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讲关注社会热点,把脉高考前沿动态热点主题六谁主沉浮——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追踪世界大国崛起世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崛起之路,或以贸易取胜,或以军事取胜;世界大国崛起具有不同的条件,其兴衰实质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自新航路开辟的五百年来,各国人民为实现强国之梦而孜孜追求,其中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可以肯定的是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定会和平崛起!一、“日不落帝国”的兴衰1.英国的崛起:十八世纪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1)地理优势:新航路的开辟,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贸枢纽,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之一。(2)经济优势:重商主义政策、圈地运动影响下,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实力大增。(3)政治优势: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4)殖民优势: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5)“世界工厂”: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确立世界经济霸权。2.英国的衰落:19世纪中后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开始下降,“世界工厂”地位丧失,经济地位动摇,殖民体系崩溃;追随美国。(1)经济:①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凯恩斯主义,核心主张是政府应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②对中国:参与瓜分中国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融入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浪潮。(2)政治:地位衰落,追随美国,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在欧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轻视的力量。二、美国的强国之路1.美国的建立(1)美国的独立:1776年美国宣布脱离英国,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1787年宪法:取得民族独立后,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的政治原则,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2.危机中的创新: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国,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克服经济危机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经济模式,使美国逐渐从危机中走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美国的霸权(1)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远离战场,大发战争财,经济高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已经或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强化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3)利用与苏联的“冷战”加强了对西欧和东亚的控制,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三、德意志帝国崛起的经验教训1.德国的崛起和两次世界大战(1)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2)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在经济上迎头赶上并超过英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强国。(3)德国在崛起过程中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本国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接受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彻底铲除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走上了与欧洲国家联合的道路,逐渐融入欧洲大家庭。国民经济长期高速稳定发展,在欧洲一体化中扮演了“火车头”的角色。3.德国崛起及其挫折留下的启示分裂削弱国家实力,统一能增强国力;外交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在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上结盟或不结盟都是为了谋求国家利益;积极的民族精神能使国家奋起,扭曲的民族精神易使国家偏离正确的轨道。四、苏联的兴衰和俄罗斯的大国之路1.社会主义的探索: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开辟了现代化的新道路,成为俄国现代化的起点。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苏联(俄)人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苏联模式”的利弊:斯大林时期,逐渐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在短期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但是,这一模式也牺牲了人民的利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长期没有突破“苏联模式”,使社会矛盾日渐积累,最后导致苏联的解体。4.走出低谷的俄罗斯:2000年,普京在大选中获胜,出任俄罗斯总统。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令大幅度改组政府,果断应对车臣问题,强化中央权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了政治局面。普京的务实政策已使俄罗斯走出了低谷。俄罗斯毕竟还是一个军事和文化大国,自然资源丰富,教育与科技基础雄厚,人口素质较高,因此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仍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五、把握发展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1)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世所罕见。(2)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探索奋斗。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3)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先建立起来的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纽带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诚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就是这样的沉痛教训。(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面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纠正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实事求是地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伟大功绩,一面应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新格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随着道路的拓展、理论的创新不断向前发展,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又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1.(2019·潍坊模拟)19世纪中后期,西学译作有《行车指要》、《水师操练》、《克虏伯炮说》、《制火药法》、《防海新论》,《宝藏兴焉》、《工程致富》、《探矿取金》、《西艺知新》、《农学初级》、《农务全书》等。这些译作()A.表明西学已成为社会时尚B.反映出救亡图存迫在眉睫C.与洋务事业兴办密切相关D.旨在提高民众的科学素质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中后期,扣住译作主要是军事著作、实业著作,联系所学与这一时期晚清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有关,故选C项;19世纪中后期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领袖是中央奕和少数地方大员,学习西方还未形成时代潮流,排除A项;救亡图存迫在眉睫是在甲午战争后,且联系戊戌变法时期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题干中译作无体现,排除B项;19世纪中后期民众的文化水平不高,扫盲才是主要任务,排除D项。答案:C2.(2019·惠州调研)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楚国贵族屈原接触到当时新输入的中原文化,又出使齐国,受到稷下学派的影响,后来放逐到南方,南方的山水与屈原的精神相互激发,最后产生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梁启超关于屈原的研究()A.与维新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符B.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C.影射了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D.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解析:题干中梁启超提及《楚辞》的产生受到了中原文化、齐国文化、南方山水、屈原的爱国精神等多因素影响,带有“华夏”——中国民族意识,故选B项;维新变法的起止时间为1895—1898年,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屈原的爱国精神、民族国家意识,排除C项;此时五四运动已经结束,且五四精神是一种民主科学精神、爱国精神,题干与其关系不大,排除D项。答案:B3.(2019·遵义模拟)19世纪末,欧洲的实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记者罕见一致地对美国进行谴责,认为美国“正在侵蚀欧洲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并提出“欧洲国家应该将它们的经济领土进行重组,以最大化产出优势”。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领导权B.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C.美国崛起威胁到欧洲的地位D.美欧间政治矛盾日趋激化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末,欧洲的实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记者罕见一致的谴责美国,认为美国“正在侵蚀欧洲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末,世界各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挑战以英国为主导的欧洲经济中心地位,故选C项。答案:C4.(2019·济南模拟)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据此分析20世纪90年代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对计划与市场认识不断深化D.自负盈亏分配管理制度的确立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此以后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故选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其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排除A项;在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建立起来,排除B项;自负盈亏分配管理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排除D项。答案:C5.(2019·洛阳模拟)斯大林针对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出在十年内缩短距离,必须建立工业化所需的社会组织形式,随后苏联短短几年内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农民。这一做法()A.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B.增强了国家动员能力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解析:根据材料“建立工业化所需的社会组织形式……几年内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农民”,公有制有利于提升国家的动员能力,故选B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人员的自由流动,城乡差别明显,排除A项;苏联模式对农民索取过多,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苏联模式单一的公有制,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排除D项。答案:B6.(2019·日照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编自杨长湧《新一轮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根据上图,围绕“世界格局变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作答时,首先要明确作答要求:“世界格局变动”“具体论题”“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解题时要抓住材料中“能源系统革命”“交通通信系统革命”“发达国家主导”“发达国家之间的争夺”等有效信息。可以从蒸汽技术的应用促成英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等话题展开论述。答案:示例一:论题:蒸汽技术的应用促成英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阐述:英国首先大规模应用蒸汽技术,促成交通工具的革新和蒸汽时代的到来;带动了生产方式的革新,工厂制出现,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以强大国力为基础,开展殖民扩张,推进自由贸易;十九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由此可见,蒸汽技术的应用成为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的重要条件。示例二:论题: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热点主题六 谁主沉浮—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追踪世界大国崛起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5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