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技工职业技能考试 > 技能培训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1-14章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建议:•1.熟读指导教材,理解、掌握考点,这是基础。•2.复习重点应该放在与实际工作有关、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用到的内容,其他比较虚的东西可以少花一些时间。•3.答题时条理清晰、分点回答,要使用专业概念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概念p2-3超越每个单个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强调一种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具有普遍性的工作过程和方法。是一种用来协助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形成系统的助人方法和行动,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框架。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人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需要和资源个人与环境双重因素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人的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运用社会资源满足需要问题原因:“社会病理”模式问题评估:宏观、中观、微观各层次外在环境特质;不断和连续的评估问题处理: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点生态系统理论(核心概念与工作切入点)p6-8生命周期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及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事件对个人生活产生的意义人际关联与他人联结而建立关系的能力+互惠性的照顾关系能力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做决定+动员环境资源及社会支持角色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角色地位与栖息地物理及社会环境+成员地位适应力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和反应以达到最佳的调和度宏观中观微观个人系统对个人有影响的小群体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环境的品质生活中的问题直接服务:提升个人应对环境压力的能力间接服务:在社区、组织及政策倡导等层面发挥专业功能;动员社区资源以改善弱势群体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品质生态系统理论p8-9(社会工作实务的任务与整合社会工作实务)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内在和外在的资源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可能是伤害,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及社区的理想和抱负,因为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是巨大的,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期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优势视角p10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强调扩大服务对象能力和优势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视服务对象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将个人的精神指向一直受到剥夺和压制的人群增能理论p10内外影响力范式社会功能发挥生命周期理论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分析范式p11内部力量个人各种力量的交互作用导致的行为外部力量个人内在的动机以及在个人内部动机下产生的行为所有对个人行为施加了影响的外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社会工作的目的:增强人们和群体及社区的社会功能工作焦点:恢复和增强社会功能着眼点: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上的表现社会工作关心的核心问题:对发挥角色功能的威胁社会工作者:分析社会关系,与服务对象一道寻找方法,消除干扰功能发挥的因素,是他们之间的各种联系变得更加理想社会功能发挥p12生命周期理论p13人的发展都要经过几个普遍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逐步攀升的,是成长的社会工会工作实务要求有系统的、全面的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p13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非正式(自然)的资源系统: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正式的资源系统:群团组织:工作单位、各种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社会性资源: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等人在资源系统中的互动;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社会的公共问题以个人问题为基础;将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社会问题对个人反映和演绎出来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运用综合方法工作过程阶段化工作任务阶段化整合的价值观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p16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p17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p19-21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使潜在服务对象变成现实服务对象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出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需要改变的不只是服务对象系统行动系统的规模或组成只有在确立了改变的目标系统后才能确定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系统工作需要掌握更专门化的知识组织也是一个系统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的情况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p22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评估结案预估计划介入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p24-26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了解服务对象的类型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1、主动求助的2、他人转介的3、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的1、自愿型服务对象2、非自愿型服务对象3、不自愿或被强制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接案的步骤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面谈收集资料1、资料准备2、拟定面谈提纲1、面谈的目的2、面谈的主要任务3、面谈的技巧4、面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2、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初步预估接案的核心技巧p26-33建立专业关系决定工作进程拟定初步的服务协议1、同感2、诚恳3、温暖与尊重4、积极主动1、终结服务2、转介其他服务3、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接案应注意的事项p34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p33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社会文化因素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预估的目的p36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预估的任务p37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理解服务对象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预估的特点p37-38持续性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行动取向有可识别的步骤渗透了专业判断有局限预估的原则p38-39个别化原则合作原则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预估的基本步骤p39-43收集资料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1、个人资料的收集2、环境资料的收集3、交互作用4、收集资料的方法1、排列次序2、发现3、识别4、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认定问题撰写预估报告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2、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的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4、探究服务对象问题的得不到解决的原因5、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1、撰写预估报告应注意的事项2、预估报告的结构预估的主要方法p44-52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运用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及运用社会生态系统图方法社会网络分析1、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料2、服务对象关心的事项、需要、与需要相关的问题,这些事项的发展过程3、服务对象现在的能力和限制等1、描述家庭的历史2、提供有关家庭婚姻、死亡、家庭成员所处的地位和位置、家庭结构等与服务对象有关的简要信息3、包含家庭几个不同世代关系的资料;提供社会工作者有关家庭关系、资料、服务对象问题与家庭间关系等方面资料1、描述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2、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服务对象与这些系统的关系3、勾勒出系统间的交流4、呈现可使用资源的相关信息1、由服务对象找出他们支持网络的成员2、将支持网络成员和他们所提供的支持按其所回应的具体问题进行分类3、由服务对象描述他们如何看待所获得的这些支持服务计划的构成p53-57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协同工作的合作者介入策略关注的问题与对象目的和目标服务计划1、制定目标的要求2、目标的类型3、制定目标的意义个人、家庭、小组/群体、组织、社区多层次介入家庭、朋友、邻居、同辈团体及社区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p57-58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要能够总结与度量,以为评估打好基础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p58-64设定目的和目标构建行动计划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利弊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1、选择介入系统:直接/间接2、选择行动内容:危机干预、资源整合、经济援助、专业咨询签订服务协议1、服务协议的内容:目的目标,角色任务,步骤方法技巧,期望结果2、社会工作过服务协议的特点与制定原则:明确性、得到认可、具有弹性、具有实用性3、服务协议的形式:书面协议/口头协议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p65-67签订协议的过程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会谈协议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协议介入策略和行动协议介入目的和目标1、认定服务对问题的看法2、与服务对象讨论对问题的看法3、描述介入工作要解决的问题4、确定目的和目标并说明行动的具体策略5、总结和强调协议的主要内容介入是有计划、有目标的行动干预是介入的核心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介入的特点p67-68介入的分类p68直接介入(也称为社会工作的直接实践)间接介入(也称为社会工作的间接实践)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p69-70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个别化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瞄准服务目标考虑经济效益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p70-73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进行危机介入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调解行动运用影响力1、帮助服务对象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已达到改变的目标2、帮助服务对象运用现有的外部资源1、将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功能上2、帮助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支持3、介入目标要现实4、担任教导角色1、介入目标2、服务对象的情况3、资源和设备的配合1、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进行接触2、协助环境系统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3、协助双方界定共同目标1、诱导2、劝导3、利用关系4、利用环境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p73-75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协调和连接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制订计划创新资源改变环境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1.识别谁是有影响力的人2、与“有影响力”的人建立关系、与服务对象一道工作的技巧3、说服和游说、令人信服的陈述和表达的技巧4、把握工作目标的技巧1、团结不同专业的服务人员以实现共同目标2、了解各方的不同观点,协助建立共同目标3、识别各专业的长处和差别,划分职责4、与各方沟通了解情况,为有效协调打下基础5、协调前广泛收集资料,提高协调效率,减少协调成本1、控制规模,使之在可以管理的范围内2、争取机构和社区的支持3、设立必要的组织以承担工作4、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依计划的性质而定1、在了解评估机构的基础上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2、全员参与3、以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方法推行改变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反思进行社会工作研究监督介入工作进度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巩固改变成果社会问责向服务对象做出
本文标题:技能培训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1-14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514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