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素养解读1.归纳从1894年兴中会的创立到1912年清帝退位期间的重要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程。(时空观念)2.运用社会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式,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唯物史观)3.以相关史料为依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与“败”。(史料实证)4.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家国情怀)自主预习探新知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形势: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来挽救统治危机。义和团运动新政2.酝酿组织准备(1)1894年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思想准备(1)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革命派与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军事准备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的起义,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改良派黄花岗二、武昌首义1.概况(1)时间:年10月10日。(2)首义人:熊秉坤、金兆龙。(3)结果: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2.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1911湖北军政府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2.制定约法:颁布《》。(1)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规定了内阁制和的国家组织原则。(2)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民全体三权分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终结帝制(1)清帝退位:1912年2月,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2)袁世凯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宣统帝北京四、辛亥革命的意义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观念深入人心。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合作探究攻重难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史料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②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③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④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读]①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②体现了人人平等思想。③④体现了分权思想。[思考]史料体现了哪些原则?提示: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史料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⑤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和几个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⑥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读]⑤体现的是国务员对总统负责制。⑥体现了国务员对总统权力的限制。[思考]根据史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提示:特点:通过实行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2)这部宪法是通过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的。(3)宪法就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使人从臣民转变为公民。(4)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保障民主法制的真正实现。(5)这部宪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评价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史料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①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②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解读]①“树断了”指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和积极意义。②“树墩还在”是指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即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思考]你怎样理解史料中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提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形成的原因史料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③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④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县长,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⑤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阿Q正传》[解读]③说明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④⑤说明辛亥革命对原有的旧势力革命不彻底,留下了失败的隐患。[思考]从史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有什么局限性?造成局限性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局限性:大量旧势力混进革命阵营,投机革命;思想宣传严重不足,普通百姓对革命思想一无所知。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1)辛亥革命是一次胜利的革命①武昌起义胜利了,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②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①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其篡夺。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得到改变。(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①主观上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没有彻底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②客观上是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相互勾结,破坏了中国革命。(4)辛亥革命失败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因此,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从不同史观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4.从文明史观看(1)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2)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精神文明取得巨大成果。(3)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取得重大成果。5.从社会史观看:剪辫易服,废除跪拜礼和“老爷”“大人”等称呼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国民面貌为之一新。[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1905年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3.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当堂达标提素养B[“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描述的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故选B项。]1.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共对敌人,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分散局面。最初形成这一情形的地点是()A.武昌B.东京C.南京D.檀香山2.下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13331111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B[根据材料中革命政府人员组成可以看出,新政府成员主要以新军将领为主,辅以部分革命党人、封建官僚,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错误;新政府吸收了部分封建官僚,这反映了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革命政府人员的组成情况不能推断出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D[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A.总统B.议会C.内阁D.国民全体4.“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材料反映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B.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C.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根据材料“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可知,辛亥革命提出民族团结,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间的隔阂不会完全消除,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而不是取代封建帝制,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在民族方面的影响,而不是强调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D项错误。]5.张謇在《张季子九录·文录》中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辛亥革命()A.结束了封建制度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D.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D[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不是“完成了”,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制度,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故D项正确。]6.下图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竞袭洋夷之皮毛”影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1)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解析]第(1)问,注意从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第(2)问,从辛亥革命的功绩方面归纳。[答案](1)不矛盾。理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承认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袁世凯以专制独裁取代民主共和,北洋军阀进行割据混战,因而民国的成立在当时没能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与社会进步的革命目的。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看,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有人民群众参加,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及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因此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Thankyouforwatching!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9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