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八仿用、变换句式,逻辑推断【考点阐释】考试大纲规定:仿用、变换句式、逻辑推断。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话题(或情境),仿照给定的(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同一话题的新句子。这类试题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它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变换句式指的是各种句式间的互变,就是能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改成适应语境要求的句子。句式之间的变换,要遵循以下原则:①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②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单句和复句);③必须服从表达效果的需要,要体会语义,把握语境,恰当地变换。句式变换题近几年常考,多以主观笔答题形式出现,其考查的类型较多,综观历年高考题,主要考查方式有:长短句互换、重组句子、整散句变换、语体(口语和书面语)的变换。【典例研析】【例1】(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材料:奋斗团结梦想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语意和仿写句子的能力。例句从“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这三个关键词中概括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因此在仿写时必须找有相关性的三个词,概括出其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必须是中国人民的某种精神品质。然后根据例句,正确进行仿写。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例2】(2017·浙江卷)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本题和以往的仿写题稍稍有所不同,它不要求语言的生动,而是要求语言的简洁明了。题干中要求非常明确,即用归谬法来反驳平常生活中的错误看法或观点。考生只需先假设生活中人们常提到的某一错误观点,然后顺着此说法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即可。句式上,采用“如果……那么……”的模式。答案(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例3】(2017·全国卷Ⅱ)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题干提示“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找出表述不严谨的地方并修改过来。答案: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例4】(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高分策略】仿用句式题的解题步骤第一步:审题目,明确题目类型(1)命题式:设定一个语言材料(或者例句),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这类题目没有前后文,不需要考虑意义内容上的前后关联,只考虑句子本身的句式和意义即可。(2)嵌入式: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的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与前文或后文相同。(3)续写式: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4)开放式: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或提供语言材料,但所写内容自定。第二步:审例句,明确句式特征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第三步:定解法,明确解题思路(1)要“想得开”,即抓住例句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2)要“仿得妙”,要组织好语言,句子的语法要正确,语言表达要合乎情理,并力求有文采,具体来说要做到“神似、形似、意达、文雅”。巧用技巧让仿写形神兼备仿写的隐性要求全在于所给的例句中,要研读例句。例句所包含的隐性要求有“形”和“神”两方面:(1)仿“形”:①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审读时既要注意整个句子,又要注意句子的局部特点。②修辞特点,即例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要注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所有的修辞应一致。③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甚至有无叠词。④标点的暗示作用,如分号表示并列或对举,冒号表示总分关系等。(2)仿“神”:①内容特点,保证仿写句的句意与例句句意性质一致。②感情特点,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保证句意情调一致。变换句式的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一、长短句变换步骤1.长句变短句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提取主干。把长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提取出来,把附加成分分离出来,显示出主干句。第二步:理顺枝叶。在找出主干句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附加成分,把其改造成一个个独立的句子。第三步:整合信息。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思考应当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组合,才能使所改写的句子既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意,又能使句子的表达通畅连贯,合乎逻辑。为此可适当地增删一些词语,使整个句子连贯流畅。2.短句变长句的三个步骤第一步:选定主干短句。弄清几个短句的内在联系,即几个短句所表达的中心话题,从中找出或改造出一个句子,作为长句的主干。第二步:变换修饰成分。将其他短句变成主干句的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等,合并相同内容,删除多余成分,按照一定的语法或语意的关系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嵌入主干句之中。第三步:回读检查调整。检查变换后的句子是否为一个单句。可增减个别词语和调整词语顺序使表述更加流畅。二、整句与散句的变换方法要使散句变为整句,就要使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做题时可对句子进行分析综合,找出其相似点,从而归类统一,使其变成对偶句、排比句或其他结构一致的句子。整句变散句的要求则与散句变整句的要求相反。【必背精华】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方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常见形式是:甲像乙。(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形式是:甲是乙。(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二、比拟1.定义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形容),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种类(1)拟人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2)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3.比拟的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引起情感共鸣。4.运用比拟的注意点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三、借代1.定义借代是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2.借代的作用(1)以简代繁;(2)以实代虚;(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3.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2)所借代的事物在前文应有所交代,或已了解事物的背景。(3)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四、夸张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2.夸张的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3.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报、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五、对偶1.定义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的修辞手法叫对偶。2.对偶的作用(1)便于吟诵,易于记忆;(2)用于诗词,有音乐美;(3)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凝练概括,富于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3.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运用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对偶,就背离了修辞的本来目的。六、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的修辞手法叫排比。2.排比的作用(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更加鲜明。七、设问1.定义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设问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2.种类(1)自问自答。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只问不答。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运用设问要注意的问题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八、反问1.定义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用感叹号。2.种类(1)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九、反复1.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句
本文标题:2020高中语文 专题八 仿用、变换句式逻辑推断课件 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5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