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程标准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素养解读1.从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史实及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国际形势。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和影响。3.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自主预习探新知知识点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背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2.东欧剧变(1)实质:的根本性变化。(2)概况①1989年,第一个发生剧变。②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实现了两德的统一。社会制度波兰联邦德国3.苏联解体(1)过程①1990年,苏共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②年底,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2)影响:标志着瓦解。多党制1991两极格局“苏东”剧变的原因知识点二和平与动荡并存1.原因(1)“”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2)美国试图,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2.特征: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冷战独霸全球和平3.表现(1)科索沃战争①背景:1999年,南联盟内部发生危机。②旗号:“人权高于主权”。③特点:北约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主权国家发起进攻。(2)国际恐怖主义:美国的“9·11”事件。安理会科索沃知识点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原因(1)“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2)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世界。(3)其他国家主张推进进程。多极化单极2.表现(1)欧盟:1993年,成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席位。(3)俄罗斯:取代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国内经济不断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4)中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欧洲联盟常任理事国苏联政治3.特点:呈现出“”的局面,趋势进一步发展。4.认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多极化一超多强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合作探究攻重难“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史料一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①,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次谈话[解读]①处信息说明当今世界已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思考]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基辛格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提示】基辛格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他说现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一观点是合理的,因为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着眼,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确定无疑。但如果从经济上讲,美国难以独大。史料二奥巴马政府……先后用“冷战”思维②利用东海及东北亚和东南亚地缘环境的乱象,制造出朝鲜半岛摩擦、东海中日争端……针对中国联合军演③,表演着“冷战”时期的闹剧。——人民网强国论坛[解读]②处信息说明美国政府仍然像在“冷战”时期一样推行强权主义政策;③处信息证明了美国欲称霸全球的野心。[思考]史料二反映出美国在“冷战”后的什么外交方针?【提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插手地区争端,试图独霸全球。“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变化的原因1.动荡原因(1)“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恐怖主义、民族分离活动等)。(2)在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力图构筑以自己为首的单极世界,不断推行其霸权政策,根据它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插手别国内政、外交,甚至不惜付诸武力(霸权主义)。(3)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导致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2.和平原因(1)在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这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2)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方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必然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有所遏制。多方力量的制约,使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不得不遵守秩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经过长期“冷战”较量引起的。(2)竞争过渡: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3)长期过渡:多极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2.影响(1)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推进世界多元化的发展。(2)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多极化趋势给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2.美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政治力量不断壮大,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3.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当堂达标提素养1.帕尔默指出:“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这里所指的是()A.苏联解体B.北约东扩C.东欧剧变D.两德统一A[根据材料“1991年”“不流血的革命”“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可知,指的是1991年的苏联解体,故A项正确;北约东扩是从1993年开始的,东欧剧变是1989年,两德统一是1990年,均与材料中1991年不符,B、C、D三项排除。]2.当今世界,一方面出现朝韩对话和东西德合并等现象,另一方面又出现中东局势继续恶化和科索沃宣布独立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两极格局结束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C.地区动荡加剧D.世界和平趋势加强A[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整体走向缓和的同时,地区性的矛盾开始凸显,故题中所说两种现象出现,选A项。]3.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态势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消除了战争威胁C.世界政治走向一体化D.实现了永久和平A[由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A项正确;B项表述绝对,排除;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不是走向一体化,排除C项;选项D表述不符合史实,当前世界依然存在地区冲突,排除。]4.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A.若干政治力量的崛起B.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C.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D.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A[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力量的兴起和发展,使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故选A项。]5.“冷战的结束和1991年苏联解体改变了1945年以来国际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一个国际事务的新结构开始出现,但它的轮廓和美国在其中的角色都还不太清晰。”由此可知()A.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B.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C.联合国的作用不断下降D.美俄两国势均力敌A[由材料“一个国际事务的新结构开始出现,但它的轮廓和美国在其中的角色都还不太清晰”中可以看出,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但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联合国的作用,故C项排除;两极格局瓦解后,俄罗斯势力衰弱,故D项排除。]6.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一超”是指()A.美国B.欧盟C.日本D.俄罗斯A[“一超多强”中的“一超”是指当今实力最强的美国。]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的63%。——高峰《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材料二我们正在经历着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移。第一次转移是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由此推动了科学和技术、商业和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革命。第二次转移是发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崛起,其迅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第三次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世界的崛起,即“后美国时代”。在产业、金融、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世界力量的分配正在发生着转移,正在偏离美国的统治地位。这不是一个美国衰落的世界,而是一个其他国家崛起的世界,一个由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定义的世界。——美国著名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2)材料二中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经济多极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政治关系变化推动了多极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中苏关系恶化);国家利益冲突,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发展都反对单边力量控制世界,使相互尊重合作发展成为国际共识,“第三世界”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兴起。(2)同意。理由: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个力量中心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美国当前出现许多问题,如经济衰退、恐怖主义威胁等。不同意。理由:两极格局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实力依然强大。Thankyouforwatching!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8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9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