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知识·梳理自查】1.地球公转特征:(1)方向:_________。(2)周期(一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自西向东365日6时9分10秒(3)速度。①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___。②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___。慢快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概念:_____________平面(即黄道平面)同_____平面的交角。目前是_________。地球公转轨道赤道23°26′(2)影响:引起___________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太阳直射点【微点·巧思妙记】【辨析】黄赤交角相关的数据关系(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α。(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即图中90°-α。(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即图中α′。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梳理自查】1.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变化特点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一年中的_____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现象昼长夜短最大极昼时间变化特点春、秋分日春分日或秋分日,该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现象昼短夜长极夜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以北半球为例)。(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地区夏至_________及其以北各纬度南半球各纬度冬至_________及其以南各纬度_____________春、秋分赤道___________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南北两极点3.四季和五带:(1)四季更替: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_____的变化而变化。季节(2)五带划分。【微点·巧思妙记】【点拨】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变化(1)“北进南扩”是指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推进,极昼范围从北极点向南扩大。(2)“南撤北缩”是指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撤,极昼范围从北极圈向北缩小。【点拨】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所在经线时的太阳高度,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辨析】四季和五带的联系与区别四季和五带都是描述太阳辐射热量在地球上的分布。但四季描述的是热量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五带描述的是热量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具体区别如下:考点一地球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典题细研磨】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高考命题解读】核心素养这么考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综合思维:通过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图,考查地球公转图中太阳直射点的时空分布特征通常以太阳为参照物,本题以地球为参照物展示示意图和运行轨迹图摆脱惯性思维,从图2中获取“春夏秋冬”顺序信息【考场解题建模】答案:(1)D(2)D【重难全突破】突破1——归纳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黄赤交角并不是固定的,目前是23°26′。它的变化会带来以下影响。(1)对五带范围的影响、(2)其他影响。比较内容黄赤交角变化产生的影响变大变小太阳直射范围(即回归线纬度、热带范围)变大变小极昼极夜范围(即极圈纬度、寒带范围)变大(极圈纬度变小)变小(极圈纬度变大)比较内容黄赤交角变化产生的影响变大变小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变化幅度增大变化幅度减小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变化幅度增大变化幅度减小季节的更替更加明显趋于不明显突破2——解决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方法(1)看地球极点:若地球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若地球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2)看自转方向: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若地球逆时针自转,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相反则皆为顺时针。(3)看地轴倾向: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段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4)看直射点纬度: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沿黄道平面穿过地心,将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相连,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从而区分冬季与夏季。【高考准预测】下图为半球示意图,a为晨线。读图完成1~3题。1.此日,我国的节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此时,下列即将日出的城市是()A.兰州B.北京C.上海D.广州3.图中表示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的箭头,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1选D,2选A,3选D。第1题,a为晨线,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冬至。第2题,读图可知,此时北京、上海、广州已为白天,只有兰州位于黑夜,因而即将日出的是兰州。第3题,此时太阳直射180°经线,即180°经线正对太阳,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因而④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读图,回答4、5题。4.与图中β角的数值相等的是()A.热带所跨的纬度数B.极昼(夜)跨的最大纬度数C.两极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数D.南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数5.若图中α角变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寒带范围将扩大,热带范围将缩小B.伦敦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C.武汉冬夏季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更大D.北京夏季天气将更加炎热【解析】4选D,5选B。第4题,图中β角是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目前为66°34′,这一角度和黄赤交角互余,即和北半球热带所跨的纬度数互余,和极昼(夜)跨的最大纬度数互余,和两极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数互余,等于南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数。第5题,图中α角是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为23°26′,若变为20°,则寒带范围将变成70°~90°,范围缩小,热带范围将变成南北纬20°之间,范围也是缩小的;夏至日太阳将直射20°N,因此伦敦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武汉冬夏季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更小;北京夏季天气可能更加凉爽。【加固训练】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回答(1)、(2)题。(1)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不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2)若黄赤交角变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减少B.温带范围变大C.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解析】(1)选C,(2)选C。第(1)题,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各地昼夜等长,也不会发生四季变化。第(2)题,黄赤交角变为30°,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减小;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7月昼变短、夜变长,昼夜差值加大;黄赤交角的变化不影响出现极昼的天数。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日出日落方位【典题细研磨】(2018·全国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高考命题解读】核心素养这么考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1.地理实践力:通过运用地理工具(方向判读、距离计算),分析行为决策;2.人地协调观:太阳辐射(光照)对人类活动(观光)的影响高速公路路段信息图(展示行进方向)对比旅游行进路线,联系太阳方位分析【考场解题建模】为免受阳光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应坐在背光一侧靠窗座位上→上午出发在到遵义之前,太阳位于偏东方向→背光一侧应是右侧靠窗座位→到遵义后太阳位于偏南方向,右侧座位同样是背光→下午太阳位于偏西方向→右侧迎光,应选择左侧靠窗座位。答案:B【重难全突破】突破1——解决昼夜长短判断的方法(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2)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移动,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②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3)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突破2——解决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地方时12时(正午)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②哪个半球处于夏半年,这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突破3——拓展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北半球东北(早于6时日出)西北(晚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赤道正东(6时日出)正西(18时日落)昼夜等长南半球东南(晚于6时日出)西南(早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高考准预测】“金光穿洞”是指落日余晖照亮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桥洞侧壁,金光灿灿的光辉映满桥洞的景象。每年有两次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其中一次出现在5月8日前后。下图为“金光穿洞”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此桥的走向大致是()A.东南-西北向B.东北-西南向C.南北向D.东西向2.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的另外一个日期是()A.1月8日前后B.2月6日前后C.8月6日前后D.11月8日前后【解析】1选A,2选C。第1题,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其中一次出现在5月8日前后。5月份北半球是夏季,日落西北方向,此桥的走向大致是东南—西北走向,A项正确。第2题,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的另外一个日期是关于夏至日对称的日期,即距离夏至日的间隔天数相同。5月8日在夏至日前约44天,夏至日后44天,约是8月6日前后,所以选C项。下表为湖南永州市2018年某月连续三天的日出、日落时刻,据此回答3、4题。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日出时刻06:15:3306:15:5706:16:22日落时刻18:45:3718:44:3118:43:253.与表中日期接近的节气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4.根据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永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解析】3选C,4选B。第3题,由于春秋分日昼长接近于12小时,夏至日昼最长,昼长远大于12小时,冬至日昼最短,昼长远小于12小时。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地的昼长(日落-日出)接近于12小时。对比连续三天的日出时间,可以看出当地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越来越早,说明昼渐短,夜渐长,故可排除春分日。第4题,根据上题结论,由于直射点南移,湖南永州离直射点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由于离1月初越来越近,故公转速度越来越快;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冬小麦于每年9~10月份播种,于次年5月份收获;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主要是在冬季。【加固训练】(2018·济南模拟)下图为北半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