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基础自测】一、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字形或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古时期,人们生吃果子野菜蚌蛤(ɡá),不好消化又伤肠胃,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了吃。﹒﹒B.临近春节,市民在购买年货时必定少不了海鲜,但海鲜味道腥臊(sāo),针对这一情况,李沧巴士在车厢内准备了“共享海鲜盒”,大大方便了市民。C.网上贩卖军功奖章,不仅涉嫌违法,而且是对军人荣誉的亵渎(dú)。﹒﹒﹒﹒D.尼日利亚华人2019春节联欢晚会唱响了中尼两国人民勠(lù)力同心,为人类摆脱贫困、消除暴力的共同心声。【解析】选A。“蛤”应读“ɡé”。﹒二、熟语积累1.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2.郢书燕说: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运用](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正误。)1.为了打击“失踪老赖”的嚣张气焰,法院执行干警在其出租屋附近守株待兔,把被执行人薛某逮个正着。()×。“守株待兔”为贬义词,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用在本句不合语境,与赞颂之意相反。﹒﹒﹒﹒2.如果我们迷醉于用洋理论去评价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那就是郢书燕说,在根上就出现了偏差,以后的工作只会越做越乱。()√﹒﹒﹒﹒【文言梳理】一、通假字1.请许学者(“___”通“___”,___________)2.卜子妻写弊裤也(“___”通“___”,___________)3.而置之其坐(“___”通“___”)请情真实、实在弊敝破旧、破损坐座4.而自知其益富(“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智这里是意动用法,以……为聪明二、一词多义三、根据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对词语释义1.使王天下(名词作动词)_____2.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名词作动词)_________3.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_____4.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_____5.不法常可(名词作动词)_____统治以女嫁人生病下雨效法﹒﹒﹒﹒﹒﹒6.曩将罪之(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7.夜书,火不明(名词作状语)_______8.其御曰(动词作名词)_____________9.而自知其益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_____惩罚、治罪在夜里驾驶车马的人以……为聪明﹒﹒﹒﹒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国措施;治,治理﹒﹒2.桀、纣暴乱古义:_________今义:破坏社会秩序的武装骚动3.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古义:______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残暴昏乱读书人﹒﹒﹒﹒4.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古义:__________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用来……的﹒﹒五、翻译文中重要句子1.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2.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然如此,那么假如在现今这个时代有人还赞美尧、舜、商汤、周武王、大禹治理天下的措施,一定会被新时代的圣人笑话。3.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国国君听说了这件事,以为郑国亲近自己,于是就不防备郑国。【文本研读】一、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2题。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是说治理天下应当研究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进而准备和采取相应的措施。B.作者认为从上古到中古、到近古、到当下,世事一直在变化,没有一种政治措施能永远有效。C.“守株待兔”的宋国人已经成了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保守者的代表。D.作者特别推崇“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认为古代的一切都已过时,完全没必要去遵从。【解析】选D。“认为古代的一切都已过时”原文未提到。2.这个文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明确】文章一开始就运用举例论证法,列举出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事实,肯定了古人不效法先王的做法。接着,文章运用假设论证法,推论出效法先王的可笑结果,从而得出本文的主旨。最后,又运用比喻论证法,运用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来进一步论证主旨。二、阅读文中语段,完成3、4题。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3.对“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关系密切的被杀了,关系疏远的受到怀疑,这说明知道情况并不难,而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太难了。B.进谏的话说重了(君王)就要杀人,说轻了(君王)就要怀疑人,这说明不是知道情况困难,而是处理它更困难。C.重者被杀,轻者被怀疑,这说明知道问题并不难,恰当地处理它是难的。D.厚道的被杀,浅薄的被怀疑,这说明了解问题并不难,而是如何量刑更困难。【解析】选C。注意句中“厚”“薄”的含义,后两句的语意对比。4.韩非子用这两个故事表达什么哲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警示人们要合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要点探究】1.本文使用了哪些寓言故事?各说明了什么道理?【点拨】寓言道理守株待兔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卜妻为裤用先王的国策治当下的百姓是荒唐可笑的郢书燕说当今的学者往往错误理解古代帝王的话郑人买履治理国家要从实际出发寓言道理乐羊食子反对巧诈,肯定拙诚西巴放鹿卫人嫁子郑公伐胡明白事理并不难,明白事理后如何正确处置是困难的智子疑邻2.韩非子的寓言体现了韩非子怎样的人性观?请举例说明。【点拨】韩非子师承荀子,他继承荀子的“性恶论”。他寓言中的绝大多数人物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守株待兔”中的宋人期待不劳而获;“乐羊食子”中的乐羊残忍而狡诈;“卫人嫁子”中的卫人自私自利,不择手段;“郑公伐胡”中的郑武公阴险狡诈;“智子疑邻”中的宋国富人心理阴暗。韩非子以无情的笔将人性中恶的一面揭示出来,从而鞭挞了当时无情而残酷的社会现实,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懒惰、自私、无情和丑陋,同时也为他的法治思想找到了理论基础。3.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点拨】(1)总的说来,韩非子清醒而实际,立足于现实寻求达到功利目的的有效手段是他最关注的。(2)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儒、墨、道、法各学派基本上都承认这一点。韩非子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3)与其他学派的迂阔或者理想色彩浓厚不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理论更能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备选要点】韩非子寓言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文学性,是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点拨】韩非子寓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与戏剧情味,给人以深刻印象。卜妻为裤卜妻没有听懂丈夫的话,而把新裤做成旧裤,傻得令人忍俊不禁。郢书燕说故事情节安排巧妙,“举烛”本是不经意的误写,燕相却把它解释成“举贤而任之”,并告诉燕王,居然“王大说,国以治”,一些情节的巧合,结局出人意料,令人叫绝。特别是描写燕相对信的解释,望文生义,一本正经,令人发笑。郑人买履郑人不听别人的劝告,反而说“宁信度,无自信也”,显得固执而愚蠢。乐羊食子乐羊坐在帐中连吃带喝的细节描写,显得那样触目惊心,体现了乐羊的心狠巧诈、缺乏人性。卫人嫁子卫人在女儿出嫁时教女儿多攒私房钱,女儿最终被休弃回家,他不仅不为女儿的下场悲哀,反而为女儿带回来的财物很多而沾沾自喜,体现了卫人愚蠢而自以为聪明的性格。郑公伐胡郑公两次设局,麻痹胡人,显得狡诈阴险,而关其思为表智慧和忠心却糊里糊涂被杀,令人感到可怜、可悲。【综合性学习活动】“郑人买履”中的那个买鞋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故事的寓意,谈谈它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明确】(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人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而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一个只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的脚的愚蠢者形象,讽刺了那些不从实际出发,奉行教条主义的人。(2)意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地依赖既定的规则、规矩,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灵活地做出决定。
本文标题:2020版高中语文《韩非子》选读 1 郑人有且买履者课件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2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