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华罗庚课件 粤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传记5华罗庚学国学1.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也就可以不违背道了啊!”【品悟】博学知礼,是成为君子的基本要求。读书人要自觉用礼来约束自己,不背离真理,不迷失本性,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良知,方可成大事。2.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译文】孔子说:“贫穷而不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品悟】贫穷则须更加奋发努力,而不是怨天尤人;富当戒骄戒躁,谦和恬静,方可无往而不乐。3.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值得告诉他而没有说,就有可能失掉人才;不值得告诉他却对他说了,属于说话冒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发掘人才的机会,又不说错话。”【品悟】语言沟通的真谛就在于说与不说之间,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夯基础一、作者名片顾迈男,曾名顾迈南,新华社专职科学记者。1931年11月生于山东章丘。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量新闻、长篇通讯和特写著称,而且被国内外报纸广泛采用。与人合作写了6集电视连续剧《华罗庚》,出版专著《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两弹元勋邓稼先》《非凡的智慧人生——著名科学家采访记》等。二、背景剖析本文选自《中国当代科学家传(第一辑)》。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他是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上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获得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的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三、知识链接人物传记,属于文学性传记,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不过其基本人物和情节必须符合真实性原则。可以运用想象手法,来恢复其失落的事件环节或细节。其文体特点是:1.真实性,实事求是,感情真诚坦率。注意理解文学性传记中的“艺术真实”(虚构符合人物性格的再创造)。2.通俗性,表达简明易懂,语言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有文学色彩。3.褒贬鲜明,作者的感情倾向鲜明。四、识记字音1.字音辨识(1)单音字。署.名()鼻涕.()怜悯.()简明扼.要()追溯.()停滞.()金瓯.()一拐一瘸.()商榷.()撰.写()陶冶.()置若罔.闻()(2)多音字。①剥剥夺()剥花生()②症伤寒症()症结()③蔓蔓延()瓜蔓()答案:(1)shǔtìmǐnèsùzhìōuquéquèzhuànyěwǎnɡ(2)①bō/bāo②zhènɡ/zhēnɡ③màn/wàn2.字形辨认(1)瘟yì()病mò()(2)记zhànɡ()明火执zhànɡ()(3)fēi()页fēi()红fēi()声fěi()恻(4)勤能补zhuō()相形见chù()duōduō()逼人罢chù()百家答案:(1)疫殁(2)账仗(3)扉绯蜚悱(4)拙绌咄咄黜五、正确理解词语惨淡:①形容苦费心力。②暗淡无色。③凄凉,萧条,不景气。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秘(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蜚声:扬名。金瓯:金属的盆盂之类,这里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鹯(zhān):古书上指一种似鹞鹰的猛禽。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如获至宝:好像获得最好的宝贝一样。商榷:商讨。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后来用“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著者、出版者等项内容的一页。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从开头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倒叙。作用是写华罗庚挑战权威,引起读者的兴趣。阅读“艰苦自学的青年时找”部分,回答问题。2.本部分第3段引用华罗庚的诗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方面表现了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说明“天才来自勤奋”这一道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良好的语言素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已成名言警句。引用华罗庚的诗,意在表现这一部分的主题,为下文写华罗庚青年时代的艰苦自学做铺垫。3.本部分第6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华罗庚对数学的痴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罗呆子”的绰号从正面形象地刻画出华罗庚痴迷数学的特点;父亲的气急烧书,则从侧面表现出华罗庚念书的痴迷程度。4.写华罗庚年轻时留下残疾,对人物的刻画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里是设置悬念,同时写逆境更能体现华罗庚自学成才的艰苦和努力。阅读“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部分,回答问题。5.试说说“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在这方面他一直得到熊庆来的鼓励”两句话中的“只有”和“一直”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只有”有强调意味,说明华罗庚虽然年轻,但已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一直”说明从来如此,熊庆来对华罗庚的鼓励,是华罗庚数论研究的又一动力。6.作者为什么要交代“1937年夏天,日本全面侵犯中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华罗庚留学回国时所面临的历史大背景,为下文写他搞研究的艰苦作铺垫,也是为了体现他的爱国心。阅读“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部分,回答问题。7.华罗庚给留美的中国学生的公开信体现了华罗庚的什么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回扣了上一部分他自己对出国的看法。爱国不是喊口号,爱国是实实在在的,是对祖国血浓于水的一种情感,是任何条件都不能换走的一种情感。文中引用了华罗庚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的公开信,公开信采用了借代、借用、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酣畅淋漓地表现其爱国热情和赤子之心。8.华罗庚回国三十年来所任职务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说明了华罗庚对中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在数学科学领域的地位很高。9.引用国际性数学杂志《数学评论》评价《数论导引》的话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数学评论》的评价真实有据地表现出华罗庚《数论导引》一书在国际上的巨大成就。10.最后一段用华罗庚的人生警诫作结有何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华罗庚的人生警诫作结,真实地表现了华罗庚“从实以终”献身科学的精神。读罢,令人深思回味,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11.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具有一种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国家受辱的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华罗庚对“金瓯半缺时”的国破家亡现状和“狐虎满街走,鹰鹯扑地飞”的现实表现出愤慨和忧虑。(2)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放弃美国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带领全家回国,他说,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为了个人出路,“我们应当回去”。(3)数学下乡。1958年以后,华罗庚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运筹学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文章设置小标题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章设置小标题一是突出了华罗庚一生求学、治学、投身国家建设等主要事件;二是遵循了时间顺序;三是每一个小标题都很好地统领了所辖部分的内容,使整篇文章纲举目张、眉目清晰,结构一目了然。2.请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既从不同侧面烘托和丰富了传主的勤奋努力、拼搏进取、献身科学、爱国爱党的思想品质,表现了华罗庚作为一个数学家的文学兴趣和古文修养,又使文章具有一种古雅的韵味。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第一处表达了华罗庚强调人要埋头苦干的思想,他认为“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智力不足。正是依靠这个,华罗庚才做出了一番成就。第二处鲜明地表达了华罗庚对国土受侵、敌人横行霸道的满腔的愤慨,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第三处极好地表现了华罗庚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兴奋心情,表现了这位科学家把为国为人民服务当作乐事的高尚情操。第四处表达了自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喜悦心情。华罗庚一生,几次写入党申请书,之前都没被批准,直到1979年已近古稀之年,才被批准,他自然是十分高兴。从中也可看出这位科学家对党忠心耿耿。3.这篇传记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以时间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华罗庚形象。文章涉及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由一条时间线索串联起来,文章的脉络显得非常清晰。一、内容梳理二、主旨把握作者通过“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三部分的记叙,表现了华罗庚执着于数学事业,有刻苦自学的顽强毅力,更表现了他献身祖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国家、民族、人民服务的崇高的爱国精神。三、艺术特色1.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相结合来安排组织材料。传主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可写之处很多,材料的组织与安排显得很重要。本文主要是通过两条线的交织来安排材料的:其一是按时间顺序将人物的一生分成若干阶段;其二是在每个阶段中既安排时间的推移又通过空间顺序给人物安排不同的活动空间。两条线相互交织,从而将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正面记叙与侧面评价相结合。华罗庚的成就与贡献是辉煌的,作者除了直接记叙人物的言行之外,还通过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评价来表现华罗庚对数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这种侧面的评价较之作者的直接叙述,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对于表现人物形象也更具深度。3.恰当的引用,生动而“信而有征”。文中有多处引用,主要是华罗庚的诗作及言论,也有他人的回忆、评论等,这些材料使本已成为“历史”的人物经历变得鲜活起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避免了平淡与枯燥。4.语言准确、质朴、生动、形象。文章介绍的
本文标题: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华罗庚课件 粤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51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