阻拦住碎片化阅读的发展。如今手机出版物可谓五花八门,微博、微信铺天盖地。举目望去,忙于看手机的“低头一族”比比皆是。欧洲人惯于在旅途中捧读大部头经典著作,这是我们经常拿来教育国人要热爱读书的例证。现在,国人在旅途中捧读大部头者尚属________,但阅读状况也有改观。过去我们的同胞在国际航班上往往高谈阔论,如今捧读手机与平板电脑者则渐渐增多。有人说如此还是不行,这还不是正经读书。可是,凡事________往好处去想,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用这类便捷的方式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也许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特别是对于许多上班的年轻人而言,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捧读手机实在要比捧一本书方便得多,能在碎片时间里读一些值得一读的碎片文字,也是一番难得的用功,(),更是相得益彰的事情。目前,移动互联网阅读在中国________,也许这就是最适宜的中国式阅读。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招致吉光片羽无妨蔚然成风B.招致凤毛麟角不妨方兴未艾C.导致凤毛麟角无妨方兴未艾D.导致吉光片羽不妨蔚然成风解析招致:引起,多指不良的后果。导致:引起,由一些小的矛盾引起双方关系破裂。这里与“批评”搭配的应为“招致”,排除C、D两项。凤毛麟角:比喻稀有而又难得之人才或事物。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此处指国人在旅途中捧读大部头者很少。故选用“凤毛麟角”,排除A项。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无妨:没有妨碍;没有关系。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故选B。答案B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用这类便捷的阅读终端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使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也许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B.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来说,用这类便捷的阅读终端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这也许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C.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用这类便捷的阅读终端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使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这也许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D.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来说,用这类便捷的阅读终端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使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也许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解析A项,“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成分残缺,应改为: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来说。B项,“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偷换主语,应改为:使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这也许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赘余,删去“这”。C项,“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成分残缺,应改为: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来说。“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偷换主语,应改为:使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这也许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赘余,删去“这”。故选D。答案D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倘若有些人发现了一本好书,读了一些短小碎片后,引起了兴趣,闲暇下来再去深读整本书B.倘若有些人发现了一本好书,引起了兴趣,读了一些短小碎片后,闲暇下来再去深读整本书C.倘若有些人读了一些短小碎片后,发现了一本好书,引起了兴趣,闲暇下来再去深读整本书D.倘若有些人引起了兴趣,读了一些短小碎片后,发现了一本好书,闲暇下来再去深读整本书解析“倘若有些人读了一些短小碎片后”承接“能在碎片时间里读一些值得一读的碎片文字,也是一番难得的用功”,话题保持一致,应在前,按照逻辑先后顺序应是“发现了一本好书,引起了兴趣,闲暇下来再去深读整本书”,排除A、B、D三项。故选C。答案C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有人称金星是地球的姐妹星,确实,从结构上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星的半径约为6073公里,只比地球的半径小300公里,体积是地球的0.88倍,质量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不同的是,金星表面的温度平均高达465℃,而且有浓密的云雾和二氧化碳。为什么地球汇聚了繁衍生命的所有必要条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认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洲航天局选择了大气作为研究金星的切入点,这正是与以往金星探测的不同之处。地球和金星有不少相似之处而金星却没有生命迹象呢主要原因在于金星的大气解析这段话是分析金星和地球之间的关系。第一处,前面说“有人称金星是地球的姐妹星,确实,从结构上看”,可知两者有相似之处;第二处,前面说“不同的是,……”,可见后面应是说二者的不同之处,语段先说“为什么地球汇聚了繁衍生命的所有必要条件”,既然是比较二者的不同,那后面应是说金星没有生命的迹象,注意要使用疑问句;第三处,由“科学家认为”可知,此处应是解答前面地球汇聚繁衍生命的必要条件而金星没有生命迹象的原因,要使用“主要原因……”,再根据后面所说,“欧洲航天局选择了大气作为研究金星的切入点,这正是与以往金星探测的不同之处”,可见主要原因在于金星的大气。5.(2020·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5分)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正式颁发5G牌照,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华为官方微博发文表示,华为公司自2009年起着手5G研究,已实现全系列业界领先自研芯片的规模商用,包括全球首款5G基站芯片组天罡、5G终端基带芯片巴龙以及终端处理器芯片麒麟980,华为公司将凭借全面领先的5G能力,全力支持中国5G建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中,时间:2019年6月6日;人物:工业和信息化部(可简称工信部)、华为公司;事件:工信部向四部门颁发5G牌照,华为公司凭借全面领先的5G能力,全力支持中国5G建设。最后再将这些关键信息组织成通顺的一段话,注意字数的限制。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6月6日;②工信部向四部门颁发5G牌照;③中国进入5G商用元年;④华为公司凭借全面领先的5G能力,全力支持中国5G。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于阗①采花李白②于阗采花人③,自言花相似。明妃④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⑤翻在深宫里。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注]①于阗:古代西域国名。②本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谗见疏,被“赐金还山”离开长安。③采花人:为国君选美之人。④明妃:王昭君。⑤无盐:古代著名丑女,即战国时齐宣王后钟离春。因是无盐人,故名。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写于阗“采花人”自认为胡、汉两地美女相差不多。B.“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运用了对比的手法。C.“胡中无花可方比”意在强调昭君之美,为下文作铺垫。D.前六句描写,刻画明妃貌美;后四句议论,表现诗人思绪。解析D项,“前六句描写,刻画明妃貌美;后四句议论,表现诗人思绪”理解错误,本诗前六句叙事,用铺垫的手法写明妃的美貌。后四句议论,指出媸妍颠倒的不合理现象,是作者自叹遭谗被斥的情感抒发。故选D。答案D7.诗的最后四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的最后四句的含意,就是让具体翻译理解最后四句以及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四句“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可以理解为“可叹是图画能使美者化丑,丑者变美,因此才使绝代佳人远嫁异域,无盐这样的丑妇反而得居深宫。自古以来就是蛾眉遭受嫉妒,导致王昭君这样明眸皓齿的美人葬送在漫漫胡沙之中”,像王昭君这样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本应让她去其相称的去处,可是事情恰恰相反,却被恶人陷害,“埋没胡沙”,像战国时齐国无盐地方的丑女(名钟离春)那样丑陋,竟至“翻在深宫”。所以诗人又以极为愤怒之情,谴责了妍丑不分、黑白倒置那种极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黑白倒置,才华出众之人处处受制,钻营谄媚之辈步步高升,诗人对此是有深刻体会的。因此,诗中所鸣的不平,在极大程度上也是诗人个人怀抱的抒发。当时宦官、军阀以及朋党,无不是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他们毫无人格,毫无人性,排斥异己,压制有才能的人。诗人李白就是被排挤、被压制的一个。诗末“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两句,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不遇明君、未受重用的愤懑,对当时社会贤佞不分的丑恶现象的强烈愤慨。答案①丹青画画,能令丑者美丽,像那个无盐丑女反而选入宫里。自古红颜妒蛾眉,皓齿美人白白葬送在漫漫胡沙之中。②借丑女受宠立为后妃,美人遭嫉埋没胡沙,媸妍颠倒的现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不遇明君、未受重用的愤懑,讽刺了社会贤佞不分的丑恶现象。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题练透31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3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