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析考情明方向考点频次卷别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卷Ⅰ2015·T7~92014·T1~22015·T37(2)—卷Ⅱ—2015·T4~52018·T37(4)2018·T82016·T8卷Ⅲ2016·T37—2016·T10~11海南卷——2015·T13~14第一讲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灾害与人类12Contents抓基础基稳楼高研考点突破重难抓基础基稳楼高1一、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直接从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与,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类(1)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等。(2)不可再生资源:如。自然界物质能量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点1】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可以无节制开采的,如果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再生资源也会枯竭,非可再生资源是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的,是有条件的,不能认为非可再生就是不可再生。【拓1】可再生的含义①能够再生,如森林资源等;②可循环使用,如水资源等;③可不断利用,如土地资源、太阳能资源等。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1)分布的不平衡性:①可再生资源受条件影响明显;②矿产资源分布主要受制约。(2)资源间的联系性:资源之间表现尤为突出。(3)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的地区、一定内,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4)利用的发展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利用将进一步拓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也不断提高。水热地质作用可再生时间范围途径二、土地资源与人类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不同。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物质基础【拓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2)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3)科学技术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必要性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和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的恶化。2.途径过度开发不合理环境途径要求____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_________利益兼顾将______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______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_________的利益重视保护要高度重视对________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_____的统一,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公众参与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_______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关键适度再生能力眼前整体子孙后代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四、认识洪水和洪灾1.自然灾害概况(1)概念:在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构成危害的事件。(2)分类气象灾害:如飓风、_____、干旱、寒潮等地质灾害:如、火山、、泥石流等______灾害:如蝗灾、鼠灾等自然界财产台风洪水地震滑坡生物【联1】自然灾害成因①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②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④灾情大小与人口多少、经济发展程度有关。2.洪水与洪灾(1)含义:(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直接损失冲毁______、道路和桥梁,淹没_____、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间接损失造成______、电力、______、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__________的紊乱等房屋农田供水交通生活秩序五、洪灾的形成原因原因表现气象因素_________、冰雪融化河湖因素______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土壤含水率越,植被覆盖率越,流域汇水速度越快自然原因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越通畅,纵向坡度越,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的淤积,使河流水位、河床坡度减小________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人为原因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强降雨冰凌大高低顺直大加快升高围湖造田【点2】不同河流的不同河段洪涝灾害成因的主导因素不同。长江中下游荆江段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主因是羽状水系,支流众多,排水不畅;黄河中游因途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道淤积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流域广,支流多,干流流量大;气候异常年份普降暴雨;②中下游多为平原,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排水不畅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联2】我国旱涝频发与季风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则是北旱南涝。【注】水土流失加剧洪灾的发生:一方面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另一方面会造成湖泊面积减小、容积降低,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六、洪灾的防治措施1.工程措施措施功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______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___________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调蓄疏浚河道2.非工程措施①提高意识;②控制乱砍滥伐,提高;③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④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⑤加强灾前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防灾减灾森林覆盖率土地管理水利建设研考点突破重难2自然资源与人类考点一(一)主要资源分布及合理利用合理利用世界分布我国分布自然资源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多草地,东北、西南多林地土地资源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水资源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不浪费;针对地区分布不均,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铁矿分布在辽宁、河北、四川等地矿产资源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东北、西南、东南地区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世界分布我国分布自然资源(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对策产生原因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水资源污染严重节约、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浪费严重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人为原因节约用水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修建水库时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空间分布不均自然原因(三)水资源相关问题分析思路1.水资源丰富程度的分析2.水资源短缺的分析(四)主要能源的特点和分布中国世界分布主要特点能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东波斯湾及其沿岸非可再生能源;发热量高,开采、运输、使用方便,属于高质量的能源,会产生污染石油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以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自治区较丰富北半球的亚洲和欧洲;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南非非可再生能源;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和利用难度不大,发热量和燃烧效率不高,输送和使用不方便,灰渣、粉尘多,易污染煤炭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西藏南部一线以西、以北地区降水少的沙漠地区,如非洲撒哈拉沙漠、美国西部和澳大利亚的西部沙漠能量分散;投资大、效率低、占地广、储能难,能量巨大,清洁能源,前景广阔太阳能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和西北黄河上游中国居首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水能中国世界分布主要特点能源(五)我国的能源问题1.主要表现(1)石油供应紧张,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2)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进口石油一半左右来自中东,这些地区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我国石油进口的可靠性。(3)中国石油进口运输以外国油轮运输为主,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2.成因(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2)我国能耗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的需求。3.解决措施(1)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2)节流: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3)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生产,降低能源使用量。[典题精研][典例](2015·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解析]第(1)题,读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20~40之间,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0~20之间。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据此可排除C、D两项;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略高但水温较高,因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陆,海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长且冰层厚。故选B。第(2)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故选A。第(3)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故选A。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B项错;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周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D项错。[答案](1)B(2)A(3)A[考题变式](变题型)1.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________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厚度最。2.图中信息显示海冰分布的规律一般是纬度越高,海冰厚度越____,离海岸越近,海冰厚度越。答案:1.60~80长大2.大大[集训冲关]如图为我国某农牧交错带常年活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该地土地利用主要由图中五种土地利用类型组成(不包含未利用地)。读图完成1~2题。1.1960~2010年,该地()A.建设用地比重略有上升B.草地面积逐年萎缩C.荒地比重较为稳定D.水体面积不断萎缩2.该地耕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草原转化为耕地B.荒地转化为耕地C.新活动地域的开垦D.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解析:第1题,1960~2010年,该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很少,比重下降;草地面积逐年增加;荒地比重较为稳定;水体面积先减后增。综上所述,C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看,草地、荒地、建设用地都有所增加,所以该地耕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新活动地域的开垦,C正确;不可能是草原、荒地、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A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模块一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 自然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