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用类文本阅读第四部分专题十二人物传记阅读第3讲分析传记的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记叙性文体,要求人物、事件真实可信,其表达技巧与小说类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称为“真实的小说”,因此赏析传记的表达技巧,可以借助小说阅读的相关知识。•考向一分析侧面衬托的作用••考向二分析引用的作用•在传记中,常常用以次要人物侧面衬托主要人物的方法来达到刻画传主的目的。主要人物(传主)通过众多人物烘云托月般的衬托,形象更加鲜明,性格更加突出。考向一分析侧面衬托的作用设问方式1.本文的传主是×××,为什么还要写×××等几个人物?请简要分析。2.文章多次写×××,有什么作用?3.这篇作品除传主外,还写了哪些人物?有什么作用解题技巧内容方面(1)从侧面表现传主。表面上看似乎不是写传主本人,但通过写与传主相关的人,从侧面表现传主的性格、特点、品性等,可以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增强传记的真实性和可读性。(2)内容和情节的需要。不交代其他相关的人,内容情节就不完整,就无法更好地表现传主。(3)由点及面,揭示更深刻的主题。作者要揭示某种社会道理或者展现一个大的群体比如整个民族的某种品质,光凭借传主一个人无法全面地体现,这样就必须拓展,除了写传主之外,还要写其他的人。传主再加其他的人,点面结合,就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表现主题解题技巧表达方面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感染力、说服力;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给人丰富的想象,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等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潇洒钱钟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钱钟书,偏偏不喜抛头露面,拒绝记者的采访,躲避摄影记者的镜头。最有趣的一次,钱钟书与夏衍同住一病房,夏老过生日,他的孙女将蛋糕也送了一大块给钱钟书,这时摄影记者从后面开始偷偷地拍摄,当记者大着胆子转到前面来的时候,钱钟书先生居然拉起了被子连人带蛋糕一起盖起来。•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拒绝,就邀请当时的《文艺报》副主编吴泰昌先生帮忙,吴先打了个电话被其婉拒,就让林来一次突然袭击。当他们出其不意地来到钱钟书房门口时,钱先生幽默地说:“泰昌,你没有引蛇出洞,又来瓮中捉鳖了……”钱钟书并非不近人情,他拒绝媒体的采访,仅是自己坚持的一种生活方式。•吴泰昌在《人民文学》杂志做编辑时,想约钱钟书先生写点文章,想不到钱钟书先生突然起身摆着手大声说:“写文章的事今天不谈。”不过,事隔一年多,当吴身体有恙,钱钟书先生却特意去信,“去秋承惠过快晤,后来,听说您身体不好,极念。我年老多病,渐渐体会到生病的味道,不像年轻时缺乏切身体会,对朋友健康不甚关心。奉劝您注意劳逸结合,虽然是句空话,心情是郑重的。杨绛同候。”这句“空话”里又包含钱钟书先生对友人多少关心的真情实感啊!•钱钟书先生淡泊名利、自甘寂寞,可是媒体却总是想请出这位不愿露面的人物,他们知道杨绛先生好说话,就想从杨绛先生这里打开缺口,在电话里对杨绛先生说:“被录制的文化名人,还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酬——钱。”想不到钱先生幽默地从旁边插话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钱先生和太太的感情十分融洽,经常给人“胶着”的亲密感。他们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携手。即使在钱钟书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之后,夫妻感情依然如故,情绪从未低沉、沮丧过。“文革”中,造反派动手打他,他就还击。有一次与造反派大打出手后,扬名千里,连造反派都敬重他三分。可见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界线分明,拿得起,放得下。•最有趣的要算钱钟书先生进入清华大学时的数学成绩了。一直有传闻说他当时的数学成绩是0分,被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不过,我最近查阅了资料,发现钱钟书先生对此事有自己的说法:数学成绩并非0分,而是稍高的15分。就这样,也未及格,但是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反而增添了些名人轶事的趣味。•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里有一段有趣的记述,有一次她指着菜园里玉米秸搭盖的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住行吗?”钱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读到这句话,我忽然明白钱钟书先生逃避记者的缘由了。钱先生一辈子并不在乎名利,他连在窝棚住着都不在乎,只要有书就成了。没有书,不让他研究学问才是最大的痛苦,生活上及别的方面都可以忍受。•(有删改)•这篇纪念钱钟书先生的文章,用大量篇幅写了吴泰昌,请说说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文章以写钱钟书为主要目的,写钱钟书其人其事中,涉及对友人、名利的态度时,用吴泰昌打电话、上门拜访和约稿三件事,表现钱钟书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友人的真挚情感。•答案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吴泰昌打电话被婉拒、吴泰昌出其不意上门拜访,烘托出钱钟书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性格特点,塑造出他通人情世故、语言幽默的形象。通过不答应吴泰昌的约稿和后来主动写信问候的对比,表现出钱钟书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在传记中,为了满足刻画人物、表达中心的需要,有时会引用诗词、故事、书信、日记或者别人对传主的评价。因此,命题人有时从这个角度入手,要求分析引用这些材料的作用。考向二分析引用的作用•1.不同材料的不同作用•(1)诗词。从侧面烘托传主的思想品质,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2)故事。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使文章具有可读性。•(3)书信、日记中的表白(自己的话)。印证作者的观点,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4)别人的评价。从侧面烘托传主的形象,增强说服力。•2.分析引用作用的切入角度•(1)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2)对内容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增添文学底蕴,增强作品的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3)对结构的作用:照应标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对比衬托、总结上文等。•(4)对读者的影响: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设问方式1.文章中引用×××的话有什么作用?2.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诗词,作用是什么?3.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有什么作用?4.文中为什么要引用×××对传主的评价解题技巧第一步:确定材料类型。看看作者在文中运用的材料属于哪一类。第二步:明确材料作用。确定了材料的类型后,就要看这一类材料常见的作用有哪些。第三步:联系传记作答。上面介绍的相关作用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回答时要注意联系具体的传记内容、主题、人物来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科学一生为和平•周培源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晚清的一名秀才,也是一名实业家。受家庭的熏陶,周培源少年时代学习就十分刻苦,成绩常常名列前茅。•五四运动期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读书的周培源,因参加反帝游行,被开除学籍,随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中等科。1924年毕业于该校高等科后,获当年庚子赔款资金官费赴美国留学,先入芝加哥大学,1926年春获该校学士学位,同年夏获硕士学位。两年后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因其学业与科研成果特别优异而获该学院的最高荣誉奖。•1936年,回国任教的周培源再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做访问,参加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高级讨论班,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在爱因斯坦身边长期从事相对论研究工作的学者,这对他之后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正当他在爱因斯坦门下潜心研究广义相对论并取得成就时,七七事变爆发。周培源再也不能安于纯理论研究了,他觉得应当做一点和实际接近的课题,他突击学习弹道学、空气动力学等直接服务于抗战的应用基础科学,并着力于开拓湍流理论这个课题。一直到去世,他从未为这个题目的困难动摇过,并最终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突破,成为国际公认的湍流奠基人。•对此,美国专攻湍流的著名流体力学家兰磊,在1995年的流体力学年鉴上这样说:“在湍流领域,他(周培源)被认为是计算机模式之父。……遗憾的是,周的建议是在计算机发明之前,要靠手来进行大量的计算是很难的。但是在现今,全世界有成百的以模式来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计算湍流的人,他们追本溯源都是直接继承1940年周的那篇文章的。”•在湍流领域里,周培源完全是独立开创道路的。而湍流是近百年来,世界公认的整个自然科学中的难题。英国著名学者兰姆曾在1932年说过:“我老了,在我死后上天堂时,有两样事情我要向上帝讨教,一个是量子电动力学,一个是湍流,对于前者我确实是乐观的。”•周培源还是从国外引进现代理论物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开拓者。从1929年归国开始,他一直坚守在理论物理的教学第一线,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现代物理和理论物理的人才。像胡宁、彭桓武、钱三强等著名学者都曾经是他的学生。早先,凡是有关理论物理的课程他都讲过,后来许多课都由他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来教,而他一直坚持讲授相对论和理论力学两门基础课,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1952年,周培源领头在北大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这个专业的教学以厚基础著称,六十年来为国家输送了数千力学人才,这些人大多成为我国科研、教学和工程建设的技术骨干,其中仅院士就有十三名。•可以说,周培源是我国建立近代理论物理和力学队伍成绩卓著的学者。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是这些教学的实际执行者,因为他有近七十年的教学经历;他还是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为他曾担任过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教务长,后来又担任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和校长。他一直是抵制各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中流砥柱。在“大跃进”时,他坚决反对把学校变成工厂、农场的极左做法。在“文革”中,他敢于公然抵制“理科无用论”的歪理。为了办好教育,他一身正气无所畏惧。这就是一个真正教育家的品格。•周培源不仅是科学家、教育家,同时还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和平外交事业和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成为我国最有威望的社会活动家之一。他为世界人民争取和平裁军,为反法西斯的斗争,为反对核讹诈,为团结全世界进步的科学工作者,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被看作是中国最真诚的和平愿望的象征,并被誉为“和平老人”。•(摘编自武际可《我最敬重的科学家——周培源先生》)•本文的前半部分,引用两位外国学者的评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解析作答本题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外国学者所说的具体内容,二是这些内容体现了周培源的什么特点,三是对读者的作用。两位外国学者的话主要交代湍流研究的难度和周培源取得的成就,体现了周培源湍流研究工作的意义,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能够感染读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周培源。•答案①证明湍流研究的难度和周培源取得的成就。②强调周培源湍流研究工作的意义。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周培源。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人物传记阅读 第3讲 分析传记的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4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