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考情导航梳理整合考点导析素能专攻考情导航探寻命题规律·导航全程复习考纲考点考情展示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2018·全国Ⅲ卷,3~5;2018·天津卷,10~11;2018·北京卷,10~112016·天津卷,6~7;2016·江苏卷,13~14;2016·全国Ⅰ卷,4~6;2016·北京卷,11;2015·全国Ⅰ卷,1~3;2014·全国Ⅱ卷,1~2梳理整合立足课前自评·提升基础复习一、城市的起源1.基本前提: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2.集市形成与发展:同农业的分工以及的出现。3.集市发展为城市:商品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市政设施建设的发展。剩余农产品手工业商业生产和交换易错点拨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美洲。形成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二、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发展阶段特点原因工业革命以前数量,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为主,城乡相对独立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革命以后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逐渐扩大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二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还出现许多专业化城市世界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少政治职能城乡差距大城市带新技术革命三、城市化1.定义: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非农业人口2.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表现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增加上升扩大3.标志:。4.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大大加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程(2)大城市数量,大城市带出现。迅速增加(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②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化和。5.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以及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加大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逆城市化现象保护耕地(2)不利影响①对乡村:面积减少。②对城市a.水资源短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b.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c.大城市迅速膨胀导致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d.形成城市热岛。地面下沉耕地交通拥挤易错点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考点导析建模思维流程·引导能力运用考点一城市化进程的差异真题剖析(2017·江苏卷改编,21~2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思路点拨:第(1)题,读图直接判读,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又减少。答案:(1)D(1)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①1985~2004年增多②1985~2004年减少③2004~2013年增多④2004~2013年减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①工业化初期阶段②工业化中期阶段③郊区化阶段④逆城市化阶段A.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思路点拨:第(2)题,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工业数量减少,大量工业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郊区化阶段。答案:(2)A考点探究1.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城市化进程时间差异(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因此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具体差异见下表:国家类型比较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70%以上)小(不到40%)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2.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四个连续过程,区别如下表所示:项目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人口由乡村和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和郊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环境转好图解方法指导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判别方法(1)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2)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城镇。(3)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考点演练(2018·浙江选考卷,9~10)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如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读图,回答(1)~(2)题:(1)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2)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1)D(2)C第(1)题,读图可知,④城市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均为最高,故其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第(2)题,高新科技的发展需要城市创新能力的带动。读图可知,③、④城市的创新带动能力最强,其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真题剖析(2017·天津卷,1~2)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1)~(2)题:(1)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A.aB.bC.cD.d思路点拨:第(1)题,据图分析,盘山的上盘以松取胜,中盘以石取胜,下盘以水取胜。在黄昏暮霭、烟雾朦胧之时皆被云气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此时山中云气郁勃弥漫,浩浩如雪海峰峦,水汽较多,容易形成降水,雨水下泄,在下盘地区汇聚成河,形成下盘飞瀑景观,因此下盘的飞瀑受“三盘暮雨”的影响最大,故本题选C。答案:(1)C(2)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A.城市的扩展B.河流的改道C.人口的迁移D.文化的融合思路点拨:第(2)题,据图分析,天津凡带“沽”字的村镇地名,几乎都坐落在海河水系地区,近些年来,随着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化不断稳步推进,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原来的村落集中连片,范围不断扩大,距离原来河流也越来越远,因此再称之为“沽”已经名不副实,导致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难以寻觅,故本题选A。答案:(2)A考点探究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分析(1)要从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2)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具体如下图所示:2.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方法指导准确理解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城市要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使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往往形成热岛效应,进而形成城市环流;城市产生的颗粒污染物,使水汽凝结核增多,城区的云量、雾量、降雨量都有所增加;城市排放的各种污染气体,使一些城市多次发生严重大气污染事件。(2)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建筑和设施的增加会使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可能造成城市内涝;城市化带来的耗水量增加,往往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常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城市化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体的污染。(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其他影响城市化过程还造成噪声、微波污染,以及交通紊乱、住房拥挤、供应紧张等一系列威胁人们安全宁静地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问题。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环境问题越严重。考点演练(2018·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1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材料三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表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重庆市17558.87.444.248.4成都市12170.23.943.053.1南京市10503.02.439.258.4(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倡议)。解析:第(1)题,我国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主要结合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来分析。如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区域。答案:(1)“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解析:第(2)题,目前成渝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具备的基础要结合图1分析。据图分析,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良好的城市等级体系。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表格从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答案:(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解析:第(3)题,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一中关于城市群的叙述和图2,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空间发展差异、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方面描述不足之处。答案:(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解析:第(4)题,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要结合第(3)题,从核心城市、城市体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角度分析回答。答案:(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素能专攻强化解题技能·提高核心素养常见图判读方法常考问题1.读图名,定主题。根据图名确定示意图反映的主题,利用图例从图中的坐标、线条、数据中找出表达的要素。如图1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曲线图,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1.描述城市化的特点。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一般包括:城市人口的变化,城市数量、规模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带或2.抓要素,看变化。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如图2的判读要看清坐标含义,明确表达的要素,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2.判断城市化阶段。根据图中的城市化水平及相关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所处的阶段。3.用原理,析特征。根据图中城市化要素的发展变化判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1课时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