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春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拿来主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学国学【原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译文】爱护别人的人,别人总是爱护他;尊敬别人的人,人们总是尊敬他。【解读】这句话阐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去尊重别人,这种尊重,应该是发自本心的,非功利主义的。如果一个人将这种尊重着眼于具体的某人某事中,时常惦念:我给某人帮了忙,某人为什么没有给我帮忙?这样的结果,多数是“爱人者人难爱之,敬人者人难敬之”。1.作者名片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此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译著有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同年6月7日的《中华民报·动向》上,署名“霍冲”,后被作者收入《且介亭杂文》中。这篇杂文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写的。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1934年,国民党政府为了巩固其反动统治,大肆鼓吹“尊孔读经”。同时,接连将祖国文化遗产送去外国,当作崇洋媚外的工具。买办文人跟着吹捧帝国主义文化,文化界反动文人的复古主义逆流使中华民族文化面临严重危机。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许多人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和糊涂的观念。在革命文艺阵营内部,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上,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割断历史——全盘否定;拜倒在古人、洋人脚下——全盘接受。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象的新名词,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3.文学常识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带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启蒙色彩。在艺术上普遍追求说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般有较鲜明的讽刺、幽默的喜剧色彩和机智论辩的哲理品格,有着警世、审丑、益智、移情的多重功能。中国自战国时代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就多有这一类的文章。五四以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为了战斗的需要,对于有害的事物,揭微显隐,痛下针砭,广泛地运用了杂文;它们有如匕首、投枪刺向敌人,显现了极强的战斗力;在艺术上,感情饱满,形象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杂文的新传统和新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革命作家的杂文继承了战斗杂文的传统,对有害的事物迅即给以讽刺或抨击,对新生的进步的事物给以热情支持和歌颂,成为新型的文艺性政论文体。1.识记字音(1)单音字磕.头()残羹.冷炙()冠冕.()吝啬..()脑髓.()(2)多音字给()抛给()给予冠()冠军()冠冕孱()孱头()孱弱度()度量()审时度势解()误解()押解()姓解答案:(1)kēɡēnɡmiǎnlìnsèsuǐ(2)ɡěi/jǐɡuàn/ɡuāncàn/chándù/duójiě/jiè/xiè2.填字组词(1)自xǔ()xǔxǔ()()如生(2)pì()如pǐ()好pī()开(3)bié()进bì()病bì()倒biē()闷(4)kē()头kē()睡kè()然长逝kè()瓜子(5)国cuì()憔cuì()出类拔cuì()鞠躬尽cuì()cù()不及防cuì()火(6)mó()登临mó()mó()砺mò()地mù()捐答案:(1)诩栩栩(2)譬癖劈(3)蹩弊躄憋(4)磕瞌溘嗑(5)粹悴萃瘁猝淬(6)摩摹磨蓦募3.成语积累[识记](1)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错点提醒:注意感情色彩,含贬义。)(2)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3)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在文中借指权贵的施舍。[运用]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对的打“√”,错的打“×”)(1)表面上冠冕堂皇....的人或有声望的家庭,却有着骇人听闻、多年不让人知道的秘密,这样的事情我们经常在小说里读到。()(2)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暂定4月中旬访问台湾。民进党声称,这是礼尚往来....,并希望他到绿营执政县市走走。()答案:(1)ד冠冕堂皇的人”说法不对。(2)√4.近义词辨析(1)徘徊·徜徉徘徊:多用于心里难以下决定,或者焦急;徜徉:指很愉悦或者说心里很轻松。夜风掠过树荫送来阵阵凉意,淡雅的荷香不时引来鸣虫浅唱。________在《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中,我的眼前却浮现出一个在苦闷中________的身影,心中便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2)故弄玄虚·弄虚作假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讽刺意味较重,多用在书面语中。弄虚作假:耍花招儿欺骗人。多用在口语中。①鲁迅先生时常为民请命,对那些________诓骗民众的御用文人进行了无情的抨击。②我们提倡实事求是,反对在工作中________。答案:(1)徜徉徘徊(2)①故弄玄虚②弄虚作假一、把握主旨作者开始先批判了“送去主义”,边批判边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以生动的比喻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最后对全文做了总结,明确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二、理清脉络三、艺术特色(1)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作者通过比喻来谈道理,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2)运用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使文章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文章标题是《拿来主义》,但一开头却提出了“闭关主义”,接着大谈“送去主义”,好像是绕了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在历数“送去主义”的不足取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就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批判就成了阐述“拿来主义”的铺垫。而且,“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面,正好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3)本文语言犀利、幽默。犀利是能够用三言两语,甚至只用一句话一个词语就深刻揭示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例如“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一个“给”字就揭示出了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一句话就把“送来”和“拿来”的区别点明了。犀利的语言多用于揭露敌人,鞭笞丑恶,也用于剖析事理,揭示矛盾。如文章的最后一段,只有五句话,82个字,集中回答了五个问题,论因果,作选择,加判断,都深中肯綮,无可移易。每一句都是精确、犀利的典范。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在论辩的文章中还显示了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最典型的例子是第9自然段的那些精当而风趣的比喻。作者对于如何占用,怎样挑选,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题目虽大,道理虽深,却能以小喻大,深入浅出。既令人信服,又使人受到感染。这就是幽默的力量。鲁迅的幽默和风趣,正如唐弢在《琐忆》中所说:“他揭开了矛盾,把我们的思想引导到事物内蕴的深度,暗示他的非凡观察力,显示了一个成熟的思想战士的特点。”一、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1.[理解文章内容]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哪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先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运用学生粗知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历史知识,加深对“又碰了一串钉子”的理解。文章开头两句话从追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入手,概括地说明了中国近百年来从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从历史、社会根源揭示“送去主义”的本质。2.[理解重要语句含意]理解文中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句话是反语,意思是说:用活人替代古董并不是什么进步,而是媚外求宠愈演愈烈的表现。3.[鉴赏论证方法]第3自然段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类比的方法,请完成下面的表格,理解类比这一说理方法。人物观点理由做法结果答案:人物尼采中国观点自诩是太阳自诩地大物博理由光热无穷掘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做法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只送去,不拿来结果发疯而死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4.[理解文章内容]为了揭示“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列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在这里作者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5.[理解重要词语]从文中看,“抛来”与“抛给”有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施受双方是不公平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的性质。二、阅读课文第5~10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6.[理解关键词语]第5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6自然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自然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摩登”
本文标题:2020春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拿来主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9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