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职业病危害告知书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甲方)在与劳动者(乙方)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一)所在工作岗位、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后果及职业病防护措施:所在部门及岗位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禁忌证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护措施工频电场1、癫痫2、晕厥3、2级及以上高血压(未控制)4、红绿色盲5、器质性心脏病或各种心律失常6、四肢关节运动功能障碍职业性接触对机体的危害,主要是低强度辐射所致对神经系统、眼和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巡检路线,设置单独值班室,减少接触时间。2、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二)甲方应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的要求,做好乙方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检查。一旦发生职业病,甲方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乙方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及相应待遇。(三)乙方应自觉遵守甲方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按要求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若被检查出职业禁忌证或发现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必须服从甲方为保护乙方职业健康而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的工作安排。(四)当乙方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发生变更,从事告知书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甲方应与其协商变更告知书相关内容,重新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书。2(五)甲方未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乙方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甲方不得因此解除与乙方所订立的劳动合同。(六)职业病危害告知书作为甲方与乙方签订劳动合同的附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甲方(签章)乙方(签字)年月日年月日3所在部门及岗位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禁忌证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护措施噪声1、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2、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双耳平均听阈≥40dB3、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dB职业性噪声聋1、控制声源: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音的机械设备;2、控制声音传播:采用吸声材料或结构吸收声能;3、个体防护:佩戴耳塞、耳罩、帽盔等防护用品;4、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5、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氨1、慢性阻塞性肺病2、支气管哮喘3、慢性间质性肺病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生产装置、管道密闭化,防止泄露、外逸;2、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减少人员接触时间;3、通风换气,降低工作场所氨气浓度;4、个体防护:防毒口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橡胶手套,防护鞋,防护服;5、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有机粉尘1、致喘物过敏和支气管哮喘;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间质性肺病;1、职业性哮喘2、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1、增湿抑尘:减少作业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加速作业场所漂尘的凝聚、降落;2、通风除尘;3、用水清理的方法清理积尘;4、个体防护:防尘口罩、防尘44、伴肺功能损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面具、防尘头盔等;5、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高温1、未控制的高血压;2、慢性肾炎;3、未控制的甲亢;4、未控制的糖尿病;5、全身瘢痕面积≥20%;6、癫痫。职业性中暑1、高温作业地点采用局部送风降温;2、高温管道和设备设置高温包扎;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巡检路线;4、工作场所配置清凉饮料、淡盐水等;5、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一氧化碳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一氧化碳中毒1、合理通风,降低一氧化碳浓度;2、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氮氧化物(二氧化氮)1、慢性阻塞性肺病;2、支气管哮喘;3、慢性间质性肺病。职业性刺激性化合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合理通风,降低一氧化碳浓度;2、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紫外辐射1、活动性角膜疾病;2、白内障;3、面、手背和前臂等暴露部位严重的皮肤病;4、白化病。1、职业性电光性皮炎2、职业性白内障1、个体防护:严格按照要求佩戴焊工防护面罩、防护手套、防护服等;2、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5电焊烟尘1、活动性肺结核病;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间质性肺病;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电焊工尘肺1、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封闭或半封闭结构内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2、加强个体防护,焊接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防尘面罩或口罩;3、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锰及其化合物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2、已确诊并仍需医学监护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慢性性慢性锰中毒1、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封闭或半封闭结构内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2、加强个体防护,焊接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防毒面罩或口罩3、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苯、甲苯、二甲苯1、造血系统疾病2、血常规检出有如下异常者:a.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b.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1、职业性慢性苯中毒2、职业性苯所致所致白血病1、工作场所安装机械通风排气装置,降低工作场所苯浓度;2、严格按照要求佩戴防毒口罩、并定期更换滤毒罐、滤毒盒;3、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硫化氢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1、工作场所安装机械通风排气装置,降低工作场所硫化氢浓度;2、严格按照要求佩戴防毒口罩、并定期更换滤毒罐、滤毒盒;3、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6工频电场1、癫痫2、晕厥3、2级及以上高血压(未控制)4、红绿色盲5、器质性心脏病或各种心律失常6、四肢关节运动功能障碍职业性接触对机体的危害,主要是低强度辐射所致对神经系统、眼和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巡检路线,设置单独值班室,减少接触时间。2、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氯气1、慢性阻塞性肺病2、支气管哮喘3、慢性间质性肺病职业性氯气中毒1、合理通风,降低工作场所氯气浓度;2、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臭氧1、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2、严重的鼻咽喉慢性疾病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轻度肺功能减退4、器质性心血管系统疾病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1、合理通风,降低工作场所臭氧浓度;2、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X射线1、血象:血红蛋白低于120g/L(男)或110g/L(女);白细胞低于4.0×109/L;血小板低于90×109/L2、严重的呼吸、循环、消化、血液、内分泌、泌尿、免疫系统疾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尽量远距离操作,或轮流作业,缩短射线照射时间;2、屏蔽防护,置于射线源与人体之间,劳动者应按规范作业;3、加强个人防护,佩戴个人剂量计;4、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73、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4、严重皮肤疾病5、严重的视听障碍6、恶性肿瘤7、严重的残疾8、先天性畸形9、遗传性疾病10、其他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11、未能控制的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聚乙烯粉尘1、致喘物过敏和支气管哮喘;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间质性肺病;4、伴肺功能损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职业性哮喘2、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1、增湿抑尘:减少作业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加速作业场所漂尘的凝聚、降落;2、通风除尘;3、用水清理的方法清理积尘;4、个体防护:防尘口罩、防尘面具、防尘头盔等;5、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氢氧化钠严重的变应性皮肤病化学性皮肤灼伤1、个体防护:戴耐酸碱手套,戴防护镜,戴防尘口罩。2、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乙酸乙酯--化学性眼部灼伤1、个体防护:戴耐酸碱手套,戴防护镜,戴防毒面具。2、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8异丙醇--吸入高浓度蒸汽可引起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1、个体防护:戴耐酸碱手套,戴防护镜,戴防毒面具。2、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乙二醇--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1、生产装置、管道密闭化,防止泄露、外逸;2、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减少人员接触时间;3、通风换气,降低工作场所浓度;4、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毒1、合理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2、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
本文标题: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42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