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班教学策略与学习环境营造
小班教學精神與九年一貫通訊第二期目錄小班教學策略與學習環境營造張景媛教授2班級經營與情緒管理黃淑姬老師9因「才」施教——多一點空間劉淑華老師18小班教學精神之體驗王敏鋒老師20面對教改的挑戰與心得分享龔靖淳老師23創世紀學園發現百寶箱賴慰慈老師26漫遊生物圈一個小班教學方式的實驗課程廖千億老師28如何利用身邊的資源輔助國文教學葉素蓉老師30阿不思‧鄧不利多教室小班教學趣味實驗活動黃興老師35編後語洪嘉君老師39小班教學精神與九年一貫通訊第二期2小班教學策略與學習環境營造師大張景媛教授近年來國內大力推動小班教學精神,究其原因,除了要進行教育改革,讓我們的下一代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生活外,還有很大的因素在於心理學研究的成果,尤其是認知心理學的發展,不但讓我們更加了解知識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有助於協助孩子建構出自己的知識網路。一、心理學研究對教學的影響心理學的研究在這些年來有很大的進展,由於研究方法上的突破,讓我們對人類知識的發生有了更清楚的認識。Gange',Yekovich,Yekovich(1993)說明知識表徵(knowledgereprsentation)的類別有所謂的「敘述性知識」(declarative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knowedge)。不同類型知識的學習方法會有所不同,以敘述性知識來說,它包含命題(propositions)的習得以及基模(schemas)的形成;以程序性知識來說,它探討的是技能習得的方法。從研究中我們發現不同知識表徵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這是小班教學強調的重點之一,即因應不同知識類型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Gagne'(1965)提出有八種學習種類,包括:訊號學習、刺激反應學習、連鎖學習、語文聯結、多重辨別、概念學習、原則學習、解決問題等。從這八種學習種類看來,過去的教育大多著重在前五六項的學習,對於原則學習或解決問題方面,較少碰觸。未來,小班教學精神也將針對這個問題,加強學生高層次思考能力的培養,這是小班教學的第二重點。除了知識的習得有不同的方法外,孩子的個別差異也是教學上要考慮的重要因素。Gardner(1985)提出多元智慧的理論,目的不在區分誰的智力高,誰的智力低,而是要我們深切反省每個人有不同的能力,我們是否讓孩子的潛能充分的發展出來了呢?教師在課堂上如何針對不同潛能的孩子進行教學,讓每個孩子在學習中都能獲得成就感呢?這是小班教學強調的第三個重點。Gagne'(1985)又提出五種學習結小班教學精神與九年一貫通訊第二期3果,即語文知識、心智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度等。過去較重視知識的習得,對於態度、價值、人格等情意的培養較不重視,因此教導出來的學生多半成為考試的機器,而不是生活的高手。小班教學精神特別重視人文關懷的養成,讓孩子懂得愛己、愛人、愛社會、愛自然,是小班教學的第四個重點。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不是背些四書五經就可以生存一輩子,一生所需的知識也不是短短十幾年可以習得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習得的是學習的方法與做事的方法,而非未來要用到的所有知識。方法的習得即認知心理學強調的程序性知識的獲得,這些知識不是用講解而能習得的,必須讓孩子在真實的情境中去體驗,在人與人互動中逐漸形成的。因此,合作學習與終身學習的觀念是小班教學要強調的第五個重點。二、小班教學的基本精神及應用從上述心理學研究對教學產生的影響看來,小班教學的精神至少包括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訓練高層思考的能力、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培養人文關懷的精神以及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以下分別說明小班教學的精神及應用情形。(一)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學是個過程,不同的知識類型採用不同的方法,一種知識類型也應使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擴大孩子學習的視野與體驗學習的樂趣。舉例來說,敘述性知識的學習,主要是在建構個人的網路。教學時著重在使學生理解所要學習的新命題,因此,要讓學生生活化經驗中相關的訊息,經過組織、詳細論述等歷程,重新建構個人的認知基模。以學習文言文來說,學生對於國一「兒時記趣」中的「夏蚊成雷」、「群鶴舞空」、「或千或百」、「徐噴以煙」等句子都深感困擾,教師可活化孩子相關經驗,讓孩子想像自己小時候在鄉下院子中玩耍的情形,是否遇到過成群的蚊子?感覺如何?由孩子的經驗中切入課文,會讓孩子比較能理解課文中的意境。至於程序性知識的習得,一般分為認知階段、聯結階段和自律階段。假設我們要學生分組去採訪義工團體的成員,例如:愛心媽媽、慈濟義工、醫院志工、教會服務團等,我們必須先11教孩子採訪的技巧,這就是程序性知識的學習。我們可以先讓孩子瞭解採訪的知識有哪些,然後在教室練習採訪老師,採訪同學。採訪前有一些功課要做,例如:建立信心、瞭解採訪主題、瞭解採訪對象。採訪時要注意:解除對方的疑慮、親切的態度、集體訪問的方法、心得筆記或錄音等。採訪後要整理資料、找出重點、如何呈現等。這些都可以透過課室內的互動式教學來培養出孩子採訪的技巧。然後,再讓孩子進行實地採訪的工作。這樣的歷程中,強調讓孩子學習將理論知識和實際行動聯結在一起,知道如何做,並能從做中學到良好的採訪技巧,達到自律的階段。從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不同的知識類型,必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方能達到教學的目的。小班教學精神與九年一貫通訊第二期4(二)訓練高層思考的能力過去的教學著重知識的習得,對於高層思考能力,如批判思考、推理思考、創意思考、心智管理、問題解決和後設認知能力的培養較少著墨。未來的教育強調訓練孩子高層思考能力,例如,和孩子討論網路交友所帶來的問題有哪些,應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如何做好事前的防範工作等。此外,可以將墮胎合法化的爭議問題,進行正反兩方的辯論,訓練學生深入探討問題。在創意思考的訓練方面,讓學生設計新世紀服裝秀,要求設計適合不同場合穿著的服裝,一方面發揮學生的創意,另一方面則是教導學生穿著合適衣服的相關知識。(三)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教學的對象是人,因為人有差異存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因此,教學時應考量讓多數的學生能快樂的學習。例如,我們教導學生攝影技術時,不必單純只做一件事,就只教攝影技術而已。我們可以結合許多內容,讓學習攝影成為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一位美術老師原先的目的是教孩子攝影,但是經過精心設計後,他將攝影課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認識攝影機、學習攝影的方法、決定攝影的主題(美的世界)、尋找攝影材料、賦予照片不同的生命力(可寫首小詩、配首樂曲、製作相框等)、舉辦發表會以展現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到攝影的技術、體驗世界美好的一面、發揮個人的多元智慧、舉辦發表會的過程與經驗。此外,讓孩子依個人的興趣選擇學習的內容,也是小班教學重視的精神。以國小高年級學生來說,我們讓孩子發表自己的休閒活動後,請每位學生依個人的興趣、能力等另選一項新的休閒活動,並進行練習,到期末時舉辦休閒活動大展,將自己所學的休閒活動秀出來。這種設計方法顧及學生個別需求與喜好,並採合作學習的方法互相教導,培養孩子群性的發展。另外,在教童軍的各種結繩時,童軍老師常會用分站的方式,先教各小組長學會一種結繩的方式,再請同學一站一站的去學,直到學會為止。這種方式沒有時間限制,在課堂中沒有學會時,可以利用下課時間或課餘時間去學。也就是讓不同性向的孩子都可以在同學的協助下學會各種事物。(四)培養人文關懷的精神教室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學生在課室內要學習人際間的互動方式,要具備愛己、愛人、愛社會、愛自然的情操與方法,為將來進入社會做準備。有一所國中設計「千禧之愛」的主題,其中包括六大單元,從千禧曙光切入,討論人與己、人與家人、人與異性、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並以真愛行動來表達學生對老師的愛。在這過程中,學生要自己觀察和家人相處的情形,什麼情況會造成家人的衝突。當學生自己分析觀察的結果,並歸納同學的意見後,就發現衝突可能是個人不當的情小班教學精神與九年一貫通訊第二期5緒所造成的。然後,學生自己提出各種解決的方法,每位同學選擇自認為可行的方法進行實驗,看看是否對家庭氣氛有所改善。再以與異性相處為例,學生自行從報章雜誌或網路搜尋中找出網路交友的相關資訊,先分析資料的內容,學習摘要重點,再將網路交友可能引發的問題一一討論,最後各組設計宣傳報,教導全校同學如何預防色狼,如何結交異性朋友。再以對大自然的關愛來看,我們學習地球生態的問題,可以採用各種方法,讓孩子以搜尋資訊、調查研究、觀察現況、採訪相關人物等,瞭解垃圾對地球造成的影響。接著以討論、辯論等方式提出個人對校內垃圾處理的看法,最後以協商的方式達成共識,並共同執行這項方案,隔一段時間再進行檢討與修正。總之,培養孩子人文關懷的情操,最主要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感受、去體驗,最後帶領孩子一同實踐愛己愛人的精神。(五)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是人不是百科書,人是會有極限的。我們要讓孩子培養終身學習的觀念,就要以身教讓孩子知道老師是如何獲得最新資訊。以主題統整的課程設計來說,我們可能設計的內容有時和歷史有關,有時和文學有關,也可能牽涉到自然生態的問題或是大氣科學的問題。老師不可能將所有知識都研究的十分透徹,也沒有必要讓學生覺得老師是萬能博士。因此,老師要具備的是尋找資源的能力。所以,當孩子在課堂討論到想要瞭解社區中溪流的生態時,老師不必因為自己不是生態學家而感到煩惱,因為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我們可以尋找身邊可能的資源,例如生物老師、家長、相關機構的人員來班上和學生進行說明,或是到現場進行調查。這種終身學習的觀念,透過教師的引導,對孩子的生涯發展會有正面的影響。三、營造小班教學的學習環境從上述小班教學精神與應用中,我們發現小班教學的學習環境涵蓋的範圍很廣,從個人本身到家庭、學校、社會、甚至大自然,都是小班教學的學習環境。以下分別從學習環境設計及學習環境的營造兩方面加以說明。(一)學習環境設計原則:1、人性的:在設計學習活動時,學習環境的營造,首先強調的是溫馨的感覺,讓學生願意走進學校,喜歡教室的氣氛,同時能與老師及同學和樂相處在一起。有一次到某一所國中,談到中輟生復學的問題,行政人員強調中輟生一回來,當然要立刻穿上制服,一切都要符合學校的規定,我們並不是說中輟生要有特權,但是中輟生的問題不是統一做一些規範就可以解決的,要如何讓中輟生認同這所學校,樂意參與學校活動是學校要思考的重要議題。2、彈性的:大家都知道班級經營時,會訂一些學生共同擬定的生活公約,但是在執行生活公約小班教學精神與九年一貫通訊第二期6時,常會視情況而決定處理的方式,這就是彈性原則。學習環境的營造也要考量彈性原則,因為小班教學的活動設計,常讓學生自由選擇,例如前述讓孩子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新的休閒活動,並加以練習,這時如果場地設計是多元或彈性的設計,就能隨活動的不同加以運用。3、自由的:小班教學重視學生高層思考能力的訓練,舉凡批判思考、推理思考、問題解決或創造思考的活動,都受到學校的重視。也就是學習的環境要能激發學生高層思考能力的產生,這樣的教學必定是自由的,不受拘束的將個人的想法表達出來,即使有不合理的想法,也是透過團體討論、辯論的方式加以處理。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出來的是勇於表達個人的想法,也能勇於調整自己原始的想法,讓自己透過思考的學習後,更臻於成熟。4、多元的:小班教學的學習環境相當廣泛,從家庭到學校,學校到社區,社區到大自然,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事件,幾乎無一不是學習的環境。因此,教師在活動設計時,不要只以方便為原則,應考量多樣的學習環境,只要時間、人員、場所能夠配合,儘量讓學生能從各種場所學習各項知能。5、安全性:承接上述多元的學習環境,我們強調的是時間、人員、場所等各方面的條件能夠配合的情況下,進行多元的教學活動。但是,經常發現由於事前溝通協調或是事前的準備工作沒有切實做好,結果發生一些意外狀況。例如,學校參觀郵局,結果學生跑回家;學生到校園探索泥土裡的生物,結果學生互擲泥土,傷到眼睛;也有學生探索校園泥土後,回到教室繼續探索花盆的泥土,所有盆栽都死了。因此,小班教學強調人性的、彈性的、自由的、多元的學習環境,但是不要忘記安全
本文标题:小班教学策略与学习环境营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