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二动量与能量第1讲功功率动能定理[高考统计·定方向](教师授课资源)考点考向五年考情汇总考向1.功的分析与计算2017·全国卷ⅠT242017·全国卷ⅡT142016·全国卷ⅡT191.功功率的分析与计算考向2.功率的分析与应用2018·全国卷ⅢT192015·全国卷ⅡT17考向1.动能定理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2018·全国卷ⅡT142017·全国卷ⅡT24考向2.动能定理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2016·全国卷ⅢT202016·全国卷ⅢT242015·全国卷ⅠT172.动能定理的应用考向3.动能定理在图象中的应用2019·全国卷ⅢT172018·全国卷ⅢT19考点一功功率的分析与计算(5年5考)❶分析近五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本考点知识与图象相结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主要考查功、功率的分析与计算及机车起动问题。题型一般为选择题,难度适中。❷预计2020年对本考点的考查仍会以机车问题为背景,涉及功和功率的综合应用。1.(2017·全国卷Ⅱ·T14)如图所示,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A.一直不做功B.一直做正功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A[光滑大圆环对小环只有弹力作用。弹力方向沿大圆环的半径方向(下滑过程先背离圆心,后指向圆心),与小环的速度方向始终垂直,不做功。故选A。]2.(2015·全国卷Ⅱ·T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A[由Pt图象知:0~t1内汽车以恒定功率P1行驶,t1~t2内汽车以恒定功率P2行驶。设汽车所受牵引力为F,则由P=Fv得,当v增加时,F减小,由a=F-fm知a减小,又因速度不可能突变,所以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3.(多选)(2018·全国卷Ⅲ·T19)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AC[根据位移相同可得两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12v0×2t0=12×12v0[2t0+t′+(t0+t′)],解得t′=12t0,则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中,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t0∶2t0+12t0=4∶5,A正确。加速过程中的牵引力最大,且已知两次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两次中最大牵引力相等,B错误。由题知两次提升的过程中矿车的最大速度之比为2∶1,由功率P=Fv,得最大功率之比为2∶1,C正确。两次提升过程中矿车的初、末速度都为零,则电机所做的功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重力做的功相等,故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1∶1,D错误。]1.功和功率的计算(1)功的计算①恒力做功一般用功的公式或动能定理求解。②变力做功一般用动能定理或图象法求解,用图象法求外力做功时应注意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的物理意义。(2)功率的计算①明确是求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②P=Wt侧重于平均功率的计算,P=Fvcosα(α为F和v的夹角)侧重于瞬时功率的计算。2.解决机车启动问题的两点说明(1)机车输出功率:P=Fv,其中F为机车牵引力而不是合外力(如上T2)。(2)机车启动匀加速过程的最大速度v1(此时机车输出的功率最大)和全程的最大速度vm(此时F牵=F阻)求解方法:①求v1:由F牵-F阻=ma,P=F牵v1可求v1=PF阻+ma。②求vm:由P=F阻vm,可求vm=PF阻。考向1功的分析与计算1.长为L的轻质细绳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其下方有一个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放在水平面上,开始时小球与斜面刚刚接触且细绳恰好竖直,如图所示。现在用水平推力F缓慢向左推动斜面体,直至细绳与斜面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小球受到斜面的弹力始终与斜面垂直,故对小球不做功B.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始终与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故对小球不做功C.小球受到的合外力对小球做功为零,故小球在该过程中机械能守恒D.若水平面光滑,则推力做功为mgL(1-cosθ)B[小球受到的斜面的弹力沿小球位移方向有分量,故对小球做正功,A错误;细绳的拉力方向始终和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故对小球不做功,B正确;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小球动能的改变量,虽然合外力做功为零,但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故小球在该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C错误;若水平面光滑,则推力做功等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增量,即为mgL(1-sinθ),D错误。]2.(多选)质量为m=2kg的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直线运动,t=0时刻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如图甲所示,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此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g=10m/s2,则()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B.10s内恒力F对物体做功102JC.10s末物体在计时起点位置左侧2m处D.10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34JCD[由图线可知0~4s内的加速度大小:a1=84m/s2=2m/s2,可得:F+μmg=ma1;由图线可知4~10s内的加速度大小:a2=66m/s2=1m/s2,可得:F-μmg=ma2;解得:F=3N,μ=0.05,故A错误;10s末物体位移:x=12×4×8-12×6×6m=-2m,故10s末物体在计时起点左侧2m处,恒力F做的功为W=F·x=3×2J=6J,选项B错误,C正确;0~4s内的位移x1=12×4×8m=16m;4~10s内的位移x2=12×6×6m=18m,10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Wf=μmg(x1+x2)=34J,故D正确。]考向2功率的分析及应用3.(2019·贵阳市高三模拟)一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此拉力的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D[由vt图象可知,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在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拉力F=μmg+ma,速度v=at,拉力的功率P=Fv=(μmg+ma)at,即拉力的功率随时间t均匀增大。在匀速运动阶段,拉力F=μmg,拉力功率P=μmgv,恒定不变,且小于匀加速阶段末时刻的功率,综上所述可知,拉力的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D。]4.(2019·河南淮阳中学模拟)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恒定功率P0匀速行驶,行驶的速度为v0。由于前方出现险情,汽车要减速慢行,驾驶员在t1时刻将发动机的功率减半,以12P0的恒定功率行驶到t2时刻通过险情区之后,驾驶员立即将功率增大到P0,以恒定功率P0继续向前行驶到t3时刻,整个过程汽车所受阻力恒为f,则在0~t3这段时间内,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可能是()B[在0~t1时间内,汽车以功率P0、速度v0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与阻力平衡,vt图线应为一段横线;t1~t2时间内,汽车的功率减为12P0的瞬间,速度仍为v0,汽车的牵引力突然减小到原来的一半,阻力f没有变化,汽车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开始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P02v=ma,可知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即vt图线的斜率逐渐减小,汽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当汽车速度v降至v02时,汽车牵引力再次等于阻力,汽车再次做匀速直线运动;t2~t3时间内,汽车的功率恢复到P0的瞬间,速度为12v0,汽车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开始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得P0v-f=ma,可知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即vt图线的斜率逐渐减小,汽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汽车速度v升至v0时,汽车牵引力等于阻力,汽车再次做速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考点二动能定理的应用(5年7考)❶分析近五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通常以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为背景命题。有时也结合图象问题考查。题目综合性较强,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计算题。❷在2020年复习备考中要重视动能定理与曲线运动及图象相结合的问题。1.(2018·全国卷Ⅱ·T1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A[由动能定理WF-Wf=Ek-0,可知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小于拉力所做的功,A正确。]2.(2019·全国卷Ⅲ·T17)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距地面高度h在3m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k随h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2。该物体的质量为()A.2kgB.1.5kgC.1kgD.0.5kgC[设物体的质量为m,则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竖直向下的恒定外力F,由动能定理结合题图可得-(mg+F)×3m=(36-72)J;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竖直向上的恒定外力F,再由动能定理结合题图可得(mg-F)×3m=(48-24)J,联立解得m=1kg、F=2N,选项C正确,A、B、D均错误。]3.(2016·全国卷Ⅲ·T2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由14圆弧AB和12圆弧BC组成的光滑固定轨道,两者在最低点B平滑连接。AB弧的半径为R,BC弧的半径为R2。一小球在A点正上方与A相距R4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A点沿圆弧轨道运动。(1)求小球在B、A两点的动能之比;(2)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能否沿轨道运动到C点。[解析](1)设小球的质量为m,小球在A点的动能为EkA,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kA=mgR4①设小球在B点的动能为EkB,同理有EkB=mg5R4②由①②式得EkBEkA=51。③(2)若小球能沿轨道运动到C点,则小球在C点所受轨道的正压力N应满足N≥0④设小球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vC,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有N+mg=mv2CR2⑤由④⑤式得,vC应满足mg≤m2v2CR⑥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4=12mv2C⑦由⑥⑦式可知,小球恰好可以沿轨道运动到C点。[答案](1)5∶1(2)能沿轨道运动到C点1.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动能定理表达式W=ΔEk中,W表示所有外力做功的代数和。ΔEk为所研究过程的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且物体的速度均是相对地面的速度。(2)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注意的三点(1)动能定理往往用于单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由于不涉及加速度及时间,比动力学研究方法要简捷(如上T1)。(2)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在某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是没有依据的。(3)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过程(如加速、减速的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虑(如上T2),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如能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则可使问题简化。游乐园的过山车其局部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倾角θ=37°的两平行倾斜轨道BC、DE的下端与水平半圆形轨道CD平滑连接,倾斜轨道BC的B端距轨道CD所在水平面的竖直高度h=24m,倾斜轨道DE与圆弧轨道EF相切于E点,圆弧轨道EF的圆心O1、水平半圆轨道CD的圆心O2在同一水平面上,D点与O1点之间的距离L=20m,质量m=1000kg的过山车(包括乘客)从B点由静止开始滑下,经过水平半圆轨道CD后,滑上倾斜轨道DE,到达圆弧轨道顶端F时,乘客对座椅的压力为自身重力的14。已知过山车在BCDE段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与轨道对过山车的支持力成正比,比例系数μ=132,圆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动量与能量 第1讲 功 功率 动能定理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5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