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知识归纳整合03课前自主复习01高考考点透析02再试高考真题04课前自主复习01成竹在胸高考考点透析02各个击破考点一消费及其类型一、居民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除收入外,物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对居民消费水平有重要影响。(2)各种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是综合在一起的,不能割裂开来。(3)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也会影响消费行为。(4)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二、消费类型1.消费类型(1)按消费目的划分(2)当今,受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①贷款消费第一,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社会信用制度制约着贷款消费的发展。第二,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和大额服务,因为这些消费超出了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第三,贷款消费无所谓好坏,应当因时、因人而异。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鼓励有经济能力的人贷款消费,则是利国利民之举。第四,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②租赁消费第一,从消费对象看,租赁消费主要用于消费者或无力购买或因使用的次数有限不想购买。第二,特点,不变更该商品的所有权,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2.全面理解消费结构及其变动(1)含义①微观消费结构是指某一家庭或个人的消费结构,反映了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消费者收入及消费对象的价格变化相适应。②宏观消费结构是指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表明总体的消费数量和比例关系,从总体上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消费结构状况,与国民经济状况及国民收入水平相适应。(2)变动:消费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顺序是由生存资料消费到发展资料消费再到享受资料消费。(3)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制度、产业结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品价格与消费决策(引导)、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1)生存资料消费不等于衣食住行消费。对于满足衣食住行的消费是否属于生存资料消费应该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同样是衣食住行,既可以是刚刚满足温饱的较低层次的生存资料消费,也可以是高档服装、山珍海味、豪华别墅、高级轿车等享受资料消费。(2)消费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的层次递进发展的。收入较低时,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即生存资料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才会增加。在这三种消费中,伸缩性最大的是享受资料消费。(3)正确认识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减小,并不意味着家庭用于食品支出的绝对量减小,因为恩格尔系数是一个比值,这个比值减小,表明家庭用于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用于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支出的比重上升,从而表明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命题角度消费及其类型【典例1】(2015·上海卷)2014年我国内地公民出境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场。出国旅游趋势热的根本原因是人们()A.受从众心理影响B.追求生活质量C.收入水平提高D.闲暇时间增加C【解析】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之所以出现出国旅游消费热,从根本上说在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故选C项。【典例2】(2015·安徽卷)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解析】商品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化,①曲线走势说明了这一点。②表明价格变动与需求的正向变动,不符合需求定理,舍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增加,一般来说会扩大当前消费,故选④。③曲线走势成反向,不符合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典例3】(2017·江苏卷)当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据统计,2016年1月至11月,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4%、16.4%和17.1%。材料表明()A.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C.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D.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D【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及其类型。工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A项错误。从题干中无法得出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B项排除。收入影响消费水平,但材料中的数据和信息无法体现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排除C项。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涉及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这些行业营业收入增加,表明人们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D项正确。【考向点评】近几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相对较少,一般是通过选择题的形式,以我国居民在消费方面出现的新趋势或反映消费水平提高的相关材料为背景,重点考查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结构和消费类型等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我国居民在消费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关注国家出台的相关鼓励和刺激居民消费的新举措,关注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热点问题并学会用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和解读。【方法与规律】如何分析消费状况:如果是涉及不同年份数据的对比,主要看取得的成就;如果是地区间、城乡间数据的对比,主要看存在的差距;如果是消费内容的对比,主要看消费结构的合理性。考点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几种消费心理的比较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是一种什么关系?对企业有何启示?(1)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要的活动。联系:消费心理影响和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体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2)同一消费行为不一定只是由一种消费心理引发的,也可能是多个消费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3)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应采取的策略:①在产品制造环节,提升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形象设计及个性化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等;②在产品销售环节,注重促销要符合消费者消费心理,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等。二、消费原则内容基本要求错误表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超前消费;过于节俭的滞后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有主见,保持冷静的头脑消费时跟风随大流;情绪化消费;只重视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环境对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自立自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铺张浪费,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缺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1.“量入为出”的“入”,既可以是既得收入,也可以是预期收入。量入为出强调以支付能力和偿还能力为消费限度。2.“适度消费”的“度”,有反对过度和反对过低消费的含义。过度消费不利于消费水平持续提高,过低消费既影响生活又影响生产。3.适度消费≠限制消费。适度消费强调的是消费应该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的收入水平,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力之内进行消费。这种消费原则既反对铺张浪费,也反对过于节俭。如果过度节俭会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所以我们不能把适度消费和限制消费等同起来。4.“刺激消费”绝不等同于“鼓励浪费”。消费与浪费有本质区别,消费不合理、不适度、过于夸张和铺张,就会成为浪费。命题角度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典例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试客的购买行为()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D【解析】本题考查四种消费心理的区别。由题干可知,试客在购买商品前,先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这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故D为正确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典例2】(2016·江苏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进行消费的方式悄然“走红”。但一段时间以来,“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也不时见诸媒体。这警示我们()A.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B.要避免贷款消费C.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倾向D.要做理性消费者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解题时对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贷款消费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B说法不科学。题干不涉及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C不合题意。“校园网贷”引发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说明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做理性消费者,D正确切题,故选D。【考向点评】近几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相对较少,最为常见的考法是以生活中的某些消费行为为出题素材,或从“是什么”的角度,要求考生判断属于什么消费心理或消费观,并进行分析评价;或从“怎么做”的角度考查如何进行正确的消费。【方法与规律】1.如何区分四种不同的消费心理?(1)人有我有是从众心理,人有我异是求异心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攀比心理,注重实用是求实心理。(2)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吓死人,虚荣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实乐融融。(3)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区别。①实质不同:从众心理的实质是“从”,消费者受到别人的意见和行为的影响,出现“随大流”的现象;攀比心理的实质是“攀”和“比”,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模仿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②目的不同:从众心理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缺乏主见的表现;攀比心理的目的是炫耀。③态度不同:从众心理消费可以“从”,但不能盲从;攀比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能“攀”和“比”。消费心理具有复杂性,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都会影响个人的消费心理,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多种心理综合影响消费行为。2.如何理解和做到合理消费?(1)从消费支出看:消费者的消费支出要与自身收入相适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超前,也不滞后。(2)从消费内容看:要坚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合乎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合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从消费心理看:不盲从、不盲目攀比、不情绪化消费,要提倡求实心理。(4)从消费原则看:要适度、科学、环保、绿色消费,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知识归纳整合03高屋建瓴1.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水平。()提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社会保障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对生产有导向作用,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提示: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社会保障能改变人们的收支预期,但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生产发展、居民就业等,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刺激消费需求,这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4.消费贷款能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增加人们的收入预期,从而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提示:消费贷款确实能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但它不能增加人们的收入预期,也不能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5.衣食住行的消费一定是生存资料消费。()提示:同样是衣食住行,既可以是刚刚满足温饱的低层次的生存资料消费,也可能是高档服装、山珍海味、豪华别墅、高级轿车等享受资料消费。×6.发展资料消费就是精神文化消费。()提示:发展资料消费可以表现为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劳务消费等。×7.攀比心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1-3 多彩的消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4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