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0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栏目导航高考考法·全突破基础知识·全通关0102基础知识全通关考点1|民主民权的制度保障——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2.筹备: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筹建新中国事宜。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4.意义(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①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________的性质。②作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了准备。临时宪法答案(2)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________。(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民主监督答案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________与社会主义两大原则。(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人民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答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确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其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相继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法律制度: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迫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2.社会秩序:各“造反派”之间激烈斗争,许多地方发生武斗,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3.民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4.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四、新时期民主法制的重建与完善1.法制建设(1)措施①法制建设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方针。②平反冤假错案:对包括刘少奇冤假错案在内的各种冤假错案平反。③加紧全面立法:________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成就:形成了以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1982宪法答案2.民主制度(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答案[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史料一第二条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料二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③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问题](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特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促进史料三中选举比例规定的时代背景。[解读](1)史料一①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2)史料二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大代表城乡的比例。解读史料注意关键信息③“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人大代表农村与城市的比例为1∶4,从此时的选举法对农村和城市选举代表的规定可以看出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工业化发展方向。[试答](1)①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②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③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建设;工人阶级居于主导地位。[素养3—历史解释]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1)政党地位:在多党合作关系中,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这种领导地位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所公认的,各民主党派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2)政党关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关系,中国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各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3)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4)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色(1)本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2)特色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③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素养4—家国情怀]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教训1.民主一定要制度化、法律化。这是建国前三十年最主要的教训。2.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但党必须善于领导,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3.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进程。4.只有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2018·济宁期末)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A.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A[材料中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中,而且甚至担任了部长级的职位,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权代表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2.(2018·常州期末)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确立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的制度B.中国人民开始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C[人大代表是由“普选”产生的,故A项错误;中国人民开始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故B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1954年宪法,故C项正确;“唯一”两字不对,还有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政协会议、特别行政区等等,故D项错误。]3.(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以及中国和苏联牢不可破的友谊,但却没有关于政协组织的规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A.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职能即将结束B.政协是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已基本形成D.政协组织的职能已被人大完全取代B[《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方针,我国的政协是在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因此服从于中共的领导,所以没有其规定,故B项正确。]4.(2018·济南期末)“革委会”是“文革”期间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其领导成员采取“三结合”方式,即包括部分没有被打倒的“革命干部”、群众代表和“工宣队”“农宣队”或军管代表。这个机构()A.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是民主建设遭破坏的产物C.消灭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表现B[根据材料“采取‘三结合’方式,即包括部分没有被打倒的‘革命干部’、群众代表和‘工宣队’‘农宣队’或军管代表”得出政权组织形式缺乏民主色彩,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民主建设遭到破坏的产物,故B项正确。]考点2|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________统一祖国的方针。和平方式答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________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________制度。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答案二、“一国两制”的实践1.背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2.香港回归(1)概况:1984年12月,中英双方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________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3.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997答案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打破两岸隔绝状态(20世纪80年代)(1)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____,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2)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3)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金门答案2.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突破(20世纪90年代)(1)1990年,台湾成立______________;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2)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原则”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海峡交流基金会一个中国答案3.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0年以来)(1)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一国两制”的内涵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4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