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五) 湖泊课件
第一部分核心整合提升微专题(五)湖泊[真题感悟](2018·全国Ⅲ卷)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解析: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出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答案:A(2)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巨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更新缓慢。故选D。答案:D【误区警示】贝加尔湖所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所以考生容易认为湖面蒸发弱是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内流湖的水体排泄以蒸发为主,外流湖的水体排泄应该以径流为主。(2019·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2)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解析:第(1)题,主要从里海水分收支的角度进行分析。末次冰期气温仍较低,蒸发较弱,湖水支出量较少;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大量冰雪融水汇入里海,里海淡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从而使里海盐度下降,演化为淡水湖。第(2)题,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汇入里海的冰雪融水急剧减少,里海的主要补给类型变为大气降水;里海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且受西部山地的阻挡,周边地区降水量较少,入湖淡水量少;里海所在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冬半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且随着气候进一步转暖,蒸发更加旺盛,里海的盐分不断富集,逐渐由淡水湖演化为咸水湖。答案:(1)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2)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知识整合][归纳总结]1.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2.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咸水湖淡水湖成因自然全球变暖、蒸发旺盛;降水减少,气候变干人为①引入湖的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②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淤积①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影响对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差对周边:调节气候、蓄水防洪、供水等能力降低;灌溉引发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对策统筹上、中、下游生产及生活用水,控制人口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中上游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退耕还湖;疏通清淤[模拟预测](2019·河南名校联盟联考)太巴列湖(位置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湖岸地势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据此完成1~3题。1.死海与太巴列湖两湖区()A.均属于内陆咸水湖B.均有丰富的地热资源C.均有丰富的生物资源D.水量年际变化均较小2.太巴列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不包括()A.大气降水B.冰川融水C.河流水D.地下水3.太巴列湖水量减少,将导致()A.湖区气温日较差变小B.湖泊盐度明显上升C.湖区周边风沙灾害增多D.湖区渔业资源枯竭解析:第1题,死海与太巴列湖均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B正确。太巴列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是咸水湖,A错误。死海盐度过高,水中没有生物存活,C错误。材料中说明太巴列湖水量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比较稳定,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水量年际变化大,D错误。第2题,太巴列湖周边地区海拔相对较低,没有冰川分布,不存在冰川融水补给,B正确;该地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A错误;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C错误;处于板块生长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D错误。第3题,太巴列湖水量减少,水域面积减小,将导致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周边风沙灾害增多,A错误,C正确;湖区渔业资源会减少,但不一定枯竭,D错误;太巴列湖有河流注入和流出,水量减少后,湖泊盐度不会有明显变化,B错误。答案:1.B2.B3.C4.(2019·山东菏泽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七里海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澙湖,也是该市最大的芦苇(多生于湿地或浅水中)产地。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后由于滦河洪水倾入,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20世纪70年代,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五条河流进行治理,使得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并发育了湖口三角洲。随着七里海区域的开发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养殖池、稻田)面积增加。下图示意七里海及其周围土地利用状况。(1)描述七里海湖水含盐量的变化过程。(2)说明七里海成为当地最大芦苇产地的自然原因。(3)分析20世纪70年代湖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4)推测湿地面积变化对七里海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七里海以前是淡水湖,盐度肯定低;后期,由于滦河洪水倾入,通过新开口与渤海相连,周期性的潮涨潮落使得海水和湖水交换,导致湖水盐度增大。第(2)题,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四方面分析。气候:由于题目问为什么是当地最大,是和本区域比较,气候类型相同,不需要回答;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洪水泛滥后有足够的水分和湿地面积;水源:河流汇入多,维持湿地的稳定性;土壤:河流汇入的同时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芦苇生长。第(3)题,地貌成因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来分析,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材料中并没有地壳升降的信息,不需要回答。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冰川、海浪、风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材料中提到多条河流注入,河流会带来泥沙,堆积在入湖口,湖水的顶托作用使水流流速减缓,沉积形成湖口三角洲。第(4)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强调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本题中,湿地面积变化对水的影响:影响水量和水质,使水域面积变小,造成水污染;水域面积变小对气候的影响是该水域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对生物的影响是影响种类和数量,种类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数量是单个生物(芦苇)的产量下降,而这些变化也导致该区域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答案:(1)原为淡水湖,湖水含盐量低;后东北角有新开口与渤海相连,海水随潮沙等涌入七里海,七里海由淡水湖变成一个半封闭的澙湖,湖水含盐量增大。(2)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泛滥,湿地广布;多条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等。(3)当地对河流整治后,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入湖泥沙增加;河流入湖口地势低平,加之有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变缓,搬运泥沙能力下降,泥沙在湖口淤积形成三角洲。(4)泥沙淤积增多,水域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和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力减弱;水体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五) 湖泊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6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