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策略选择
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策略选择作者:杨俊,鲍泳宏,刘芊,YangJun,BaoYonghong,LiuQian作者单位:杨俊,鲍泳宏,YangJun,BaoYonghong(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30),刘芊,LiuQian(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401331)刊名:科技进步与对策英文刊名: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年,卷(期):2010,27(15)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7条)1.潘泽勇更有效的低碳和安全的英国能源政策2007(9)2.陈迎.潘家华.庄贵阳斯特恩报告及其对后京都谈判的可能影响2007(2)3.REDDYA.WILLIAMSR.JOHANSSONTEnergyafterrio:prospectsandchallenges,unitednationsdevelopmentprogramme4.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研究组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专题研究20065.ABDEENMUSTAFAOMERFocusonLowCarbonTechnologies:ThePositiveSolution2007(4)6.苏瑾.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2007(4)7.冯之浚.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2009(8)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崔奕.郝寿义.张立新.CUIYi.HAOShouyi.ZHANGLixin高碳经济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变-生态经济2010(4)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性焦点问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在应对措施上,以开发清洁能源、新能源和节能减排产业等为基本内容的绿色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展现出向节能低碳经济转变的良好势头.其中,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如何向低碳经济转移是关键.文章将传统经济模式定义为高碳模式.首先概述高碳经济与低碳经济,对二者的构成指标进行分析;然后对两种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别从产业层面、机制层面与社会层面三大方面予以分析,找出二者不同之处;最后对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进行研究,指出应以产业结构转变为先带动其他层面,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2.期刊论文李慧凤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金融与经济2010(5)工业化、城市化大量消耗化石能源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已威胁到全球的生态平衡,深刻触及到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必由之路.本文在梳理、总结国内外低碳经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中国低碳经济模式的总体框架及实现策略.3.期刊论文张晴低碳经济模式下新兴产业发展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工业所造成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愈发严重,在这种形势下,低碳经济开始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低碳经济模式的引入导致一大批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世界各发达经济体都把发展低碳经济,把发展新能源、新的汽车动力、清洁能源、生物产业等作为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新的增长点.而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要求产业生产力向生态生产力的融合,要求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4.学位论文崔长彬低碳经济模式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2009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解决方法有多种。其中,用市场化方法寻求全球变暖问题的可行解已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并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人们特别是环境学者开始重新从经济、效率、公平、技术诸角度全面审视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迅速为各国所认同并付诸实施。低碳经济就是为了“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威胁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政府采取低碳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是切断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作为市场化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近些年来讨论环境问题时常见的经济学范畴之一。从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认识和探讨碳排放权交易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命题之一,其实质是以市场机制解决或弱化资源配置中的价格扭曲,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市场机制的基础是市场,对象是厂商或产品,其绩效已达成基本共识,并大部分得到验证。虽然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最有效率的污染控制手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但在国内的实施仍然存在某些突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将严重影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加之排放权交易制度在国内还属于探索适应阶段,所以对该制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尤为重要。发达国家取得的经验,对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同时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和饱尝环境问题苦果的中国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本文以总量控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新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的方法为研究工具,对排放权交易中的若干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是分析当前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局限性,并厘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科学整合了绿色技术创新和碳汇林权服务的新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中国控制温室效应、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一、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路径进行了总结和阐述。一、从产权理论入手,对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三、应用博弈论方法对现实市场势力存在条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进行分析,判定市场势力对碳排放权交易的影响方式及结果。认为一定速度的绿色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合理的解决方法。为提出可克服市场势力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进行理论准备。四、在批驳现阶段中国初始碳排放权固定价格出售的基础上,提出初始碳排放权交易无偿分配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克制市场势力的作用机制,从而证明碳排放权无偿分配与绿色技术创新同时运用的合理性。五、在阐述绿色技术创新的成本劣势后,引入森林碳汇服务制度,构建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汇林权和碳排放权交易相互联系、交互促进的控碳体系。其主要创新性成果表现在:一、指出市场势力下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性取决于由绿色技术创新决定的合意环境供给是否能满足公众的环境需求,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二、提出森林碳汇联合体概念并对我国的碳汇服务机制进行了宏观设计。三、提出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控碳体系,主要包括以企业成本最小化为原则的绿色技术创新与购买森林碳汇服务分流选择机制以及在上述机制基础上市场势力条件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无效——有效与初始碳排放权免费分配——拍卖的交互促进机制。5.期刊论文焦方义以低碳经济模式推进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学习与探索2010(2)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后工业文明时代将是低碳经济时代.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工业化所处的阶段不同,但是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树立低碳经济理念,用低碳经济思维谋划本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化道路,这是因为我们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由于二氧化碳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与威胁不会因国家、种族的不同而改变.6.期刊论文姚德文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当代经济2009(24)低碳经济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政府热议的话题,发达国家一般都经历了高碳经济发展工业的阶段,工业文明带来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因此,国际上出现了碳减排的国际合作机制,发展中国家准备加入这些制度安排.本文对低碳经济的由来,定义及发展阶段加以分析后,认为中国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是在相关国际合作制度安排下,利用新技术和新政策发展低碳工业和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发展.7.期刊论文周娜.周福军低碳经济模式下的国有林场发展-北方经贸2010(5)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席卷全球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还没有实现发达国家先进的工业化程度,因此不能时工业进行低碳化提出太过苛刻和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林业特殊的产业性质使其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将会对森林、对林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必将对传统林业管理、林业政策、森林经营等形成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有林场经济发展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能否抓住低碳经济这一机遇,实现自身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对国有林场来说,意义非同小可,以此来实现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我国低碳经济和生态保护作出重要贡献.8.期刊论文王晓娜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环境保护问题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丰富的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资源都很丰富,但由于这些地区经济不发达开发不当造成了当地环境破坏严重,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西部地区政府和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正确评价对环境以及社会所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9.期刊论文魏东.岳杰.WEIDong.YUEJie低碳经济模式下的碳排放权效率探析-山东社会科学2010(8)碳排放权问题的产生源于空间排放资源的稀缺性,根据交易费用理论,发现碳排放权制度存在效率问题.通过降低相关交易费用可以提高碳排放权效率,通过分析碳排放权的功能与效率的关系,得出碳排放权明晰的基本路径--排放权的私有化.10.期刊论文张洪波.陶春晖.庞春雨.刘生军.姜云.ZHANGHong-bo.TAOChun-hui.PANGChun-yu.LIUSheng-jun.JIANGYun基于低碳经济模式的工业园区规划探讨-山西建筑2010,36(27)针对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及发展模式,从内涵的界定和规划设计策略两方面具体阐述了低碳经济模式工业园的系统规划,以期指导国内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本文链接:授权使用:重庆大学(cqdx),授权号:35691d85-4439-4b6d-9504-9e6d00f87ced下载时间:2011年1月16日
本文标题: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策略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4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