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600分冲刺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专题升级第一部分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1考情纵览、命题概述2考场直播、专题升级考情纵览、命题概述[考情纵览]卷别题型题量分值考查内容体裁主观题题干2019年全国卷Ⅰ选择题+主观题29陈与义《题许道宁画》宋诗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2019年全国卷Ⅱ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唐诗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2019年全国卷Ⅲ刘禹锡《插田歌》(节选)唐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考情纵览]卷别题型题量分值考查内容体裁主观题题干2018年全国卷Ⅰ选择题+主观题29李贺《野歌》唐诗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2018年全国卷Ⅱ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宋诗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18年全国卷Ⅲ王建《精卫词》唐诗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考情纵览]卷别题型题量分值考查内容体裁主观题题干2017年全国卷Ⅰ选择题+主观题211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宋诗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2017年全国卷Ⅱ苏轼《送子由使契丹》宋诗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2017年全国卷Ⅲ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唐诗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纵观高考试题,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呈现如下趋势:•1.诗歌鉴赏是每年的必考内容,近两年诗歌鉴赏的题型由选择题和主观题组成,选择题由5分双选变成了3分单选。虽然题型稍有变化,但备考方式不用改变,因为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基本的鉴赏知识会了,解答什么题型都没有问题。•2.唐宋诗词仍将是考查的重点。近三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中都为唐宋诗。这种趋势在2020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仍会延续,仍以唐宋时代的诗词为主,也不排除元、明、清的曲、词、诗。•3.在诗词作家作品的选择上,呈现出既不避“热”,也不避“冷”,“冷”中有“热”,“热”中有“冷”的态势。当然,“热”和“冷”是相对而言的。“热”是指学生所熟知的著名诗词人的作品,如2018年全国卷Ⅰ的李贺、卷Ⅱ的陆游,2017年全国卷Ⅰ的欧阳修、卷Ⅱ的苏轼、卷Ⅲ的白居易。而“冷”一方面指历朝历代“各领风骚”的“一时之英”,如2019年的陈与义、杜荀鹤、刘禹锡;2018年全国卷Ⅲ的王建。另一方面“冷”也指“热”作家的“冷”作品。所以备考时应当全面复习。•4.古代诗歌鉴赏题在具体内容上,侧重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考查,尤其是对思想情感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训练。考场直播、专题升级•考题展示•(2019·高考全国卷Ⅲ)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错误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讲解•1.【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要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蜿蜒起伏”错,“田塍(田埂)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埂像条直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属于“曲解诗意”,故选B。•2.【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同时也捎带考查了课内所学篇目,这个信号不容小觑。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蕴藉,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是初中要求背诵篇目:“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此诗首联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写自己归来的感触,抒发无限悲痛怅惘之情。颈联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语言风格上典雅平整,对仗工整,用典精当。《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两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精髓。•做题伊始•解答古诗鉴赏题,分两步走,一是读懂;二是根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读懂诗歌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要明白诗句写了什么;二要体悟出全诗是怎么写的;三要把握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将标题、意象、句法、典故和题材作为读懂诗歌的“抓手”,分别作一些引导。•一、读懂标题蕴含的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从创作动机上讲,标题往往是触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不同的标题所蕴含的信息也有所不同:•1.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3.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4.表明诗歌的题材。•5.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二、把握意象的内涵•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诗人内在情思与生活外在景象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与表现。•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其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古代诗歌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诗人的情感。•三、读懂诗歌的特殊句法•古代诗歌,通过非常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律、绝、词、曲还得符合格律的要求,故作者在创作诗歌时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这种“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省略成分、语序倒装、词性活用等;在修辞上表现为互文见义等。这些“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1.省略成分。•古代诗歌句子成分的省略,一般情况下,不仅不会使人产生误解,反而使人产生简洁明快之感。有些诗句放到散文中可能被视为文理不通,但在诗歌中,不仅可以使读者心领神会,而且有时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就是古代诗歌省略技巧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古代诗词句子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2.语序倒装。•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需要,往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整。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3.词类活用。•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因此,古代诗人常常因为炼字需要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诗词中很常见。•四、读懂诗歌中的典故•典故,指诗文中运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读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典故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诗歌要表达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能体会出用典的妙处。•五、从题材入手读懂诗歌•人们常按题材把古代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同小异。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如送别抒怀诗,多写离愁别恨和深厚友情;边塞诗多写建功立业,或抒怀才不遇之情,或描写将士生活艰苦等。•【典例】古代诗歌阅读(2019·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9分)•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题步骤〕•第一步:通读全诗,包括题目,快速浏览。•注意标题,“题许道宁画”看[注],可知此诗是给画家许道宁的一幅画题的诗。那么,整首诗描绘的景象就是画面的内容:有山有水,“满眼长江水”,莽莽苍苍的山,不知出自何郡。画框仿佛一扇小窗,能让人看到万里景象。此时画面呈现的是傍晚的情景:各种树木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下,一片孤云被这景色迷住了,留连忘返。这就是诗所描绘的画的内容。•第二步:读第(1)题,逐项对照理解。•A项说“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信息点“题画诗”没错,“写景”有,“抒情”最后一句,又说“并未刻意进行雕琢”,确实如此,全诗运用白描手法,虽说“孤云”有拟人之意,但也清新自然,不着痕迹。“简淡中见新奇”评说正确。A没有疑点。•B项比较简单,“满眼长江水”平白如话。•C项说“诗人透过一扇小窗”显然不符合原诗的意思,因为这是一首题画诗,颔联“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是说画面如一扇小窗,C项赏析不正确。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案为C。•
本文标题: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600分冲刺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6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