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业达标]1.如图是北京故宫乾清门西的一处平房,这里曾经是清朝军机处的所在地。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故选C项。解析2.康熙帝统治时期,虽然被称为“康熙盛世”,但中国社会是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对这一形势概括准确的是()A.旭日东升B.落日余晖C.乌云密布D.雨过天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被称为‘康熙盛世’,但中国社会是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可以得出“落日余晖”的论断,故B项正确。答案解析3.法国学者伏尔泰(1694~1778年)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A.贞观之治B.康乾盛世C.开元盛世D.万历年间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伏尔泰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清朝前期。清朝前期的中国,社会安定,人口增长,经济繁荣,符合伏尔泰的评价,故选B项。答案解析4.史料记载,“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由此可见,清朝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涉及广泛C.机构完备,人员精干D.架空内阁,威胁皇权答案B答案解析由材料“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可知军机处涉及事务广泛,故A项错误;由材料“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可知军机处参与政务,涉及内容广泛,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处的事务,而非人员构成,故C项错误;军机处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故D项错误。解析5.“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C.实习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从压制汉人的民族意识发展到对诗文字句望文生义,吹毛求疵,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故选B项。答案解析6.雍正皇帝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奏折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保证政令的畅通与保密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对行政官员的监察答案A解析密折制度的实行使朝政操作黑箱化,加强了皇权,故A项正确。保证政令的畅通与保密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提高行政效率是结果而非目的,故C项错误;加强对官员的监察是目的,但加强君主专制才是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7.“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夷,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赞颂的民族英雄是()A.岳飞B.戚继光C.康熙D.郑成功答案D解析材料“驱逐荷夷,一代英雄”是叙述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故选D项。答案解析8.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设府B.委任伯克C.设将军辖区D.设总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可知岛屿指的是台湾。1683年6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渡海,在澎湖海战中获得大胜,郑克塽率臣民降清。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故选A项。答案解析9.雅克萨之战(1685~1688年)是17世纪晚期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最终中国取得了胜利。该事件说明()A.先进制度是反侵略战争胜利的保障B.中央集权政府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C.中外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依然保持先进的历史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清前期封建专制制度已落后于世界,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政府有效地集中了力量,沉痛地打击了沙俄侵略者,维护了国家主权,故B项正确;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清朝中国已逐渐落后于世界,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10.“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是明清两代对哪里的称呼()A.钓鱼岛B.辽东半岛C.海南岛D.南海诸岛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许多历史地理著作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称为“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万里长沙”等。故选D项。答案解析11.下列事件中,属于清政府打击分裂势力,巩固国家统一的是()A.雅克萨之战B.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C.戚继光抗倭D.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克萨之战发生于中俄之间;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发生于中荷之间;戚继光抗倭发生于中日之间,这三者都属于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典型代表。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发生于乾隆帝时期,属于中国政府打击分裂势力,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故选D项。答案解析12.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A.因地制宜的管理B.中央集权的加强C.专制主义的削弱D.地缘政治的特点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制度,说明清朝依据新疆与西藏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故A项正确。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民政根据维吾尔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可知新疆具有一定自治权与独立性,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无关专制主义内容,故C项错误;地缘政治主要是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因而国内对民族区域的管理谈不上是地缘政治,故D项错误。解析13.观察下图。清朝前期平定准噶尔叛乱,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下列序号所示区域与这一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坐大,占据天山南北。清军与其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乾隆年间将其彻底击败。故选B项。答案解析14.某中学的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主题为“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研究性学习,为此同学们搜集了下表所示材料。据此判断,清代部分①处应填入()历代王朝对某部分边疆的管辖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唐代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代①A.驻藏大臣B.伊犁将军C.宣慰司D.奴儿干都司答案B答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代在新疆地区设置了伊犁将军。故选B项。解析15.元朝设立宣政院,清朝册封“达赖喇嘛”,其共同意义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地方权力C.抵御外来入侵D.维护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元朝设立宣政院,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清朝册封“达赖喇嘛”也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故选D项。答案解析16.“初称蒙古衙门,崇德三年(1638年)更名,后随着清廷全国政权的建立,更为总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这一机构()A.地位与六部等同B.名为军机处C.设立于康熙时期D.主管“十三行”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是理藩院,其地位与六部等同,故选A项,排除B项;康熙是清廷入关后的皇帝,而材料指出该机构在1638年更名,故这一机构,早在入关前就已经建立了,故排除C项;十三行为特许贸易商行,与少数民族事务无关,故排除D项。解析17.清嘉庆四年,有官员上疏说:“教匪滋扰,始于湖北宜都聂杰人,实自武昌府同知常丹葵苛虐逼迫而起。当教匪齐麟等正法于襄阳,匪徒各皆敛戢。”此处的“教匪”是指()A.黄巾军B.白莲教C.基督教D.大顺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清嘉庆四年”,可知这是清代中期的起义,故为白莲教。故选B项。答案解析18.下图是根据清朝前期广东海关税收收入情况所绘制的示意图。该图表明清朝前期()A.对外政策的改变B.对外贸易的发展C.小农经济的衰退D.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B答案解析图中信息反映了清朝前期广东海关关税收入呈现出上升趋势,体现了清前期对外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政府长期实行海禁政策,故排除A项;清朝前期小农经济仍在发展,故C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D项错误。解析19.康熙年间,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自海边的渔民、乡民,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摆卖鱼虾、桨橹等商品的圩市,房屋店铺逐渐成行成市,称为“移民市”。后来清廷为安抚民心,改“移”为“宜”,并刻“宜民市”石匾(如下图)。宜民市的设置源于()A.南方工商业市镇全面繁荣B.康熙帝重视缓和满汉矛盾C.闭关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D.广州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并非是全面繁荣,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渔民的迁入,不是满汉之间的移民,故B项错误;材料中“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自海边的渔民、乡民”说明由于实行闭关政策,导致渔民内迁,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广州的经济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20.十三行商人与两淮盐商、山陕商人一同,被称为清代中国的三大商人集团。十三行商人的经营活动主要集中于()A.杭州B.广州C.苏州D.北京答案B解析清朝起初指定4所城市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1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故选B项。答案解析[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这说明()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D.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答案D答案解析军机大臣参与决策,但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属于皇帝,故A项错误;材料中内阁和军机处各司其责,内阁没有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中内阁和军机处各司其责,没有体现出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可知,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故D项正确。解析2.在《清世宗实录》内,雍正十年以前谕旨的发布途径,多为“谕内阁”及“谕议政王大臣、谕大学士等”,雍正十年以后则常“谕办理军机大臣等”,不少于“谕内阁”的次数。这一变化表明()A.清廷内部矛盾尖锐B.皇帝决策更好执行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军机处地位的上升答案D答案解析材料体现了清朝雍正年间谕旨的发布途径发生变化,军机处发布谕旨的次数逐渐超过内阁,说明军机处在政治机构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清政府内部矛盾尖锐,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军机处更多地发布谕旨,不能说明军机处发布谕旨就能更好地执行皇帝决策,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军机处更多地发布谕旨,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解析3.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反映了清朝()A.皇权专制空前强化B.中央政府机构重叠C.中枢权力机构扩大化D.行政效率大大提高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机构的重叠,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枢权力机构的扩大,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解析4.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珍藏于西藏拉萨大昭寺的“金瓶”。此文物见证了()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B.明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C.西藏开始归属中央版图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答案D解析图片为“金奔巴瓶”,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人选必须由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这一措施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故选D项。A项发生于唐朝;西藏属于民族关系,“对外”说法错误,排除B项;C项发生于元朝,排除。答案解析5.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
本文标题:2019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50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