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判断课前自检自查练课时加餐拔高练学考基础合格练课前自检自查练一、全民族的抗战1.背景(1)局部侵华:从1931年1___________开始,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地化,2__________加深。(2)全面侵华:1937年,日本发动3___________,北平、天津相继失守。2.实现: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4_________________,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前期概况(1)敌后战场①中国共产党制定了5_________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②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6___________。(2)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7______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人民战争抗日根据地徐州4.结果(1)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8________、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2)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9____阶段。平型关相持1.下图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解析:选A材料反映的应该是“九·一八”事变,以及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表现,这是十四年抗战开始的阶段,故A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1937年,抗战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份以后,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是在1945年8月,故B、C、D三项错误。2.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其目的是()A.维护国家统一B.实现团结抗日C.推翻北洋军阀D.发展统一战线解析:选B为了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中共同意改编红军,故B项正确。3.美国《时代》周刊载:“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该战役()A.阻止了优势敌人的进攻B.克服了国民党投降危险C.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D.体现了国共的联合抗日解析:选C卢沟桥事变没有持续13个星期,故A排除;13个星期大概有三个月左右,时间又是1937年,这应该是指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故C项正确;淞沪会战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最后上海失陷,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继续组织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国民党没有投降的危险,国共在淞沪会战中也没有联合抗日,故B、D两项错误。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屠杀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杀害全村一千二百多人。3.细菌战:在中国东北成立“10____________”,用中国活人作试验。七三一部队4.1937年12月,在中国的英国记者田伯烈报道:“在这一个时代中,我们找不出什么事情足以超越日军的暴行。”“日军的暴行”是指()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南京大屠杀D.旅顺大屠杀解析:选C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是日本侵华的罪行,旅顺大屠杀是甲午战争时期,故选C项。三、抗战的胜利1.百团大战(1)概况:1940年下半年,由11_______指挥。(2)地位: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12________________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2.入缅作战(1)目的:确保13__________这条国际交通线。(2)结果: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14_____________击败侵缅日军。彭德怀敌后抗日根据地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3.抗战胜利(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2)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15__________。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16____________和自信心。③是世界17_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18___________得到提高。完全胜利民族自尊心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地位5.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战役时间指挥者破坏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1940年8~12月彭德怀2000多千米近3000个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淞沪会战解析:选B根据“1940年8~12月”“指挥者彭德怀”“破坏交通线2000多千米”等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百团大战,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6.1942年初,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进入缅甸作战。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的直接目的是()A.营救被困英军B.对日军形成包围C.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D.配合英美军队反攻日军解析:选A营救被困的英军是当时对外远征军作战的直接目标,故A项正确;远征军对外作战是为了打破日本的包围,而不是形成对日军的包围,故B项错误;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是根本目的,故C项错误;配合英美军队反攻,在当时不现实,故D项错误。7.“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解析:选D从材料中“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故选D。学考基础合格练1.如图是著名的卢沟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事变表明()A.国共两党开始正式合作B.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兴起C.八路军开始进入前线抗日D.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解析:选D国共正式合作抗日是在1937年9月,排除A项;B项出现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排除B;抗战中八路军开赴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进行抗日,排除C项;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故D项正确。2.民国二十七年九月,毛泽东致信盛赞蒋介石,称“凡我国人无不景仰”,这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A.出师讨伐北洋军阀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正面战场组织抗战D.倡议国共两党合作解析:选C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是1938年的9月份,当时国共之间已经实现了合作,国民党进行了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故C项正确。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________死难者国家公祭日。()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南京大屠杀解析:选D把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故选D项。4.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该阶段发生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解析:选D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此时抗战已进入了相持阶段,故选D项。5.“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这副对联上联嵌入三个国家名,下联则由三个城市名组成,表达新的意思。对联撰写的背景应是()A.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B.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C.解放战争的胜利D.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解析:选B根据对联的信息“中国捷克日本”的意思是中国经过十四年抗战战胜日本侵略者,“克”是“战胜”的意思;“南京重庆成都”的意思是抗战胜利了,再次庆祝南京成为首都(南京本来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沦陷前夕蒋介石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重”在这是“又”的意思,因此综合分析是指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故选B项。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小明同学为开展抗日战争主题研究,收集了以下四种史料:材料二: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习近平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材料一中,从史料价值看,你会建议小明同学首选哪一种史料,并说明理由。(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我们今天要隆重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析:第(1)问需要对四种史料全面评判,A侧重于研究成果,B更为原始真实,C是亲历者回忆录,D是影视作品,价值各不相同。第(2)问结合教材回答,注意从国际地位,世界和平的角度分析。答案:(1)史料A:当代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内容可能较全面、完整。史料B:中日双方的电报,直接反映了当时重大历史事件。史料C:东史太郎是侵华战争的参与者,其日记直接反映了日军侵华的情况。史料D:影视作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日救亡的情况。(2)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反对列强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战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本文标题:2020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4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