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一讲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N0.2N0.3N0.1大基础50%的知识自主学会精课堂30%的知识老师教会活思维20%的知识贯通融会Contents大基础——50%的知识自主学会以学生为主体了解水圈的组成形式及相互关系1.水圈的特点(1)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2)但不规则的圈层。2.水圈的组成存在形式: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和水。水体类型:海洋水(最主要)、陆地水和大气水。3.陆地水体间的关系:一般具有的关系。71%连续气态液态固态相互补给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由图忆知]1.填表分析三类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特点。类型主要环节特点海上内循环A蒸发→B_____循环水量,对全球输送有重要意义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使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降水最大陆地水热量少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诗句中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3.人类活动对(填字母)环节影响最大,主要体现:改变时间分布规律——,改变空间分布规律——。4.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4)塑造:。降水地表径流E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动态平衡地表形态[特别提醒](1)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相变化。(2)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题组练通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如图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读图完成1~2题。1.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A.7913B.798C.2113D.2182.a、b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①环节a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②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③环节b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④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水体蒸发量最大的是海洋,这些水体大部分形成海洋上的降水,故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由此可推断出图中海水蒸发为87,海洋上的降水为79,陆地蒸发为13,陆地降水为21;陆地降水除了被蒸发的部分,剩余部分以径流的形式流回海洋,故入海径流量为8。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环节a为水汽输送,该环节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环节b为地表径流,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答案:1.D2.C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所以大棚设计要尽量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读图完成3~4题。3.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A.下渗B.降水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4.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集水量的因素还有()A.大棚内外温差B.棚内昼夜温差C.棚外风力大小D.棚顶倾斜角度解析:第3题,棚内水汽遇到玻璃顶受冷凝结形成水滴,然后水滴在重力作用下由棚顶降落到集水容器,类似于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第4题,凝结量与棚内的空气湿度和大棚内外温差有关。大棚内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顶,就会凝结形成小水滴。大棚内的空气湿度越大,大棚内外温差越大,玻璃顶的温度越低,水汽凝结越多。答案:3.B4.A掌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1.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雨水补给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_____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春季季风区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______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夏季高低2.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1)根据气候类型判断:大气降水为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气候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地中海(2)根据径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判断: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减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则为补给。(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取决于三者之间的高低,如下图所示:气温夏季节性积雪融水水位题组练通右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读图,完成1~2题。1.该河流可能分布在()A.恒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长江流域D.亚马孙河流域2.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积雪融水补给B.雨水补给C.地下水补给D.湖泊水补给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流流域内降水集中在夏季;气温季节变化明显,且最冷月均温大于0,可知该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最可能是长江流域。第2题,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答案:1.C2.B读两种水体相互补给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3.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A.1~2月B.3~4月C.6~7月D.10~11月4.下列活动中,有利于箭头b发生的是()A.植树种草B.围湖造田C.大力发展城市建设D.大量开采地下水解析:第3题,a表示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反映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水位,为洪水期,即6~7月。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箭头b表示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围湖造田、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大量开采地下水都使洞庭湖调蓄能力下降,不利于湖水补给长江水;植树种草增大洞庭湖丰水期蓄水能力,枯水期才能更多的补给长江水,A项正确。答案:3.C4.A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资源概况: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水资源的衡量指标:。(3)水资源的分布。①全球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大洲除南极洲之外,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最少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位河流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亚洲大洋洲巴西六②我国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_________时间上多,冬春少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影响地区经济发展。(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东多西少夏秋3.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原因解决措施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____________时间分布不均__________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_____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_____严重保护水资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浪费污染题组练通读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图,回答1~2题。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规律是()A.南多北少,东多西少B.夏秋多,冬春少C.与气温的分布规律一致D.季节变化不明显2.图中的多水地带也时常受水资源紧张的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A.年降水量减少B.修建的引水工程过多C.蒸发量大D.水污染严重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其分布规律与气温分布规律不一致。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第2题,图中多水带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常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水质型缺水。答案:1.A2.D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储存的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利用收集和储存的雨水,满足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之需。完成3~4题。3.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的矛盾是()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C.不同地区间水资源使用不均D.农业与工业用水不均4.解决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是()A.海水淡化B.修建水库C.人工降雨D.跨流域调水解析:第3题,拦蓄和利用雨水,主要解决的是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第4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较远,气候干旱、降水少,修建水库和人工降雨意义不大,海水淡化成本过高,跨流域调水为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答案:3.B4.D精课堂——30%的知识老师教会以教师为主导———[师说技法]——————————————————重难点一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有哪些(一)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海洋上空的水汽↓陆地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为夏季风距海远近地形阻挡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影响因素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小人类活动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减少地表径流蒸发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或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植被同地表径流量成正比流域面积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年降水量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二)水量平衡和水循环原理1.水量平衡(1)概念:指任意尺度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之间的差额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2)各区域的水量平衡问题:海洋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0外流区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内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蒸发量=02.水循环原理的运用利用水循环原理来解释某些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或分析某水体及其特征的演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水循环涉及的关键环节,说明这些环节在地理事象及其演变过程中的变化或影响;二是分析透彻其中的因果关系,水循环环节中的“因”,导致自然地理特征的“果”,只有因果分明、逻辑清楚,才能准确地阐释地理问题。———[典题示例]——————————————————(2016·全国卷Ⅲ)右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学解题]第一步:从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入手,分析森林植被遭破坏后和恢复后,对区域径流的影响。(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较多的季节减少,更多降水转化为,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补给河流水量,河流枯水期水位,因而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2)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作用明显加强,增加,地下径流增加。第二步:分析图示岩层结构对径流的影响: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由于岩层倾斜,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讲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