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我国民营企业致命的战略失误及预防探讨
我国民营企业命的战略失误及预防探讨摘要:经济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经济规律就会犯战略性错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就会导致全军覆没。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第一代民营企业,之所以殊途同归地走上末路,其根源就在于他们缺乏把握和驾驭经济规律的哲学素养和能力。一个人成就不了一个大事业,却足以让一个大事业毁灭。综合成功企业的经验和失败企业的教训,我们列举出八条可以学习借鉴的策略来帮助决策者增强系统思考的能力,克服企业领导者的决策缺陷。并根据世界企业成长的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中国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十大意识。关键词:民营企业战略失误学习策略领导意识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如南德、巨人、三株、505、太阳神、沈阳飞龙、爱多、秦池、厦新等)不可避免地衰弱了。这竟成为上世纪末中国一个特有的经济现象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第一代民营企业为什么不约而同地走起了下坡路?下一代民营企业又该怎样走?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有的从民营企业的管理机制上找问题,有的把造成败局的原因归咎于某一次决策失误,有的从企业领导人的性格品行上找根源,有的认为都是广告惹的祸,等等。但经过分析研究发现,问题远没有如此简单,而是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为了尽最大限度地使企业永葆青春,企业领导者应该学习运用相关的策略,以减少决策失误,并加强修养,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使自己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必备的思想意识。一、中国民营企业为什么衰落中国民营企业究竟为什么殊途同归地走上末路呢?造成这种局面的共同根源、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对各个民营企业衰落的个案分析没有为我们提供这样的答案,不同的因素都导致了同样的失败,这本身就证明这些因素并非它们失败的共同根源。成功的企业个个相似,失败的企业却各有各的不幸,中国民营企业各自衰落的种种不幸因素,构成了它们失败的个性,但是,它们必定还有共同的根源,否则,单由这些个性,决不可能使它们整体地衰落。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这是一个大变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意味着旧体制可以打破,新秩序尚未建立,意味着实践可以先行,可以大胆地试,可以边摸索,边立规矩;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对素质较低的社会边缘人群恰好历史地处在了经济大潮的心脏地带,社会精英人群则远离经济大潮,加之人们观念的转变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慢过程,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早期实业界同时又是一个人才的无竞争领域;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伊始,未被开发的市场却又无限广大,到处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其中蕴藏着十分巨大的超额利润。这是政治家为实业家提供的免费午餐,这是一个百年未遇、千载难逢的商机。未必真有超凡胆魄和远见卓识,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市场经济前沿地带的捷足先登者,得到了这一历史性机遇的恩赐。从而使他们率先成了我们曾经津津乐道的“万元户”、“大款”和“大富豪”等等,他们所领导的企业则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成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南德、巨人、三株、505、太阳神、沈阳飞龙、爱多、秦池、厦新等,先后横空出世,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天空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耀眼明珠。这一时代所造就的企业奇迹,即使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蔚为壮观和绝无仅有的。这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崛起的深刻社会历史根源。但是,我们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还误以为全是因为自己真有什么非凡的本事,从而为日后的衰落埋下了祸根。但是,历史性的机遇毕竟是历史性的,不可能是不落的太阳,超额利润终究是要被平均化的。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了,该“放”的都已经“放”过了,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日臻完善,新的法规逐步建立起来了,政策性效应行将消失殆尽,企业家的操作空间有了新规矩的制约;而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精英阶层纷纷“下海”,原来庞大的市场被迅速瓜分完毕,加之高素质人才的加盟,商海已不是无人竞争的领域,商战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捞鱼赚钱已经越来越难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民营企业的整体“衰落”,其利润率和发展速度的下降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对发展战略作出未雨绸缪式的调整,恰恰相反,却采取了背道而驰的继续扩张的发展战略,而当经济高潮转衰已成定局甚至部分企业衰落已成事实之后又不懂得作亡羊补牢式的调整发展战略,以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即使是在“巨人”衰落之后,如果其它企业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从而采取正确的战略措施,那也不致于会有那么多企业步其后尘接踵而去。这种基于错误认识基础上的战略性失误导致了大批企业全军覆没式的衰落,这是另一种衰落,是甚于平均衰落幅度的衰落。只有那些对这一历史转型时期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能够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并进行及时调整或虽没有清醒的认识,但其行事方式恰好符合这一历史必然性的企业才能保持长盛不衰。“巨人集团”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从它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巨人集团迅猛发展之时,正值中国经济进入改革开放后第二轮高速增长阶段(1991年下半年至1993年下半年),但其负责人显然没有认识到这种高速增长的“历史”性质,智囊们更是给他打气鼓劲,纷纷献计献策,要让他当李嘉诚,成为世界华人首富。于是,巨人集团在经济高潮盛极应该采取收缩战略的时候反而采取了极度扩张的发展战略,走了一条步步惊险,着着悬空的险棋。首先,价值50亿元、珠海市最高的巨人大厦项目被策划出来了。巨人当然不会有50亿元资金可盖楼,它采取的是利用形象广告的优势、预售楼花的办法。而巨人大厦预售楼花所得款项却并没有用于盖楼,而是用作了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开发和它的市场开拓。然后又把巨人集团总部办公楼抵押给银行贷了款,贷款也被用在了这些保健品的开发上。于是,“巨人脑黄金”被开发出来了,“巨不肥”、“巨人吃饭香”等继脑黄金之后据说有上百种之多的各式保健品被开发出来了。但为了早日成为李嘉诚,钱不能不用在刀刃上,因此,巨人不能花钱去建生产这些保健品的工厂,它只需要委托其它厂家去加工就可以了,而且加工费也没有必要先付,欠着厂家。就这样,整个经济运行一环紧扣一环,弦被绷得紧紧的,整个巨人集团的根基则被架得空空的,其负责人把自己定位在了走钢丝的杂技演员的位置上。1993年下半年,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来处理从1991年启动的这轮经济增长中的泡沫现象,以软着陆为标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新时期,经济转型时期的历史性机遇宣告结束。市场销售立即滑坡,回款额急剧下降,链条的最后一环终于断裂,拖欠的加工费无法按时兑付,加工厂家的债权人首先上门讨债;由于同样的原因,巨人大厦仍是空中楼阁,过了时限交不起楼,买了楼花的业主要楼没有,也追债上门;银行贷款到期未还,自然要封帐号。巨人集团就这样陷入了重重债务危机之中,终至破产倒闭。经济规律全然不管你的身份地位,不顾你的昔日辉煌,一点面子也不给。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中国大地到处传诵着一些白手发家的神奇故事:某某用借来的几百元或几千元启动资金,在短短的几年内竟奇迹般地一跃而成为身价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大富豪。这正是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的真实写照,是天赐良机使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轻松过关斩将,迅速积累起连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庞大财富,登上了成功宝鼎。但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把历史性的机遇当作了无边无际的商机,他们欣喜若狂,以为天下真有不散的免费午餐,真有不落的太阳,不醒的梦,往往到了夕阳西下之时还沉浸在昨夜的温柔梦乡里不肯醒来,继续他们那改革开放早期、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思维定势和操作惯性,其不信邪的勇气可嘉,但与经济规律硬碰,摔坏的必定是自己。董建华在任香港“特首”之前,许多年轻人不会知道他是何许人,而其父亲董浩云则更是鲜为人知了。提起船王,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包玉刚,绝不会与董浩云或董建华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怎能想到,董浩云曾经是比包玉刚出道更早、名气更大的世界级华人船王。对一条经济规律的不同判断和应对策略,使两人的船王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航运业盛极而衰,世界级船王董浩云没有看清这一形势,他被繁荣的假象所迷惑,逆流而上,增加投资,大肆扩张船队,正是在这时,他还向日本订造了世界上第一大的超级油轮,一心要巩固他的世界船王地位。而包玉刚则早在七十年代便决定激流勇退,上岸分散经营了并于1980年和1985年两次由女婿吴光正成功收购老牌英资“九龙仓”和英资“四大行”之一的“会德丰”,以创造世界经济史上商战经典的方式,完成了战略性转移。果然好景不长,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航运业出现了全行业的不景气,董氏家族陷入了几乎是全军覆没的困境,当此之时,董建华临危赴任,他卧薪尝胆,历经长达八年的大手笔债务重组,得到汇丰银行38亿港元贷款和霍英东11亿港币的援助,才使董氏集团起死回生,董建华也因此在香港商界名声大振。但是,经此挫折,董氏家族已元气大伤,董浩云与包玉刚的船王地位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包玉刚连年位居香港十大富豪之列,按其家族的市值计算,1995年名列香港十大富豪第7位,总值132亿港币,其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会德丰”、“九龙仓”等,总市值近千亿港币,若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财富,家产更是惊人。而董建华的身家“东方海外”的总市值约24亿港元,只有包玉刚的一个零头了。经济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经济规律就会犯战略性错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就会导致全军覆没。董浩云当年所犯的正是这样的错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所犯的也是这样的错误,错误的根源则在于他们缺乏把握和驾驭经济规律的哲学素养和能力。做小生意凭经验,中等生意用各种部门科学,做大生意就要靠哲学了,否则,只要你还没有离开生意场,无论有多少钱都不是你的,怎么上去还会怎么下来。综上所述,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发展战略失误;之所以产生发展战略的失误,则是源于对经济转型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性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将这种历史性永恒化了;之所以没有正确的认识,又是源于企业家们在经济事务中的不成熟性,在经济行为中的不成熟性,使之未能深刻地把握经济规律特别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规律,从而在经济高潮之时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能及时控制投资风险,对经济低潮进行未雨绸缪式的防范,以致低潮一旦来临,失却相应的抵御能力而陷入困境。这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整体衰落的共同根源。二、如何克服领导者的决策缺陷就像人们今天仍可看到的那样,一个事业的成功,一定是一群人努力的成果,如楚汉相争中汉军的胜利,贞观之治以及唐玄宗统治期间的前期繁荣。但是一个事业的失败,至少是它失败的转折点,却往往只归咎于一个人。一个人成就不了一下大事业,却足以让一个大事业毁灭,尤其是当一个处于权力顶峰的人从精神上松懈下来,在眼界上开阔不了,或在脾气上执拗起来的时候。这就必然引申出如何避免企业领导者的决策缺陷问题,综合成功企业的经验和失败企业的教训,我们列举出八条可学习借鉴的的策略来帮助决策者增强系统思考的能力,克服民营企业领导者的决策缺陷。1、建立安全感如果能够增强心理安全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正常平稳的心态,不因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就怀疑和否定自己,将有效地提高领导者接受挑战和开放心态的能力。培养心理安全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常倾听“内心的声音”并对自身的缺陷进行积极、深入的反思,对于培养自知自觉和心理安全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领导印度实现独立自治的“圣雄”甘地,在青年时代非常腼腆和羞涩。他在英国留学期间参加了当地的素食协会,然而每次聚会发言时,总感觉自己“说不出话来”,“不知道怎样表达意见”。好几次他克服羞涩和怯场的尝试都以尴尬结束。甘地反思了自己的这一“缺点”并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天生的羞涩和讲话犹豫固然时常闹笑话,但又何尝不是一个优点呢?“它的最大好处是使我讲话简练,并使我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约束自己思想的好习惯”,“我会衡量自己的话该不该说,以怎样的方式说出来”;而且,“这种习惯使我节约了不少时间,而且避免了很多差错。”这样想法并不是阿Q精神,相反,甘地从实践经验中得知,沉默是信奉真理的人进行精神考验的一种方式。正是通过
本文标题:我国民营企业致命的战略失误及预防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4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