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1年高中语文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_词语_实词虚词_练习(26)
1实词虚词课后练习(26)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受到民众欢迎的平价药店________了传统的药品销售流通模式。别的药店的流通模式是从厂家到各级批发商和代理商,再到零售药店;平价药店则是直接从厂家和大型批发商那里进货,并采用现金结账的________。这就大大________了中间环节,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也就能给出更低的药价。A.打破 方式 减少 B.打击 方式 缩减C.打击 形式 减少D.打破 形式 缩减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B.减轻学生负担,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人人都要关心。C.这一考古发现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引起史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关注。D.做出这个决定,不但是我个人的意见,我不过提了些供大家参考的建议。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最近举行的全国人代会上,有一部分代表强烈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学术腐败。②美国12月19日指责伊拉克在其武器报告中撒谎,美英随时对伊拉克动武引起世人的。③姚明,这位身高2米26的篮球明星,在NBA比赛场上的杰出表现,令记者和在场的许多球迷。A.抑止关注佩服B.遏制关切折服C.遏制关注折服D.抑止关切佩服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________,满心________,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②如果你景仰皇帝,可以到禁宫周围散步,________你自己也是一个皇帝。③仙山琼阁,奇花异草,恰似________。A.幻视 幻觉 幻想 幻境B.幻境 幻想 幻视 幻觉C.幻觉 幻视 幻境 幻想D.幻想 幻境 幻觉 幻视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①张艺谋的团队过于 历史细节的真实,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缶”阵根本无法让人联想到“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的那种“缶”。②王维那些满是绿意的田园诗意境 ,让她骚动的心顿然归于 。③堪称国宝的青铜四羊方尊其实并未损毁,一直为这几位古董商人所 ,日本人毫不知情。A.忽视 安宁 宁静 暗藏B.忽略 安宁 宁静 隐藏C.忽视 宁静 安宁 隐藏D.忽略 宁静 安宁 暗藏6.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萦绕(萦回)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陆离光怪(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B.熏风(秋风)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C.奄忽(忽然) 阴霾(霾的通称)前仆后继(前边的人倒下,后面的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D.泫然(眼泪下滴的样子)盲点(眼球后部视网膜上的一点,和黄斑相邻,没有感光细胞,不能接受光的刺激,物体的影像落在这一点上不能引起视觉,比喻不能感受外界信息的地方)树瘿(树瘤) 嘿然(默然)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语文创新教育必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到底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尤其是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体现这一思想,还是一个值得讨论和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B.不少家长认为,让孩子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使用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以致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C.1999年7月9日,北京市供电负荷为439万千瓦,达到夏季供电高峰之最;7月14日,负荷之最竟然被476.1万千瓦改写。D.文化精品不能光叫好不叫座,否则只听专家称赞而百姓不看,也是不能实现社会价值的。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重点打造的年度重点项目,“大型媒体行动——茶叶之路”将首次以重走的方式,探寻在历史中的中俄茶叶贸易盛况,展现中国茶文化巨大魅力。②夜幕降临,在文学作品中多给人的感觉。但现实是,很多人都喜欢夜晚,因为璀璨的美景,常常出现在夜里。③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1日证实,主要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已经装备坦克在3内的重型武器。观察员发现,叙利亚政府军一方在阿勒颇冲突中使用战斗机。A.湮没萧索包括B.淹没萧索包括C.湮没萧条囊括D.淹没萧条囊括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文人与门卫陈吉大文人没有一点文艺范儿。大文人长得五大三粗,方脑袋,小眼睛,长阔嘴,中气极足,声音洪亮,笑起来声音能把房顶上的尘土震落下来。他常穿一件文化汗衫,手持一把老蒲扇,西装短裤,行走在文化局。他人长得黑,又剪了平头,整个儿像一个黑帮人物。郑叔是文化局新聘的门卫,六十多岁,身材瘦小白净,戴一副老花眼镜,衣冠整洁,讲话斯斯文文,一副深有学问的模样,倒与文化局的氛围吻合。郑叔上班时,还不认识大文人,突见一黑汉大摇大摆走进值班室,拿着报纸乱翻一通。郑叔说:“同志,这些是领导的报纸,不要乱动。”大文人蒲扇一摇,笑嘻嘻地说:“不认识我?新来的吧?”郑叔说:“是。恕我眼拙,同志尊姓大名?”大文人哈哈一笑:“去去,别那么酸。文化局不酸的人太少了。”说着拣出一封信,冲郑叔晃了晃,“我的信。”说罢,扬长而去。郑叔目送此人上楼,暗暗发闷:文化局怎么会有此等粗人?后来郑叔一打听,倒吸了口凉气:粗人姓李名单一字喆,官任文艺股长,文化局的一支笔。曾经风靡一时的大戏《爱不爱你》就是他创作的,这戏上过省电视台,他也因此牛逼得不得了,寻常人都不放在眼里。但郑叔总觉得大文人不像文人。不光他这样想,连外面来办事的人也这样看。大文人喜欢下象棋,郑叔正好有此一好。大文人便经常猫在值班室,跟郑叔下棋。外面来办事的,见了郑叔叫领导,口气恭敬。那些送快递的、收废品的、收垃圾的,都去纠缠大文人。大文人也不恼,还安慰忐忑不安的郑叔,说没事没事,一边签字一边哈哈大笑。郑叔见识过他收藏的宝贝。在大文人的办公室,有一扇占据了整个墙面的博古架,高过人头,古色古香,上面摆满了锈的、破的,铜的、铁的、瓷的、木的古玩,大大小小,幽光闪烁。大文人说这些都是他的心血。郑叔看到,只要大文人站在这些古董面前,立即如渊渟岳峙,不容小视,摆弄起那些古董来,简直换了个人,手巧如游花戏蝶,又如拈花少女,有神仙之气。郑叔最常见的,是大文人贴着一只古花瓶,闭目站立,一副醉心聆听的神态。大文人告诉过郑叔:这只古花瓶,是本地梅水窑烧制的,年龄比我们的爷爷的爷爷还老。一次,郑叔送信,又见大文人贴着花瓶,长久不离,终于忍不住问:“你在听什么?”大文人神态恍惚,目光散落在远空:“说了你也不懂。”郑叔的神色一下变僵了,“哼”了一声,大文人回过神来,说:“你别多想,我是怕你不信。”郑叔脸色变成讪笑。大文人叹息一声:“我听到花瓶哭了。”4花瓶会哭?郑叔差点儿笑出来。大文人盯着他说:“郑叔啊,告诉你,一只花瓶,最初它只是一团泥胎,跟我们人胎一样,经过巧匠的摆弄,把它制成毛坯,画工再给它添上色彩,最后把它送进高温的窑里煅烧。经过这些繁琐的工艺后,辗转反复,最终它才获得了生命。也许是一场战争,也许是一次劫难,它就被遗弃埋在地上几百年,挖出来后又被当作垃圾丢弃。直到现在,才遇到我这个知音,让它重见天日。你说,它不委屈吗?它能不哭吗?”郑叔听完停了好大一会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不过,从此以后,他打心底里认为,这个貌似粗工杂役的人,其实是个真正的文人。因为,只有文人才会说这种看似混账实则情理通透的话来啊。(选自《梅州日报》2013年5月8日)1.小说第二段对大文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简要概括大文人的形象特征。3.郑叔认为大文人“是个真正的文人”,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青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九转十八盘,山雨雾中行。②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显得太单薄。③已经布置了的工作,应该认真检查。④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的行为如不停止,将毁掉自己的生存空间。A.曼延未免督促作茧自缚B.蔓延不免敦促玩火自焚C.蔓延未免敦促作茧自缚D.曼延不免督促玩火自焚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打击”,攻击使受挫,使用不当;“打破”,突破原有的纪录、限制、规定或拘束等,符合上下文意思,使用准确无误。“形式”,①事物的形状、结构;②表现内容的方式方法。“方式”,方法和形式。都可以与上文搭配,但“方式”更强调“做事”,使用更加自然。“减少”,减去一部分,可以搭配“环节”。“缩减”,紧缩减少,“缩”的含义与原文意思照应不够妥帖,与“中间环节”搭配不当。2.答案:C解析:A句“即使”所表示的句间关系不当,且与后面的成分搭配不当,应将其改为“尽管”。B句“而是”与前面的“不只是”搭配不当,且不能表示原句中的递进关系,应将其改为“更5是”。D句不是递进关系的复句,“不但”应改为“不单”或“不只”。3.答案:C解析:“遏制”有止住、消除之意,符合语境。“关注”程度较深,符合语境。“折服”语意重些,符合语境。贯穿,有连通之意,合语境4.答案:A解析:幻视:虚幻的视觉。幻觉:没有受到外界刺激而在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出现的虚幻感觉。幻想: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幻境:虚幻缥缈的境界;幻想的境界。5.答案:C解析:忽视:不注意,不重视;忽略:没有注意到。宁静:(环境、心情)安静;安宁:(心情)安定。暗藏:隐藏,隐蔽;隐藏:藏起来不让发现。6.答案:B解析:熏风:和暖的南风7.答案:A解析:B“以致”往往指不好的结果,与原文内容不合;C“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从原文来看,引起这一结果应该是正常的;D“否则”表示“如果不这样”的意思,原文前后两句表并列,“否则”一词可删去。8.答案:A9.答案:1.①勾画出一个肖像言行与众不同、与职业不符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的故事情节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2.①不修边幅;②待人随和;③不穷酸;④懂文化。(意思对即可)3.①大文人是文化局的一支笔,创作了风靡一时的大戏《爱不爱你》。②大文人对艺术有着独特的感受与见解,具有文人情怀和文化自信。(意思对即可)4.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①将大文人与门卫相对比,突出了大文人“粗”的一面,表现他的随意和朴实。②将大文人对待一般文化人和对待普通人相对比,突出大文人不世故,“不酸”的性格。③将大文人的生活上的“粗”,与艺术上的“细”相对比,表现了大文人“真正的文人”的特质。(意思对即可)10.答案:A
本文标题:2021年高中语文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_词语_实词虚词_练习(2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51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