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考纲要求]1.商业的发展。2.“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资本主义萌芽。考点一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1.商业发展概况(1)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2)周朝实行“___________”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3)春秋战国时期,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随着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4)隋唐时期,______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工商食官政治(5)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______,集镇、______兴盛,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6)明清新特点①商业市镇兴起,______经济占据主要地位。②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③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④______在流通中广泛使用。⑤________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______、______、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纸币夜市货币白银区域性徽商晋商2.城市的繁荣(1)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阶段①自周秦迄唐代: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____作为交易场所,商业活动受官府严格控制,坊市分离。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②宋代以后:__________不复存在;城郭和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了。还出现了夜市、晓市、______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2)商贸城市的兴起①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___________(今宁波)、杭州、扬州、登州(今蓬莱)等都繁盛一时。②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_____地区为盛。市坊市界限草市泉州、明州江南3.城市的发展(1)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______等大城市是著名的商业中心(2)__________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3)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______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大都丝绸之路成都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发展历程①西汉: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②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________③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④元朝:______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⑤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__________”政策,中外贸易萎缩,仅留广州一港口通商(2)朝贡贸易①含义:通过______与赏赐完成交易②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③评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市舶司泉州闭关锁国朝贡[概念辨析]古代“市”的基本形态(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轻巧识记]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名师指津]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的变化(1)商业场所: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2)交易媒介:先物物交换,后一般等价物,最后货币固定为金银。(3)商人组织:先亲缘组织,后业缘组织。[通史链接]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内容链接点政治二府三司制,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日益完善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宋词在民间兴起,描绘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成为画坛亮点;政治上的重文轻武使士这一阶层尤为活跃,儒学有了突破性发展——理学产生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较发达;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文化理学产生,宋词、风俗画兴起,印刷术要点1农耕时代的商业发展趋势思考:分析史料,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提示: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古代商业发展的六大趋势1.商业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宋元时期这一限制被打破。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5.城市职能的变化: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业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6.交易范围的变化:由地区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扩大。要点2中国古代城市化历程史料三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思考:(1)依据以上四则史料信息,试从区域分布、承担职能两方面概括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2)根据史料二概述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提示:(1)区域分布:唐代以前北方数量远多于南方;唐代以后,南方逐步接近北方;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专业化、商业化市镇。职能:早期以政治职能为主,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职能日益显著。(2)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原因: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②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③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1.发展阶段总体趋势: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到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1)从周至唐①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③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2)宋元①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②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③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四个发展规律(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1.从考查内容看:重点考查历朝历代商业发展的史实,以及影响商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如货币、交通、商业城市繁荣、制度影响、商人社会地位变化等;考查唐朝与宋朝城市特点,如设置场所、坊市设置、管理方式等。突出一个主题,即从宋以前城市多是政治中心向宋以后城市多是经济中心的转变。2.从考查角度看:要注意商业发展的表现、商业观念、商业发展的特征等。3.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表现,同时注意商业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及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在联系。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如唐诗宋词的繁荣、戏剧的发展和小说的兴起都受当时政治经济的影响。[考情分析](2015·高考全国卷Ⅱ)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审题干]材料只描述了一个史实→迁都至北京→全国政治中心由南方迁移至北方→促进了南北运输与交流。[析选项]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答案]B[真题探究]1.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年间的汴京,凡是闹市区和居民集中地方,茶坊(茶馆)鳞次栉比,不仅有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还有商贩、劳动人民拂晓前进行交易的早市茶坊。宋代茶坊的兴盛主要是由于()A.茶叶的种植十分普遍B.文人雅士的推动C.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D.市民阶层的兴起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商贩、劳动人民拂晓前进行交易的早市茶坊”的兴盛主要得益于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茶叶的种植十分普遍,故A项错误;“商贩、劳动人民拂晓前进行交易的早市茶坊”体现不出文人雅士的推动,故B项错误;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宋代茶坊兴盛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能力提升]2.河南社旗县是中国民间商会的发源地之一,清代山陕会馆最早制定了详细的商业规则,并刻在石碑上,立于会馆中,至今留下了《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公议杂货行规碑》、《过载行差务碑》等商业文物遗存。这说明()A.会馆注重商业道德和行业秩序B.会馆有地方商业行政管理职能C.清政府注重立法规范商业行为D.商会成为政府重农抑商的工具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公议杂货行规碑》、《过载行差务碑》都是与商业规范有关的文件,说明会馆注重商业道德和行业秩序,故A项正确;B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这些商业规范都是组织自己编写的,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答案:A3.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在苏州,棉布业市镇有南翔镇、新泾镇、月浦镇、江湾镇等;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黄溪镇、濮院镇等。这说明当时()A.商业分工越来越细致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C.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D.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明清江南地区棉布业市镇、丝绸业市镇的兴起,说明当时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手工业生产,与商业分工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市镇的规模,排除C项;材料主旨未涉及城乡经济联系,排除D项。答案:B考点二主要的经济政策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重农抑商(1)原因:商业的___________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______________的取向发生矛盾。(2)表现①______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出现。②西汉时期:私营工商业遭到打击。③中唐以来:_________政策有了某种松动。④明清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不稳定性加强中央集权战国重农抑商(3)评价①积极:有利于保护发展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②消极:明清时期阻碍了____________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推行原因:害怕私人海上贸易造成沿海地区与海外势力勾结,形成不安全因素,危及明清王朝的统治。(2)表现:“海禁”指禁止民间贸易,只准官方贸易;“闭关锁国”指禁止国人私自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正常贸易。乾隆时期仅开放广州一处,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新经济因素(3)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___________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4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0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