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研考点•重点难点探究固考基•双基体系优化目录ONTENTSC悟高考•真题演练4课时作业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考纲要求]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结构1.生态系统: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自养型生物:包括多数动物:主要是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组成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渠道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二、生态系统的成分成分归类各成分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必需成分生产者(1)(2)光合细菌和蓝藻(3)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菌(1)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2)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必需的主要成分()根来来源自养绿色植物栖息场所基石成分归类各成分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消费者异养(1)绝大多数动物(2)寄生生物(1)加快生态系统的(2)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异养(1)腐生生活的(2)腐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把动植物遗体、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的关键成分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无机物物质循环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2)图示(3)表现形式:起点总是,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4)特点: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食物生产者生产者营养级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也可能被所食。(3)功能:是生态系统的渠道。(4)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多种植物多种肉食性动物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营养级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环节2.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3.消费者的能量流动(以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为例)注意: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条途径。(1)从上述图解可以得到:摄入量=同化量+。(2)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几个去路:通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利用;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粪便量呼吸作用下一营养级生物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意义1.以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例填写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2)图示食物网中包括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3)图中狐属于级消费者、第营养级;猫头鹰同时占有第营养级。(4)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8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次三三、四、五、六竞争和捕食2.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内容:甲:,乙:,丙:,丁:,戊:。(2)据图可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太阳能→有机物中的→。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呼吸作用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化学能热能(3)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有:①通过自身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流入。③残枝败叶等被分解。呼吸作用下一营养级分解者考点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分析[考点研析]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基础如果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群落根本不可能存在。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2)生产者——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是沟通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成分。②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础。③绿色植物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决定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3)消费者——生态系统最活跃的生物成分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单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但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4)分解者——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是沟通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桥梁。植物同化的CO2等物质,大约90%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归还无机环境,然后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2.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判断(1)根据双向箭头AD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2)根据箭头指向判断各成分①A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②D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③B和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和B均指向C,则C为分解者。[易混易错]对生态系统成分认识的误区错误说法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命题探究]命题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1.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图中a、b、c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寄生菌等原核生物属于消费者,B错误;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也属于分解者,C错误;生产者(b)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错误。答案:A2.(2019·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病毒是专性寄生的生物,属于消费者,C错误;蚯蚓分解腐烂变质的物质,属于分解者,D错误。B命题点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3.(2019·江西瑞昌检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A错误;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B错误;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C正确;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D错误。C4.生态系统是当今最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回答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消费者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并对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3)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是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同时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这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据此分析,使用农药防治农林害虫只能取得短期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4)自然界中很多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的刺激,很多动物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表明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解析:(2)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对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3)由于有害物质不能被生物分解利用,也不易被生物排出体外,故只能沿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害物质的含量越高;农药防治害虫时农药也可能会杀死害虫的天敌,故只能取得短期效果。(4)植物开花、动物吸引异性都是为了繁衍后代,故自然界中很多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的刺激,很多动物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产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不能被生物分解利用,不易被生物排出体外农药会杀死害虫的天敌(4)生物种群的繁衍(生物的繁殖)考点二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考点研析]1.对食物链的分析(1)表现形式起点:生产者终点: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2)营养级植物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动物所处营养级级别=消费者级别+1(3)单向性: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通常不会逆转。(4)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5)不参与食物链组成的成分: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食物网分析(1)营养级位置: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占据第三、第四营养级。(2)种间关系: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3)食物网复杂程度:食物网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3.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则将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①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②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③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4)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连锁性发生变化,因为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时只有10%~20%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且能量流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类连锁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若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方法技巧]食物网(链)的构建方法(1)依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图1(2)依据所含能量(生物量)构建①分析依据:根据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10%~20%,可确定相邻两个营养级能量差别在5倍左右,若能量相差在5倍以内,很可能为同一营养级。②分析结果:图2可形成一条食物链:丙→甲→乙→丁。图3生物可形成食物网:。(3)根据提供的捕食方面的信息构建①信息: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草蛉、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麻雀、花喜鹊以红蜘蛛、蚜虫、草蛉为食。②依据捕食关系直接绘图如下:(4)根据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构建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0.00370.00370.0350.
本文标题: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67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