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版高中语文 孔子评传课件 苏教选修《传记选读》
孔子评传【助读链接】一、作者名片著名教育家——匡亚明简介:匡亚明(1906—1996),原名匡洁玉,又名匡世,江苏省丹阳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中国思想史专家。长期从事党的宣传、理论、教育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建树卓越。成就:主要著作有《孔子评传》《求索集》《匡亚明教育文选》等。评价:他多年钻研孔子思想,被学术界誉为“孔学泰斗”。他晚年主持编撰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总结,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思想文化工程”。二、作品简介《孔子评传》修订本在齐鲁版的基础上,除增写了《经济思想》一章外,对其他各章也分别做了较大修订,对孔子以仁的人生哲学为核心而展开的伦理、政治、经济、教育等思想全貌及两千多年来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和影响的曲折变化过程,都做了评述。作者以更广阔的视野对原著做了重大修改,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朝着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孔子这个目标迈出了新一步。书前所附画像,冠之以“布衣孔子三十而立像”,寓意颇深,耐人寻味。书后附有孔子年谱、人名索引、文献索引和词语索引,为读者阅读提供方便。三、微言大义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反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诚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拓展链接】义利之辩鲁国有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账,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账,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账,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账,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账,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账,你去报账,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基础自测】一、字音积累1.单音字曲阜()毗邻()内讧()膂力()跛子()编纂()陬邑()俎豆()匏瓜()昏愦()硁硁然()﹒﹒﹒﹒﹒﹒﹒﹒﹒﹒﹒答案:fùpíhònɡlǚ/bǒzuǎnzōuzǔ/páokuìkēnɡ2.多音字(1)曲曲径通幽()曲调()(2)乐乐善好施()乐府()答案:(1)qū/qǔ(2)lè/yuè﹒﹒﹒﹒二、字形积累答案:蓄/畜溃/愦漠/莫讧/杠三、词语辨析1.抱怨·报怨抱怨报怨“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或埋怨“报怨”指报复怨恨2.竟然·居然竟然居然“竟然”“居然”两者都有“出乎意料”或“超出常理、常情”之意。“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居然”有时语气较重,可用于主语前面四、词语积累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2.风尘仆仆:形容在旅途中劳累辛苦。3.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4.兼收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5.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运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1.尽管他从小贫贱,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冷落以至阳虎的侮慢,即使对现实社会有不满处,却一点也没有贵族宗法、等级制度本身。(抱怨报怨)2.但遗憾的是,孔子把人类二分之一的妇女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竟然居然)3.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你会耳濡目染许多新鲜的事、尴尬的事、快乐的事。()4.他为了公务,风尘仆仆地赶路,连饭都没时间吃,精神十分可嘉。()5.一名看上去80多岁的老爷爷被困车内,老人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尽致,扯动着衣服,不停地呻吟,好像很难受。()﹒﹒﹒﹒﹒﹒﹒﹒﹒﹒﹒﹒6.书法创作能够植根传统、浸润经典、吸取古法而任情恣性一展风华已属不易,然而在此基础上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自立风格面目者当更为可贵。()7.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高中语文课本,静静聆听两千五百多年前,睿智的孔子是如何循循善诱他的学生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的。()﹒﹒﹒﹒﹒﹒﹒﹒答案:1.抱怨2.竟然3.×。“耳濡目染”强调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这里没说“影响”,应该为“耳闻目睹”。4.√。5.×。这里指大汗往下滴,应用“淋漓”。6.√。7.×。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不能直接带宾语。【文本研读】微课一:传记素材选择1.孔子“生平概略”是通过哪些典型材料来表现孔子性格的?答:【明确】(1)少年受辱。在鲁国贵族季孙氏的贵族宴会上,孔子遭阳虎呵斥,孔子忍辱负重。(2)独立谋生。父亲母亲的相继早亡,让孔子被迫独立谋生,劳务范围越来越广泛,形成了他踏实严谨的作风。(3)周游列国。孔子在鲁国政治上的碰壁,使他离开鲁国,访问列国诸侯,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够任用他实行“仁政德治”主张的理想中的贤明国君。孔子为此奔走十四年,为推行自己的学说奋斗不懈。(4)晚年治学。孔子晚年把精力用在了教育工作和整理保存古代文献上,编纂核定了“六艺”或“六经”。2.阅读第二部分,简要说说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答:【明确】孔子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仁”,孔子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抓住“仁”这个字所包含的爱人思想,加以明确、充实和提高,使它成为具有广泛意义的仁的哲学思想。孔子政治思想的特点是从仁的人生哲学思想出发,以怀古的方式憧憬未来。他称尧舜时代为“大同”,文、武、周公时代为“小康”,把“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把“小康”作为近期目标。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最光辉的一点便是具有政治远见的“有教无类”,即人人都应受教育的主张,充分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人民性和民主性因素;孔子还认为人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造和提高,重视后天的习染对人的意识的作用。3.在作者看来,孔子的道德规范体系在今天有什么积极意义?答:【明确】在家庭中,孔子主张“孝悌”,做到少有所长,老有所养,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父慈子孝的习俗和美好的道德风尚,这种风尚在社会主义社会仍可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孔子提出的“恭敬”,提出人与人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彼此尊重、礼貌相待的原则,如果剔除其等级制的污垢,把它建立在社会主义原则和平等的同志式的人与人关系基础上,恭敬就应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孔子还提出了宽、惠、敏、让、俭、直、贞、温、良、知耻、好学、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等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经过分析批判,其中很多可以用社会主义原则加以改造,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有利于工作学习的社会主义美德。微课二:理解传记特点4.作为人物评传,“传”部分有哪些内容?“评”部分对孔子做了哪些评价?答:【明确】“传”的部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叙述孔子的生平经历,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三岁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十六七岁时,母亲又去世。因此,孔子在很年轻时就不得不独立谋生了。他勤学好问,谦恭知礼,处世深沉,涉世不久,就给人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通过自学和向人请教的方式,完满而又全面地学习和掌握了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项基本功,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想。以后,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虽然到处碰壁,仍然不灰心。晚年的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工作和整理保存古代文献。二是介绍孔子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体系、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作者在对孔子生平经历和思想介绍的过程中,还对传主进行评价,评价集中在三个方面:(1)总结孔子思想的渊源。(2)赞美孔子积极的人生态度。(3)揭示孔子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要点探究】“仁”是孔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仁”是如何贯穿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的?【点拨】“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仁”贯穿在孔子构建的道德规范体系、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之中。孔子认为,伦理道德是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准则,孔子在观察、体验、研究和总结过程中,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道德规范体系。孔子的政治思想也是从仁的人生哲学思想出发的。孔子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大同思想,是与他“仁”的人生哲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大同世界就是孔子认为的彻底实现了仁的美好社会。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也贯穿着仁的思想。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便是具有政治远见的“有教无类”,即人人应受教育的主张。这充分表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因素,开创了通向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创举。“有教无类”是“泛爱众,而亲仁”的具体化。
本文标题:2020版高中语文 孔子评传课件 苏教选修《传记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2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