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素养二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课件
第1讲考纲热点——聚焦五大核心素养,引领高考突破高分素养二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一、唯物史观核心理论的基本内涵1.唯物史观题目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指导思想,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4)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5)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6)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二、唯物史观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1.唯物史观在多年来的高考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渗透在高考命题之中。要注意几种基本的唯物史观,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反映的问题。2.在能力要求上,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高考试题都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史观认为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历史不具有重复性,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具体的和唯一的,不要以现在的标准苛求古人。4.政治、经济状况与文化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如儒学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占据统治地位是因为它不符合当时诸侯国争霸战争、富国强兵的需要;而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就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培养辩证思维,突出唯物史观1.坚持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分析历史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把钥匙。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物质生产的活动是人类社会所有活动中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的水平和具体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因而也决定了上层建筑中的政治统治形式、法律制度、哲学思想以及文化艺术的状况,等等。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大变革,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2.坚持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历史具体分析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从历史上的社会存在解释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和社会意识,“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如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分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是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的。这是因为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刚刚确立,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为手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市场。因此,相对商业活动来讲,着力发展农业生产,对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富国强兵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农业生产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最重要的表现。秦国就是在“重农抑商”政策指导下,粮食充足、军备雄厚、综合国力得到加强,最终具备了统一六国的物质条件的。所以这一政策在当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进步的。但明清之际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则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任何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各种矛盾相互影响的结果。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是相互影响的,发生在同一时代的各个事件都会或多或少地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如:19世纪70年代后期的“电气化”,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19世纪末,重工业迅速发展,继英国之后,美、德等成为主导工业化的国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英国失去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也因此逐渐从以英国为中心的西欧转移到以美、德为中心的大西洋两岸。1.(2019·潍坊模拟)秦朝法律为关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楚地的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此举得到了秦人的拥护。由此可知()A.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B.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C.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D.民心向背决定政治走向解析:刘邦入主关中后承秦制(关中文化)而定汉律得到秦人的拥护,这说明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故选C项;材料里说的是得到秦人的拥护而不是天下的认同,排除A项;汉承秦制而定汉律体现的是秦楚文化的融合而不是冲突难以调和,排除B项;“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答案:C2.(2019·郑州模拟)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做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解析:“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必须请示”等体现了专制权力的加强,导致管理不够灵活,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办事效率低下问题,排除A项;强调“有例可援”说明标准不严格,排除B项;不断地需要请示说明权力没有分散,排除C项。答案:D3.(2019·日照模拟)洛克的著作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不久出版,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直到18世纪中后期,美国革命者利用洛克的理论为反英运动辩护,英国国内也借助他的理论来阐述改革的主张,使它成了一股社会思潮。洛克的理论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是因为()A.洛克理论内容的不断丰富完善B.思想理论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C.洛克理论对英国革命影响巨大D.革命性质影响理论选择标准解析:由材料“18世纪中后期,美国革命者利用洛克的理论为反英运动辩护,英国国内也借助他的理论来阐述改革的主张,使它成为了一股社会思潮”可知18世纪中后期,洛克的思想顺应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潮流,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洛克理论的发展,排除A项;由材料“洛克的著作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不久出版”可知洛克思想并未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项;革命性质取决于革命任务、领导阶级和革命力量,排除D项。答案:B4.(2019·湛江模拟)12、13世纪,佛罗伦萨出现供不同行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文艺沙龙及节日庆典。这些活动倡导开放宽容的文化氛围,并以大众化、通俗化的具体形式,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直观地、大众化地加以呈现和表达。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人文精神逐渐流行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古典文化走向复兴D.教会势力趋于衰落解析:“直观地、大众化地加以呈现和表达”体现了适应市民阶层的文艺形式,故选B项;这种文化的表达并没有体现对人的重视,排除A项;这种文艺沙龙并不是以传播古典文化为己任的,排除C项;文学沙龙没有体现抨击教会势力,排除D项。答案:B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素养二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5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