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题(十六)主题(十七)主题(十五)目录ONTENTSC4专题跟踪检测(七)模块二近代史专题七痛苦转型的近代中国政治5主题(十八)主题知识夯实/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英国独霸(1840-1894年)1.特点:英国在华势力最大;法、美、俄也追随英国加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2.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结果:英法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俄国趁机割让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二、群雄逐鹿(1894-1914年)1.特点:甲午中日战争后,英、日、德、俄、法、美等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以资本输出为主。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2)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3)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2)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3)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三、日美争夺(1912-1949年)1.特点: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日本主要通过战争手段对华侵略,美国则主要通过经贸活动掠夺中国,最终美国战胜日本,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1)背景:欧洲国家忙于一战;北洋军阀政府腐朽卖国。(2)特点:日美分别扶持自己的代理人,日本占据一定的侵华优势,美国对其进行牵制。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1)背景:北洋军阀统治瓦解,美国积极扶持南京国民政府。(2)特点:随着美国在华势力的增长,日美在华争夺不断加剧,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以军事手段维护其侵华权益。4.国民政府后期(1937-1949年)(1)背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2)特点: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建立军事同盟,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主题考向探究/找准考向·素养提能考向(一)转换思维的角度1.(2018·高考全国卷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学科素养时空观念:甲午战争时期(1894-1895年)。历史解释: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对比,清政府却无所作为,你对这一现象做何解释?思维脉图解析:A项“左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且与题意不符,排除;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对日本的舆论宣传策略认识不足以致无所作为,背后恰恰反映出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不够谙熟,故C项正确。答案:C考向(二)挖掘认知的深度2.(2015·高考全国卷Ⅱ)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解析:日本侵略者在北平发行“联银券”和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目的是掠夺财富,转嫁战争负担,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日本侵略者的金融活动是在1938年的“平、津、鲁、豫”等地,属于日占区,不是在国统区,A项错误;日本侵略者的金融活动也不是针对抗日根据地,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物资管制问题,D项错误。答案:B考向(三)延展知识的长度3.(2018·高考全国卷Ⅱ)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解析:材料中“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中国受到了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帮助;从材料可知,琉球国仍向清政府纳贡,这说明传统朝贡体系仍然存在;材料只是地方官员向皇帝提出建议,并非干预朝廷决策,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考向(四)拓展教材的宽度4.(2019·高考全国卷Ⅱ)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解析:B对: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的群众运动,反映了当时各界团体的爱国热情。A错:材料中并未涉及对社会改造道路的认识,且“趋于一致”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错:材料强调的是群众运动和爱国热情,并未涉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D错:材料没有体现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答案:B主题深化提能/深化重点·突破疑难(一)热点链接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第41题曾专门考查过。高考还可能从以下几个角度考查民族主义:(1)考查中国古代“华夷观念”发展变化的原因、实质及其产生的影响。(2)通过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等人的言论和一些报刊发表的文章,考查近代民族主义对国家政治变革的影响。(3)以西方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潮为例,考查民族主义对凝聚国家力量、推动国家统一、发展民族经济的作用。链接一中国民族主义思潮1.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基于儒家的文化认同提出了“夷夏之辨”的民族主义思想。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1)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救亡图存,开启了民智,推动了思想解放。实业救国思潮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助于推翻清朝统治。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1)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有助于全民族抗战。总之,与古代民族观相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之处,它有利于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中华民族整体国家观念的形成。链接二世界民族主义思潮1.近代早期英国盛行经济民族主义(如重商主义),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这有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2.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主义。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加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3.德意志统一前后民族主义的发展,使其政治统一得以实现,确立了民主政体,但其民主带有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4.一些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裂主义随之兴起。1990年,立陶宛宣布独立。随后,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5.全球化进程与民族主义的矛盾。如英国“脱欧”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体现;特朗普政府强调美国优先,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也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体现。[预测押题——学以致用]1.从1901年到1907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译介域外文学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比律宾志士独立传》(1902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A.激发民族主义意识B.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D.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解析:根据材料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的“《比律宾志士独立传》”“《美国独立记演义》”“《苏格兰独立记》”等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激发民众的民族主义意识,故A项正确。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不主张推翻清政府,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于1898年已经失败,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2.1931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实行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C.确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已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解析:材料“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体现了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时进行的要求,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材料没有体现全面抗战路线,故D项错误。答案:B3.下面为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经济年表。1818年普鲁士废除一切内部关税,率先实现了关税的统一1826年北德六邦关税同盟建立1828年南德商业同盟建立1834年全德关税同盟建立1835-1851年除奥地利以外的各邦都参加了关税同盟据此可推知()A.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普鲁士发展成为民族统一的中坚力量C.德意志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D.民族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解析:材料表明德意志建立统一市场,而统一市场的建立离不开民族的统一,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其他邦的发展情况,故无法推断出普鲁士是否为德意志统一的中坚力量,故B项错误;C项与“除奥地利以外的各邦都参加了关税同盟”不符,故排除。答案:D4.19世纪中后期,斯宾塞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认为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学说促使当时欧洲()A.民族主义思潮逐渐走向极端B.公民生存自由受到严格限制C.政治生活缺乏思想理论基础D.社会价值观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析: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将该理论应用于人类社会,为19世纪后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剧对外扩张提供了依据,从而使当时欧洲民族主义思潮逐渐走向极端,故A项正确;B、C、D项说法与题干不符,排除。答案:A(二)深化认知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各民族之间空前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到了升华。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二 近代史 专题七 痛苦转型的近代中国政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