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4 散文阅读4-2-4课件
04散文阅读第2讲核心突破——从语言、形象、情感、结构四个维度入手解题考向4技巧赏析类——明确技巧类型,指向形象及情感一、考势分析散文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构思技巧等。分析表达技巧需要从多个角度切入,分析过程中,既要辨识出运用的表达技巧,又要对其表达效果进行具体解释。因此,考生要把常见常考的表达技巧记牢,还要掌握一些高考试卷中不常考到的表达技巧。本讲主要探究解答技巧赏析类题目的方法技巧。二、弄清几个问题(一)理清考点归属(二)掌握解题通法1.答前要“3审”(1)审题型即审表达技巧赏析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审范围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赏析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首先”就是优先,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3)审角度即审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等。“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散文赏析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2.作答“3步法”真题演练(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Ⅱ)阅读《窗子以外》(正文见本专题第1讲)一文,完成后面题目。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要求回答“我”“你”两个人称交替使用蕴含的作者的态度,就要分析使用“我”“你”两个人称时写的具体内容。使用“我”时,描写的是自己看到的世界和内心的感受;当“我”转为“你”时,“你”成为了描写的对象,“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描写。从这个角度看,这种转变说明作者的态度是冷静和客观的。当“我”和“你”两个人称同时使用时,人称转换灵活,“我”和“你”可以彼此审视,带有反思意味。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自主尝试】请按照“解题技巧”的提示尝试自己组织答案。边练边悟磨道孔帆升石磨,如胎盘一样深埋在家乡的土地上。小时候,总是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们乡村从来都是人推磨啊。一个仅二三百口人的小自然湾,竟然有四五个扛神、扛菩萨的,但是即便如此迷信的地方,也没有恐怖到“鬼推磨”。大人讲故事,说磨在地狱里是执法机器,钟馗用它碾碎那些生前钻进钱眼儿里、为富不仁的家伙。磨在童年记忆里,充满了神秘色彩。农业社会里,磨必不可少,却又不怎么能施展本领;磨这东西一出世,就注定了既费力又不怎么能派上用场。有点像民国才子,抱负尚未实现,就被归入历史序列。也有点像唱大戏与打鼓说书之于农人枯燥的生活,偶尔才在山村里吱吱嘎嘎唱一回。磨很大众化,但又并非家家必备。富裕一点的人家,会请石匠打个磨,不富裕的人家大可不必打。要用磨的时候,只要拉下个脸皮说一声,平常做人好一点,没有哪家是不肯借的。磨很撩人,尤其撩鼻涕虫。小村庄里,一年之中,谁家都难得能看到它转几回。要么是逢年过节,要么是要办喜事,要么是家里请了帮工做农活,需要改善一下生活,磨才被刷洗干净,大姑娘坐花轿般被人请出。它一出场,乐坏的通常是小屁孩,这时在屋里到处乱窜,蹦跳着唱:“磨麦,请客,做包恰(吃),恰(吃)不了,担起走,担到高婆(外婆)屋门口,高婆(外婆)不在屋,小狗咬了脚。”大人还在磨呢,他们就馋得不得了,唱着唱着,好似香喷喷的粑已到了嘴,还拿着走亲戚,没想到没孝敬到外婆讨着好,反被狗咬着了,乐极生悲。家里有了客人,好不容易“托福”,却落得个解了嘴馋,惹了脚痛。平时,磨是个偷懒又乖张的哑巴,紧闭了嘴不吃不喝。你一年四季田里地里、屋里屋外忙得团团转的时候,都不见它的踪影。磨磨豆腐,打打粉皮,做做粑,却没它不行,于是咯吱咯吱,就张开了嘴巴,边吃边吐,粗的进细的出。它只磨磨牙,咀嚼咀嚼,就粗精分离,白粉、白米、白粉汁,沿牙缝漏下、流出,落到磨架上的大笸箩上。平素里,磨又似一个长睡不醒的人,任你在它周遭雀跃嬉戏,它就是眼睛都不眨一下;无论太阳月亮在身边如何穿梭,它都是一副呆样子,寂然地蹲在堂屋角落。磨就是磨人。磨人大概是妇女发明的词。磨似乎天生是被家庭妇女使用的,推磨虽不是重活,可也够累人的。婆婆们搬个凳子坐着,一手端着盛满谷子、玉米、小麦、荞麦、黄豆等料的筲箕,一手抓料,时不时用手顺一顺磨眼边不肯粉碎的颗粒。推磨者则左弓右绷,前仰后合,像筛米一样推拉,随着磨转圆圈,身子不停地摆动,画着一个又一个圆,好像跌进一个无底洞,永无出头之日地转,昏天黑地地转,怎么也数不清转了多少圈,每一天似乎都在原地踏步,日子永无起色。小时候,我一直记恨继奶奶的苛刻与偏心,从不跟她讲话,见了她连头都不抬,腮帮子鼓鼓的,暗暗磨牙。我恨她是有道理的,很多事只是看在眼里不想说而已。不知何时起,这个高傲的小脚女人低下了头,主动来帮母亲推磨了,还时不时与她不喜欢的媳妇讲两句家常话,显出一家人的样子来。我猜这磨转来转去,让这个小脚女人领悟了,山不转呀水转,她总有日落西山时,总有腿脚不便时,总要落到打下手的境地。要不然,她怎么会平和地与媳妇在一起待那么久?看着她推磨时的落寞神情,我紧咬的牙关松开了。我相信,磨是可以磨平沟壑、消除仇恨的。在水源充沛、竹木丰盛的山村,会有大水磨在水沟边矗立着,大水磨有一人多高,五尺宽,靠不断流动的水来推动轴承转动,水不停地流,巨磨就自动转起来。这样的磨不仅是生活工具,还是生产工具,比如可以用来碾竹片、造火纸。它是一个时期的先进代表,解放了生产力。水磨的威力与神奇让人膜拜,于是,有的村干脆就叫水磨村。机械化以来,磨基本上消失了。即使谁家有一只磨,那也是落满灰尘,早就被什物埋压得不见天日了。巨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孤寂地立在村旁变成了卫兵,成了路标,等待着那些一年四季在外的人的抚摸。(选自《长春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的“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民谚承载着作者心中的疑问,突出磨在作者童年记忆中的神秘印象,引出下文对人间的磨的描述。B.第三段引用的民谣,带有浓重的方言色彩,渲染了欢快的气氛,表现了磨在孩子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反衬了传统农业社会的贫困状况。C.文章将磨写成偷懒又乖张的哑巴、一个长睡不醒的人,语言生动活泼,表现了农村生活质朴淳厚的特点。D.文章结尾说巨磨成了卫兵和路标颇有寓意,成了卫兵表明曾经的农耕文明的代表对现代文明依然有保护作用,成了路标表明它还能指引现代人找到精神的皈依。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反衬了传统农业社会的贫困状况”错误,文章的主旨并非是表现传统农业社会的贫困,而是重点表达对农耕文明的缅怀。答案:B得分锦囊:选择题考查要点及解答方法:①对内容细节的考查。文章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者对文中的描写对象的情感态度以及变化等。考生在判断选项是否正确时要抓住这些内容是否符合原文内容。②对艺术手法的考查。考生要熟悉各种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并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③对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在选择题中考查的句子一般都较短,大都是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或者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考生应抓住这类句子对突显文章主旨的作用进行分析。2.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描写磨的时候,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文章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已经告诉考生文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考生只需要回答出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联系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即可。如语气亲切,拉近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说理通俗易懂等。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与磨关系的亲密,表达了作者对磨的深厚感情;表达生动形象,拉近了读者与磨这个遥远的事物之间的距离;将深刻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得分锦囊:表达技巧题中的易混点列举:①将表达技巧与句子含意类题目混淆。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解答表达技巧类试题,考生主要需要答出表达技巧和此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解答句子含意类试题则需要具体分析语句中关键意象的象征意义和表达的情感。②对表达技巧的类别区分比较模糊。如反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属于表现手法,对偶、比喻等属于修辞手法,很多考生辨别不清,导致答题错误。3.结合全文,探究“磨”中包含了哪些“道”?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章的思想意蕴的能力。所谓“道”是指道理。考生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如第二段“磨必不可少,却又不怎么能施展本领”“平素里,磨又似一个长睡不醒的人”、活干完了后“寂然地蹲在堂屋角落”,可以说明第一点;第六段的“磨就是磨人”和“每一天似乎都在原地踏步,日子永无起色”说明第二点;第七段继奶奶和妈妈和好的例子说明了第三点;最后一段讲述了虽然现在磨失去了实用价值,但我们不能忘记它,说明了第四点。答案:①要沉默低调,不求回报,乐于奉献;②要能够忍耐生活中看似原地踏步、永无起色的日子;③人不可能永远强硬,要善于消除、磨平人与人之间的沟壑与仇恨;④要铭记追怀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事物。得分锦囊:多角度探究文章的思想意蕴和情感态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善于区分到底是探究情感态度还是思想意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情感态度是作者的情感倾向,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生弄清楚作者对人物或事件是赞美的还是贬斥的,是同情的还是讽刺的等。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引领读者思考和认识的内容。如上题就是探究散文的思想意蕴。②要善于通过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探究。文章的情感和意蕴都是附着在文章的具体形象上的,要善于抓住文章中不同的人、事、物的特点来分析、探究所附着的意蕴。③要善于通过对不同对象的行为的分析,揭示文章体现的不同价值思考。④要善于从题干中抓住限制条件,不盲目探究。如上题中的“道”是指道理。巩固训练到老街理发去勘头老街依然没有把热闹赶出去,还是大冶市最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4 散文阅读4-2-4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4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