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年高中语文 9 短新闻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学国学1.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菜根谭》【译文】在人生之路走不通的地方,要知道退让一步的道理;在走得过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给予人家三分的便利。【评说】为人不能处处争强好胜,难行的地方退一步会海阔天空;人生得意时,应把功劳让给别人一些,不能得意忘形。2.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菜根谭》【译文】对别人有恩不应总记挂在心,有对不住别人的事则应时时反省;别人对我有恩惠不能不牢记心中,别人对我有过则应忘掉。【评说】为人不斤斤计较,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记别人的好处,一切矛盾就会化解,人际关系就和谐,世间就太平了。一、作者名片周婷、杨兴,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这四位记者通力合作,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文章,真实、准确地描绘了盛大庄严的香港主权交接仪式。罗森塔尔(1922—2006),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后到美国求学并加入美国国籍。1944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自1977年起任《纽约时报》执行主编,为巩固该报在美国新闻业中的重要地位立下了功劳。1986年卸任后,他又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为美国各大报纸撰稿,直到2004年才搁笔。二、背景介绍《别了,“不列颠尼亚”》1997年7月1日的中国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作者们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970年12月7日,正在华沙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献花圈。当勃兰特伫立凝视一幅幅精美清晰的受难者的浮雕时,突然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1985年,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发表了著名讲话:“德国应明确承认战争罪责。”1995年1月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50周年之际,德国总统赫尔佐克访问奥斯维辛,再次为德国纳粹的侵略暴行向波兰人民请求宽恕。三、文学常识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新闻的类型尽管有多种,但有其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简明性。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后两者是其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一、识记字音1.单音字婆娑.()颠.倒()嬉.笑()沼.泽()纳粹.()雏.菊()窒.息()步履.()祷.告()2.多音字接载.()记载.()停泊.()湖泊.()折.磨()折.本()折.腾()塞.进()要塞.()塞.责()剥.光()剥.皮()新鲜.()鲜.为人知()答案:1.suōdiānxīzhǎocuìchúzhìlǚdǎo2.zài/zǎibó/pōzhé/shé/zhēsāi/sài/sèbō/bāoxiān/xiǎn二、按拼音填字组词piāo()扬piāo()窃fén()烧贪lán()chè()底qī()茶旗ɡān()揭ɡān()而起秸ɡǎn()纳cuì()憔cuì()鞠躬尽cuì()答案:飘/剽焚/婪彻/沏杆/竿/秆粹/悴/瘁三、辨析词语1.邻近/临近(1)春节________了,节日的气氛浓了。(2)我国东部跟朝鲜接壤,跟日本________。[辨析]“邻近”,表示两地接近,无参照意味。“临近”,表示时间、地区靠近,接近。2.消失/消逝(1)一抹残霞渐渐在天边________。(2)瞬间,一颗流星从空中________了。[辨析]“消失”,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强调过程。“消逝”,指事物没有了,强调结果。3.注视/凝视(1)双方都密切________着这场球赛的发展趋势。(2)他________着深邃的夜空中镶嵌着的一颗颗星星,思绪万端。[辨析]“注视”,着重指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地看,也指从侧面或暗中注意观察。对象除了人或具体的东西之外,还可以是抽象的、变动的事物。“凝视”,着重指带着某种神情,长时间地聚精会神地看某一点,对象是人或具体的静止的东西。答案:1.(1)临近(2)邻近2.(1)消失(2)消逝3.(1)注视(2)凝视四、积累词语1.凝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掩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婆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引人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窒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凝重:端庄,庄重;(声音)浑厚;浓厚。2.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3.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枝叶扶疏的样子;眼泪下滴的样子。4.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有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5.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一、内容梳理二、课文主旨《别了,“不列颠尼亚”》描写的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天,以英方活动为主的情景。报道借景寓意,含蓄地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无情鞭挞,抒发了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之后炎黄子孙的自信、自豪、振奋的感情。《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以冷静的笔墨叙述了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的见闻和感受,强烈控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法西斯残害人类的滔天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三、艺术特色《别了,“不列颠尼亚”》1.现实场景和历史事实的有机结合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一个现实的场景。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背景材料的引入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2.语言庄重含蓄,借景寓意新闻语言更讲究用语,不同类型的新闻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诙谐,有的庄重,有的含蓄。借景寓意,能够起到意味深长的作用和效果。如“蒙蒙细雨”“雨越下越大”“灯光渐暗”等,都很好地衬托了新闻事件,表达了意味深长的内心情感。因为是写香港回归的新闻,所以既要表现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又不能对英国有讽刺和揶揄的成分,所以很多语言较为含蓄,意味深长。《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双线展开,情、景、事融为一体一方面写奥斯维辛集中营,另一方面写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和心情。作者匠心独运、巧妙安排,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主题。2.纯客观的笔触写自己主观的感受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完全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在文章中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本文作者把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这样,作者虽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愤懑,达到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灵的效果。3.运用对照和反衬手法例如:“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本句反衬并与“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形成对照。篇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一、阅读第1段,回答问题本段话开头用了“最后”一词,如何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最后”一词表明了这次降旗仪式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英国米字旗再也不会从这里升起,中国政府将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时刻到来了,这是值得庆贺的大事。虽着墨不多,但意义深远。二、阅读2~1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场景二:下午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的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国国旗升起。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离开香港。2.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香港曾受英国殖民统治,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3.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外,“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4.文中三次写到降旗,各有什么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次降旗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这标志着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第二次降旗是香港岛上的每天一度的降旗,这面旗的降下,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三次降旗是写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易帜,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它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篇目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阅读1~4段,回答下列问题1.第1段中,为什么眼前“阳光明媚温暖”的景象是“最可怕的事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说的是反语。美好的景象与布热金卡的历史是极不相配的。历史上的布热金卡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充满了恐怖、阴森的气氛,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而如今这个曾经充满罪恶的地方却充满着朝气与生机,因此感到“可怕”。2.结合第2段分析运用排比手法的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了对法西斯不可遏制的憎恨之情。四个“不该”、两个“永远”突出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痛恨之情。二、阅读5~15段,回答下列问题1.第5段文字
本文标题:2019年高中语文 9 短新闻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51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