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五章病毒考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1)菌落的概念:由一个①细菌或②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③集合体。(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比较类别大小形态特点颜色细菌菌落④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⑤粗糙干燥细菌菌落多为⑥灰白色,少数为白色、黄色等真菌菌落较大表面常呈⑦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真菌菌落可呈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a.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水分、⑧适宜的温度和⑨有机物。b.需氧型细菌的生存需要氧气,⑩厌氧型细菌的生存不需要氧气。(4)菌落的培养过程a.配制培养基:一般常用⑪琼脂、牛肉汁、土壤浸出液、牛奶等混合在一起配制。b.高温灭菌:杀灭⑫培养基和培养皿上原有的细菌和真菌。c.冷却接种:待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后,将少量细菌或真菌⑬接种到培养基上。d.恒温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⑭恒温箱或温度适宜的地方培养。1.细菌的发现荷兰人①列文虎克制作了显微镜,第一个发现了②细菌。③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④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后人称他为“⑤微生物学之父”。2.细菌的形态细菌是⑥单细胞生物,独立生活,个体十分⑦微小。根据细菌外部形态的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球菌、⑧杆菌和螺旋菌。考点2细菌3.细菌的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部分构成,没有成形的⑨细胞核。像这样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叫作⑩原核生物。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对细菌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靠⑪鞭毛的摆动运动。4.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没有⑫叶绿体,大多数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于⑬异养生物。5.细菌的生殖方式细菌进行⑭分裂生殖。芽孢不是生殖体,而是细菌的⑮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温心提示】1.所有的细菌都是无成形细胞核的单细胞个体。2.芽孢≠孢子。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是为了度过不良环境;芽孢不是生殖细胞,细菌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生殖。孢子是生殖细胞,能萌发成新个体。3.鞭毛和荚膜不是所有细菌的共有结构,鞭毛具有帮助细菌运动的作用,荚膜具有保护作用。1.真菌的种类考点3真菌•2.真菌的细胞结构: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①细胞核等结构,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的细胞质里有一个②大液泡。•3.真菌的营养方式:真菌的细胞内没有③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营④腐生生活。•4.真菌的生殖5.细菌与真菌的比较【特别提示】(1)细菌和其他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相比,细菌细胞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细菌无处不在。项目细菌真菌常见种类杆菌、螺旋菌、球菌青霉、曲霉、酵母菌、蘑菇形态特点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个体差别大,有微小的单细胞个体,也有大型的多细胞个体,多由菌丝构成菌体结构特点都是单细胞个体,无成形的细胞核,有的细菌有鞭毛、荚膜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个体,有细胞核营养方式绝大多数为异养异养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营腐生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分解成①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无机环境。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1)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2)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足癣等疾病。(3)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考点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与动植物共生(1)共生的概念: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②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③不能独立生活。(2)共生实例共生举例植物真菌与④藻类共生(地衣)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⑤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⑥根瘤菌与植物共生(豆科根瘤)根瘤菌将空气中的⑦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动物牛、羊与肠胃内的细菌细菌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⑧纤维素,动物为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人体与肠道中的细菌细菌为人体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人体为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考点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1)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①真菌从食品中获取②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败。(2)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③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3)常见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3.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1)抗生素药物:一些真菌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称为④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如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以治疗脑膜炎、肺炎等多种细菌性疾病。(2)转基因药物:利用⑤转基因技术制造转基因细菌,使其生产能够治疗某些疾病的药物。例如,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4.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1)清洁能源:利用⑥甲烷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可广泛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农村常通过建造⑦沼气池,利用农作物秸秆、人畜粪尿等产生沼气,同时,沼气池中的残渣和残液可用作⑧肥料。(2)环境保护:一些细菌可以分解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1.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考点6病毒2.病毒的种类3.病毒的生活与繁殖(1)病毒的繁殖方式:病毒只能①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②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病毒的繁殖方式称为③自我复制。(2)病毒的生活方式:病毒的生活方式是④寄生,一旦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⑤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⑥重新开始。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利害表现实例有利利用⑦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治疗烧伤伤口的化脓感染制成⑧疫苗,防治疾病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棉铃虫病毒用于棉铃虫的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规模性暴发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让某些病毒携带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达到转基因或⑨基因治疗的目的有害使人或动物患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艾滋病、禽流感等【抢分必练】1.蘑菇是植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2.孢子生殖是真菌特有的生殖方式。()3.酿酒时用的酒曲中不仅含有酵母菌,还含有霉菌。()4.添加食品防腐剂可以达到防腐的目的,可以随意添加。()5.细菌、真菌和病毒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我们应该消灭它们。()6.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真菌都是多细胞的。()7.细菌和真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就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ו1.实验原理:通过培养,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实验材料: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3.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2)做出假设: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实验3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3)制订计划:a.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有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b.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号或2号),将标签纸贴在培养皿的底部。c.要求各个小组选取不同的环境(例如,教室或草地、林中、汽车站旁等地方)进行实验。d.到达目的地后,拿出1号培养皿并打开盖子,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再盖上盖子,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e.将1号和2号培养皿拿回实验室中,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f.做好观察与记录。g.各个小组交流、讨论在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相互学习经验,以求取长补短。(4)实验结果:细菌广泛分布于生物圈中的各个环境中。(5)得出结论:细菌广泛分布于生物圈中的各个环境中,且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4.注意事项(1)没接种细菌之前,不能随意打开培养皿;(2)倒培养基的速度要快,倒完后应立即给锥形瓶塞上棉塞,给培养皿盖上盖子;(3)培养皿中培养基的量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培养基的冷却;也不能太少,否则会影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以能均匀地铺在培养皿底部为准。待培养基冷却后,到预先选择好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例】(2017·辽宁丹东)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实验方法步骤如下表,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所做出的假设是,该实验的变量是。(2)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3)推测甲组同学在实验中,能在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5)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方法步骤中缺少。【答案】(1)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硬币上的擦取物(2)形成对照实验(3)①(4)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5)乙对照组【解析】(1)(2)依据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及其方法步骤可知,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所做出的假设是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①号和②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组是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对照组是不做任何处理的培养基,因此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形成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硬币上的擦取物。(3)由(1)分析可知,在①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由探究的问题及做出的假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5)甲组设置①、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形成对照,而乙组同学的实验中缺少对照组,因此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
本文标题:2019中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考点巩固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 五章 细菌 真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40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