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春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学国学【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译文】如果不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那么退而修身,洁身自好;如果有幸参与朝政,就应以天下为己任,让民众受惠。【解读】当你穷困不得志时,不要失落,应该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洁身自好;当你飞黄腾达恰逢机遇时,就要负起重任,有所作为,努力为天下人造福。1.作者名片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出身于一个比较清贫的文人家庭,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在新旧党争等政治斗争中,曾被诬入狱,屡遭贬谪,直至远贬海南,最后遇大赦北还。苏轼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代表作有《赤壁赋》《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在诗歌方面,现存诗两千七百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的词属豪放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他注重提携后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为其门下。主要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赋》《后赤壁赋》等。2.背景介绍(1)《念奴娇·赤壁怀古》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他经常到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黄州已整整两年了。苏轼在黄州的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也很困窘,但他很坦然乐观,对人生路途中的沉浮有了深刻的领悟,并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那年春天他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看新买的农田,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独有苏轼从容不迫。事后他写作这首词记述了这次经历,也表达了他从中悟出的有关人生的哲理。3.文学常识(1)咏史怀古诗词。内涵: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孤影自怜,感慨自身,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理想。常用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等。常用意象:黍离、商女、明月、城池、流水、野草、燕子等。(2)豪放派。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称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汪洋恣肆、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1.识记字音(1)单音字故垒.()还酹.()樯.橹()公瑾.()料峭.()一蓑.()萧瑟.()(2)多音字纶()纶巾()垂纶觉()觉悟()午觉任()任凭()姓任答案:(1)lěilèiqiánɡjǐnqiàosuōsè(2)ɡuān/lúnjué/jiàorèn/rén2.填字组词(1)周公jǐn()jǐn()慎jìn()见(2)还lèi()江月斟zhuó()shī()酒临江(3)料qiào()讥qiào()俊qiào()(4)xiāo()瑟吟xiào()徐行xiāo()洒答案:(1)瑾谨觐(2)酹酌酾(3)峭诮俏(4)萧啸潇3.词义理解(1)千古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尊还酹.江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料峭..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何妨吟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杰出的历史名人。(2)形容想得很远;回忆。(3)姿容雄伟,英气勃发。(4)即神游故国,于想象、梦境中游历当年的赤壁战场。(5)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6)微寒的样子。(7)吟咏长啸。一、把握主旨1.《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作者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仰慕之情,表达了因年岁将老而产生的人生苦短和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2.《定风波》《定风波》记叙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人生境界,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旷达之情。二、理清脉络三、艺术特色1.《念奴娇·赤壁怀古》(1)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他曾因“乌台诗案”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类别作品显然不同。词的上阕描写景物,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下阕词人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2)烘托和映衬的运用。这首词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这里塑造周瑜形象的手法就是烘托。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形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军,是作者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这首词波澜起伏而章法严整,跟作者巧妙地运用这两种表现技巧有关。2.《定风波》(1)笔调的风趣和幽默。苏轼在黄州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也很穷困,但他仍旧坦然乐观。开头两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展示了作者不为外界的风云变幻所干扰,总是以自己的定规行事的生活态度。风雨潇潇,穿林打叶,但作者以“莫听”便将之化为乌有,不但如此,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接下来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这里有点俏皮的味道。别看我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这风雨横行的沙土路上,要比骑马舒服自在多了。这种幽默不仅是苏轼个性的反映,而且是他从多年政治风波中总结出的处世之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点小小的风雨有什么可怕?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呢!在这两句中,作者已点明了穿林打叶的风雨实为生活中的灾难和不幸。不要把这风风雨雨看得太重了。他本人就是以这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来对待坎坷不平的遭遇的。正是这种较稳定的心态,才使他渡过了一次次的难关,始终没有垮下去。笔调的风趣幽默和本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和谐一致的,因而这首词使我们在谈笑风生中受到启发,在机智诙谐中获得美感。(2)于日常小事中生发哲理。《定风波》写途中遇雨,实属常事,但作者却在常事之中体现出了自己的平生学养、处世精神和开阔胸襟,表现出不为外物所役、不为忧患所扰的心情。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鉴赏诗歌意境]《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呈现了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画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特点:“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写出了惊悚江水的汹涌澎湃;“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迅猛巨大。2.[对比诗歌风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分别是豪放派和婉约派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将二者的风格加以比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比较项《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情景大江、乱石、惊涛、雪浪壮美寒蝉、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凄美情事指挥若定,谈笑却敌豪迈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缠绵情感壮志难酬之恨悲愤清秋离别之苦凄凉风格豪放婉约3.[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词刻画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已近50岁,不但功业没有建树,反而戴罪被贬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二、阅读《定风波》,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4.[鉴赏诗歌的炼字]“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处境的好坏、官职的升降、地位的得失等。5.[鉴赏诗歌感情基调]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同。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6.[鉴赏作者的观点态度]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是。这是包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为风雨之声,与上阕的“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问题1有人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人生如梦”表现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觉得的呢?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确实表现了他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他建功立业的急切愿望不能变为现实,他仰慕“风流人物”,特别是周瑜这样的年轻有为、志得意满的青年才俊,但是自己直到四十多岁依然壮志难酬,被贬遭放,政治理想不得实现,加之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因而消极颓废。(观点二)并非消极颓废。结合上下阕词句可以看出,“人生如梦”是
本文标题:2020春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9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