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第1讲快速解答传记阅读的2种选择题传记阅读中选择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有理解分析类和概括分析类两种题型。试题的命制主要是围绕传主的人生轨迹、思想观点、精神品质、贡献影响4大要素进行,这也正是传记这种文体的核心所在。☞综合性选择题常见设误陷阱全国卷传记综合性选择题重在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命题者常围绕“人物”“事件”“技巧”设置选项,往往通过增添、删减、拼凑、调换等方式,改变原文说法,让考生判断正误。综合性选择题常见的设误陷阱有如下几种:设题方面陷阱类型判断技巧张冠李戴(对象)注意选项中的人、事、物、情与原文是否一致,特别注意时间、地点、言论、成绩等方面。行为有偏差(行为)把选项中的相关内容,与原文中找到的传主的行为事件方面的内容比对,看描写传主的行为、情态、语言等词语,是否发生夸大或缩小的变化。人物方面曲解观点或建议(言论)在原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内容,仔细分析比对传主的建议、观点、兴趣等方面的内容,明确是非,有的需要概括提炼观点、建议。事件方面混淆时态(时间)注意原文中事件发生的确切的时间类的词语,也要注意含有时态类的词语,如“目前”“已经”“将要”“曾经”“过去”“之前”“之后”等。事件方面以偏概全(范围)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相关内容,看其表范围的词语或原文对事件的表述是全部还是针对局部,是统一分析还是具体而论,是全称还是特称。混淆因果(因果)注意选项中表因果关系的词语与原文对事件因果的表述是否一致,或原文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事件方面无中生有注意选项中说的传主所做的事,或传主的言论、行为、观点等在原文中是否存在,有的选项内容能从原文概括出或有依据,这样的就不是无中生有。☞熟知类题通法“切片比对法”巧解理解分析类题“3步骤”准解概括分析类题第一步:审读选项标敏感点仔细分析选项,较长的选项可将其拆解,再对各片段标注敏感点(表范围的限制词、表程度的关键词、表转折的关联词和论据句、结论句等)。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先浏览选项,判定各项属于“概括+分析”“概括+推断”中何种命题形式;再回归原文,逐段细读,锁定文中对应的有效区间。第三步:针对敏感点细比对依据切片中的敏感点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域,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段或信息,看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大德曰生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党员本色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溢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先生之风“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高原永生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耳边:“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摘编自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有删改)(理解分析类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是他一生的生命品格。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尝试解答]________依选项,锁定答题区间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解题思维]划层次,比对题文差异A.①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切片①)切片①“钟扬走进西藏”对应“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对应“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该切片正确。②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切片②)切片②对应原文信息的前两句话,两点内容均可在原文找出对应点,故该切片正确。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B.①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切片①)切片①将前半部分内容加以概括,“托物言志”是诗歌手法,符合作者的表达意图,该切片正确。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②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是他一生的生命品格。(切片②)切片②对应后半句,“是他一生的生命品格”与“也是钟扬”相扣,该切片正确。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C.①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切片①)切片①是对“漫长科考道路上……把学科带到新高度”的信息整合,该切片正确。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②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切片②)切片②对应“他想把西藏大学……”,符合原文表达意图,该切片正确。D.①钟扬艰苦援藏16年(切片①)切片①是对原文信息①的整合,符合要求,该切片正确。①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②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②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切片②)切片②属于张冠李戴,原文信息②是说钟扬在上海开展科普教育的实例,并没有说在西部地区开展科普教育。[答案]D运用上述提供的方法,比对下面选项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是否恰当,如不恰当,请说明理由。[选项]在苏联留学时,他挑战“朗道势垒”,却因朗道的车祸意外没能完成所有考试,留下终生遗憾。[原文]同一时期,更具传奇色彩的是,他通过了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朗道设计的“朗道势垒”,即一门数学和八门物理组成的理论物理“最低标准”考试——要知道他最初留苏时分配到的是矿业经济专业,通过自学他不仅成功转入哈尔科夫大学物理数学系,还在3年内修完了5年本科课程——可惜考最后两门时,朗道突遇车祸丧失智能,未能由他亲手将其名字写入通过者名录,因此郝柏林也从不对外宣称自己是“朗道的学生”。[分析][答案]“却因朗道的车祸意外没能完成所有考试,留下终生遗憾”错,选项对传主行为理解有所偏差。根据原文“他通过了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朗道设计的‘朗道势垒’”“朗道突遇车祸丧失智能,未能由他亲手将其名字写入通过者名录”可知,郝柏林完成了所有考试,只是朗道没有亲手把郝柏林的名字写进通过者名录。[典例2]阅读《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阅读文本见“[典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概括分析类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是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是指钟扬自己。B.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溢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的精准表述饱含了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D.文中多次引用了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尝试解答]________步骤选项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第三步:针对敏感点细比对A①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②“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该选项“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对应原文“大德曰生”和“先生之风”两部分相关内容,“又是指钟扬自己”可以结合文本加以概括,因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第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9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