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特点。1.搜集伊斯兰教兴起的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及影响。2.结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的地图,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奥斯曼土耳其崛起的历程及影响。3.结合德里苏丹国家疆域图,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扩张及文明特点。4.搜集相应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运用“唯物史观”论,理解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幕府政治的原因。2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半岛的统一(1)7世纪初,____________创立。(2)622年,穆罕默德在________,势力逐步扩大。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默德建立政权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阿拉伯雏形国家诞生麦地那32.阿拉伯帝国的鼎盛(1)扩张:________________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的大帝国。(2)鼎盛①: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事务。②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各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城市繁多,都城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③: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_______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地跨亚非欧三洲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政治稳定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穆罕默德的继任者文化灿烂阿拉伯数字7世纪中期巴格达科学43.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地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__________、印度的数字先后经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阿拉伯人阿拉伯的商人和旅行家造纸术5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1)征服小亚细亚:13世纪,信奉____________的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_____________,逐步征服小亚细亚。(2)向欧洲进军: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_______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_________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奥斯曼土耳其人原为西突厥的一支伊斯兰教拜占庭帝国黑海巴尔干62.强盛的奥斯曼帝国(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1453年,攻占_____________,。(2)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________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深刻影响了欧洲和亚洲的历史发展君士坦丁堡北非7(3)的统治①政治:最高统治者是,____________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②经济:15—16世纪,首都____________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了连接________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奥斯曼帝国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受到一定影响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宗教上层伊斯坦布尔亚欧8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1)①兴起:4世纪初,兴起于_______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②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____________。③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_________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苏丹国①兴起: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_________初,建立德里苏丹国。②统治:最高统治者称。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_________担任。③宗教:以____________为国教。笈多帝国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恒河不够统一印度教13世纪穆斯林伊斯兰教92.东亚(1)日本①大化改新: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646年,___________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国家。②幕府统治: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___________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中央集权10世纪开始瓦解,出现庄园幕府政治时期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孝德天皇源赖朝10(2)朝鲜①新罗统一:7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②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_______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建立。③朝鲜建立:14世纪末,高丽大将_________自立为王,迁都_______,改国号为朝鲜。④抗击侵略:16世纪末,面对日本侵略,明朝派军赴朝作战。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先后牺牲。高丽王朝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王建李成桂汉城11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23“学思之窗”:结合上面的地图和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提示: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商贸发达,形成了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世界贸易圈,大大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122.阅读教材P23“思考点”: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提示: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其商贸的发展,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其文化汲取其他文明成果,文化得以繁荣。3.阅读教材P24“史料阅读”:“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说明了什么?提示:苏丹穆罕默德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是最高统治者。4.阅读教材P25“历史纵横”:思考古代中国和越南多处于什么关系?提示:古代中国和越南之间是宗藩关系,这种宗藩关系下有朝贡、册封、实施过程中的战争和古代越南对中国的借鉴。135.史料高丽田制,大抵仿唐制:括垦田数,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莫不科授;又随科给樵采地,谓之,“田柴科”。——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依据史料,理解“田柴科”这一历史概念。提示:田柴科是朝鲜王氏高丽朝的封建土地税收制度。政府将国家支配的耕地(“田”)和山林(“柴”)按官吏等级(“科”)授予文武百官兼及地方土豪(闲人)和军人(府兵)进行收税。14发掘教材·读一读阅读“日本武士”图片及文字(见教材P25)信息解读:九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到了十世纪,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15探究一伊斯兰教史论史识1.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1)严重的社会危机:伊斯兰教诞生之前,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社会动荡不安、危机四伏,同时,外来侵略加剧了社会危机与社会矛盾。(2)人民反抗没有出路:各阶层人民不断起义但都失败了,人们通过反抗获得解放的希望破灭后,普遍陷入绝望,为此人们需要宗教来找寻出路。在这种情况下,反对多神教,希望安宁、共同抵御外来侵略,要求统一和平,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成为半岛各阶级各部落的共同的迫切愿望,“信主独一”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162.伊斯兰教兴起的影响:伊斯兰教的产生结束了阿拉伯半岛分裂割据局面,而且还以宗教为纽带,将分散的阿拉伯诸部落统一成为强大的穆斯林国家,从而使默默无闻的阿拉伯人走向世界,伊斯兰教亦由阿拉伯半岛的民族宗教发展为今天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17命题探究探究伊斯兰教的兴起史料穆罕默德创立了严格信仰一神的伊斯兰教①,就是要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惯,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②。——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18读史:设问:依据史料指出伊斯兰教信仰有何要求?有何意义?提示:要求:严格信仰一神。意义:有利于阿拉伯走向统一。①穆罕默德创造了信仰一神的伊斯兰教②目的是统一国家19探究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史论史识阿拉伯文明的成就及影响1.成就: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2.影响: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20命题探究探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史料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①。阿拉伯人在继承了人类文化遗产之后,经过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又把它贡献给了人类,从而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②。——黄运发《略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响》21读史:设问: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提示: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对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对西方影响尤为突出,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建立。①阿拉伯地理位置重要,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②阿拉伯文化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22探究三(核心素养)日本大化改新素养解读1.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唐文化影响下的大化改新(1)政治制度:建立起以唐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系,模仿唐朝建立天皇制政体,制定国名和纪年。(2)经济制度:建立起以唐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蓝本的田制和税制。(3)军事制度:建立起以唐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4)法律制度:建立起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5)生活习俗:广泛地吸收和仿效大唐国的礼仪、服饰等项以至影响到日本的某些民族风俗的形成,除此之外,诸如围棋、相扑、汉方医学、茶道、日本佛教艺术的黄金时代等等,无不从各个侧面展示着日本文化在“大化改新”至平安时期全盘唐化的倾向。232.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幕府统治的形成(1)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大化改新后的土地国有制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形成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独立生产成为可能,743年政府颁布的“垦田永世私财法”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2)庄园制的形成:随着土地私有制在全国发展起来,贵族、豪门、寺院等势力大量购买、兼并土地,8世纪末建立庄园,庄园制发展起来。(3)武士集团形成:随着大庄园制的发展,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24命题探究探究1全盘唐化的“大化改新”史料唐朝三百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来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①,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因此,日本的文化一刻也没有停滞,不断吸收中国的优点,经过整理提炼,咀嚼融化,终于在平安朝中期以后,在各个方面都逐渐摆脱了唐风,产生了优美、典雅的日本文化②。——日本学者木宫泰彦25读史:设问: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文化和唐文化的关系。提示:唐代中日交流推动了“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具有全盘唐化的倾向,唐文化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①唐日之间文化交流不断②唐文化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26探究2日本幕府统治的形成史料这种土地所有制(封建等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封建领主上下级之间有很强的家族制控制和依附关系①;以家族制方式筑起来的幕府政治的基础——武士集团,形成独特的武士道德观念②。——王顺利《论日本封建庄园领主制的特点》27读史:设问:试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论,分析日本庄园制和幕府政治形成的关系。提示:随着庄园制的形成,武士阶层崛起,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幕府,日本进入了以幕府为中心的政治时代。①封建庄园制形成,决定了封建领主的上下级关系②封建庄园制推动了武士集团的兴起28【典例1】《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B.C.D.经济发达不是材料的主旨注重吸
本文标题:2020春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7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