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1课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情导航梳理整合考点导析素能专攻考情导航探寻命题规律·导航全程复习考纲考点考情展示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018·天津卷2;2018·海南卷,21(1);2017·全国Ⅰ卷,1~3;2017·全国Ⅰ卷,37;2017·全国Ⅲ卷,1~2;2017北京卷,8;2016·全国Ⅱ卷,6~7;2015·天津卷,5;2015·江苏卷,15~16;2015·山东卷,9~10;2015·安徽卷,23梳理整合立足课前自评·提升基础复习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带状分布原因主要取决于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热量表现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水分代表性植被不同的自然带代表性土壤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易错点拨各自然带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而是存在一个过渡带。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_______太阳辐射低纬度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_______海陆分布大陆地区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纬度、__________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热量水分中纬度相对高度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海陆分布考点导析建模思维流程·引导能力运用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真题剖析(2018·天津卷,2)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下题:思路点拨:图示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水汽量大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天山北坡因位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水汽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云杉林,据此选C。答案:C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考点探究1.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图示延伸方向更替方向成因典型地区水平地域分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低纬和高纬度地区以及中纬度一定的范围水平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沿平行于海岸线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线方向更替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即主要以水分为基础中纬度地区垂直地域分异垂直方向随海拔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更替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地方法技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考点演练1.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回答(1)~(2)题:(1)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A.地形平坦B.地下水丰富C.降水稀少D.土壤肥沃(2)此景观所在地,以及由石家庄到该地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组合正确的是()A.华南地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西北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西藏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华北地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解析:(1)C(2)B第(1)题,读图可知,该植物地上部分树枝短小,植物枯萎;地下部分植物根系十分发达,主要是为了吸收地下深处的地下水源,说明该地区降水稀少。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植物所在地区降水稀少,气候比较干旱,应该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石家庄到西北地区,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2016·全国Ⅰ卷,10~1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如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回答(1)~(2)题:(1)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1)A(2)C第(1)题,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该地位于四川西部,海拔4000米高的位置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第(2)题,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根据材料提示“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山坡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最可能为土壤含水量较低,故C项正确。考点二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真题剖析(2014·全国大纲卷,5)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回答下题: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思路点拨:①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并没有种源优势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植被恢复迅速的优势因素。②文字信息——K岛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丰富,利于植被恢复。答案:C考点探究1.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实际分布的自然带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南美洲大陆西岸3°S~32°S分布着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带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东部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迎风坡热带草原带厄加勒斯暖流增温增湿地处热带、纬度低、全年高温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2.非地带性现象的判断方法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规律,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现象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1)“缺失”:如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改变”:如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荒漠带。(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狭长。(4)“块状”:如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考点演练(2018·湖南十校联考)如图中甲、乙两地景观不同。读图,回答(1)~(2)题:(1)甲地自然带的形成取决于()A.大气环流B.地形地势C.沿岸洋流D.海陆分布(2)乙地自然带的分布属于()A.纬度地带性B.干湿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解析:(1)A(2)D第(1)题,甲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暖湿的气候是该地自然带形成的主要条件,而该地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第(2)题,由于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乙地地处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其自然带分布主要受地势起伏影响,属于非地带性。素能专攻强化解题技能·提高核心素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及应用一看:基带。基带即山体下部的起始带,反映了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可以根据其所处热量带大致推断其纬度位置,如上图,基带为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是寒温带针叶林和夏绿阔叶林间的过渡类型,故该山地位于中偏高纬度范围内。二看:带谱。对带谱的分析,关键是看其复杂程度。影响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三点:(1)所处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3)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三看:坡向。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问题,一向是山地自然带考查的重点、难点。注意结合水热条件进行分析:条件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低纬度水分盈余区水分为决定因素,迎风坡高于背风坡高纬度热量非盈余区水分充足,两坡热量差异明显的,阳坡高于阴坡水分短缺区迎风坡高于背风坡四看:雪线。以雪线高低推及地理环境,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如下:(1)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3)坡度——陡坡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缓坡有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低。特别注意读图时要把握主导因素,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纬度低,又是阳坡,但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使得积雪冰川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因此南坡的雪线低。提升训练1.(2018·湖南株洲一模)读“我国甲、乙两山地东南坡植被对比图”,回答(1)~(2)题:(1)从图中看出甲山海拔比乙山高,但植被类型比乙山植被类型少的主要原因是()A.甲山降水比乙山少B.甲山纬度较乙山高C.甲山坡度较乙山小D.甲山太阳辐射比乙山强(2)乙山可能位于()A.湖南B.河南C.安徽D.台湾解题思路:第(1)题,图示甲山与乙山相比,甲山缺少热带季雨林。依据基带反映当地气候类型可判断,可能是甲山位于亚热带地区,而乙山位于热带地区。甲山纬度高于乙山,故B项正确。第(2)题,乙山有热带季雨林,必然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四个备选项中唯有台湾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故乙山可能位于台湾。答案:(1)B(2)D2.老秃顶子是辽宁第一峰,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6.0℃。如图为该山北坡植被垂直带谱。读“老秃顶子北坡植被垂直带谱图”,回答(1)~(2)题:(1)S所代表的自然带,最可能是()A.山地荒漠带B.山地草甸带C.积雪冰川带D.山地苔原带解题思路:第(1)题,从图示看,S带位于山地灌丛带之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进一步减少,多分布有草地。从该山地所处地区的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看及该山高度(气温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平均气温6℃,夏季高温会远高于10℃)看,不会有永久性的积雪冰川及苔原分布。B项正确。答案:(1)B(2)该山地树种最丰富的海拔段及影响因素是()A.低海拔段,热量充足B.中等海拔段,水分充足C.中等海拔段,水热变化呈过渡性D.高海拔段,水热适宜解题思路:第(2)题,从图示看,中等海拔上既有阔叶林、针叶林,又有针阔混交林,树种更丰富,混交林的出现,是因水热变化的过渡性。C项正确。答案:(2)C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1课时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