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高考全国卷的诗歌鉴赏题发生了明显变化。1.选材变。(1)过去高考回避名家作品,现如今不回避了。三年九套全国卷分别把欧阳修、苏轼、白居易、李贺、陆游、王建、陈与义、杜荀鹤、刘禹锡九位赫赫有名的诗人的作品拿来做了考题。(2)题材范围扩大。涉及各种题材的诗歌。原来一直未考过的田园诗开始入围,2019年全国卷Ⅲ的《插田歌(节选)》即是一首田园诗。2.设问变。选择题:由过去按照古诗词内容的顺序从词句理解、技巧赏析、语言、情感态度等角度转而更关注内容理解来设选项。主观题:过去的试题设问,总能从题目中找出考查的方向,或形象、或炼字、或技法,然后思考相应的答题套路、术语。现在命题设问更接近于“开放式”的问题,更类似于探究题。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综合的探究情境。2019年全国卷Ⅲ的古诗文阅读第15题,要求考生将刘禹锡的原诗与教材背诵篇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对比,使学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的迁移和整合。3.题型、分值变。5选2这种选择题模式如昙花一现般消失,变为4选1的常见选择题型;分值由原来的11分降为9分。能读懂——明白古诗词表层意思,也就是说能译读出诗歌大意:时间、地点、景物、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懂得“古代诗家语”,懂得古诗词对语言的变形,把古代诗家语“泡”开来读。悟得透——悟透古诗词深层意思,明了诗歌表现了什么意境(形象、意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将古诗词深层意蕴“品”悟出来。分得清——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做出准确地判断。一板斧读懂:初步掌握“古代诗家语”——把古诗“泡”开来诗家语——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所谓“诗家语”,即为“诗性语言”。一般语言在古诗词中成为灵感语言,实现了非语言化、陌生化和风格化,从而成为诗的言说方式。它是诗家用凝练、含蓄、委婉、曲折以及音乐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主观情志的“诗性语言”,也有人称之为“诗语”。与散文语言相比,诗家语有三个不同之处——常常是无言的,常常是“不合理”的,常常是“不合法”的。即无言、无理、无法。[典例演示](2015·高考全国卷Ⅱ)推敲字词补充省略整合句意残春旅舍(1)标注名词:春、旅舍。(2)查找形容词:“残”作定语。用了一个“残”字来形容“春”,指的是春天将去,春花凋残。(3)词类活用:“残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残春的时节按标准语法原则,语句一般要有谓语,此处省略谓语动词“住”和主语“诗人”或“我”在残春的时节(我)(住)在旅舍里推敲字词补充省略整合句意旅舍残春宿雨晴(1)标注名词:旅舍、春、雨。(2)查找形容词或动词:残、宿、晴。(3)词类活用:①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指下了一夜雨,活用作动词。②晴:名词活用作动词,放晴(诗人)(于)残春(住)旅舍宿雨(早晨)晴(诗人)在残春时节(住)在旅舍里,雨下了一夜,(早晨)雨过天晴推敲字词补充省略整合句意恍然心地忆咸京(1)标注名词:心地、咸京。(2)查找状语或动词:恍然(忽然)、忆(回忆)省略主语“我”(我)突然心里忆起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1)标注名词:树头、蜂、花须。(2)查找动词:抱(抱着)、落(飘落)省略主语“我”和谓语“看见”(我)(看见)树头上的蜜蜂抱着花须飘落推敲字词补充省略整合句意池面鱼吹柳絮行(1)标注名词:池面、鱼、柳絮。(2)查找动词:吹(吹着)、行(前行)省略主语“我”和谓语“看见”(我)(看见)池面的鱼儿吹着柳絮前行推敲字词补充省略整合句意禅伏诗魔归净域(1)标注名词:禅、诗魔、净域(亦称“净土”。佛语,指无浊无垢之地)。(2)查找动词:伏(降服)、归(回归)。(3)词类活用:①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降服”。②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归”省略主语“我”和介词“以”(我)(用)禅使诗魔降服,使心回归净域推敲字词补充省略整合句意酒冲愁阵出奇兵(1)标注名词:酒、愁阵、奇兵(借酒浇愁)。(2)查找动词:冲(冲出)、出。(3)词类活用:①阵:名词作状语,重重愁阵。②奇兵:名词作状语,如同出奇兵(破阵)一样省略主语“我”和介词“用”(我)(用)酒冲出重重愁阵,如同出奇兵(破阵)一样推敲字词补充省略整合句意两梁免被尘埃污(1)标注名词:两梁(冠名,冠帽名)、尘埃。(2)查找动词:污(污染)省略主语“两梁”的定语“我的”免得(我的)冠帽被尘埃污染拂拭朝簪待眼明(1)标注名词:朝簪、眼(眼睛)。(2)查找形容词或动词:拂拭、待(等待)、明(明亮)省略主语“我”和定语“君王”(我)拂拭朝簪等待(君王)眼睛明亮[即时小练]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日即事》)答:答案:省略主语。下句应为“(天色)近黄昏”。2.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答:答案: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浣女”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的主语。因平仄的限制,动词前置,主语挪后,使诗词更富韵味,更生动别致。3.指出下列诗句中词性活用的妙处。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答:答案:“软”“轻”,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观。全句意为: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4.指出下列诗句中互文见义的妙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答:解析:“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答案:本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追忆往昔时光,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中吕]红绣鞋客况宋方壶雨潇潇一帘风劲(jìng),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①无火拨残星。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②今夜冷。【注】①地炉:挖地为坑的火炉,坑中熏火以取暖。②支吾:也作“枝梧”,本义为“抵拒”,引申为“应付、挨过”。作者不说“半点灯明昏惨惨”,而说“昏惨惨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句用的是倒装的语言形式;其次要分析倒装的作用,明确倒装主要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尤其是突出倒装部分事物的特征。答案:通过对语序进行倒装,强化了“半点灯明”的昏暗情景,渲染了凄凉阴森的孤居氛围,与上句构成对仗,且押韵。
本文标题:2020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1 一板斧 读懂:初步掌握“古代诗家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6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