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形成这些问题有其自然原因,但是主要是巨大的人口压力,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造成的。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国家和政府已经下定决心整治生态环境。浅析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一、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等)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1.自然原因(1)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2)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3)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4)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5)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2.根据区域特点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如参照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亚马孙雨林的保护等的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问题,提出类似的且有针对性的措施。三、我国主要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区域生态问题、发展障碍形成原因整治措施东北地区①黑土开垦后,土壤遭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②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恶化;③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②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②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区域生态问题、发展障碍形成原因整治措施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②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①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②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区域生态问题、发展障碍形成原因整治措施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区域生态问题、发展障碍形成原因整治措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②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①消除贫困;②早期预警;③生物固沙、沙障固沙四、我国主要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例析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因素特点或影响自然因素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地形地处过渡带,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土壤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影响因素特点或影响人为因素过度樵采、毁林开荒植被破坏(水蚀、风蚀)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破坏林草植被开矿开挖露天煤矿破坏植被,形成新的物源河道滩地开矿泥沙入河(2)水土流失的危害:对黄土高原地区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对黄河及下游地区使大量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地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②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下表所示:措施适用地段功能工程措施固沟工程建淤地坝沟谷地段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修小水库营造防护林(生物工程)措施适用地段功能工程措施护坡工程封坡育林育草缓坡地段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生产修筑水平梯田保塬工程平整土地部分塬面合理利用沙土,提高劳动生产率营造护林网(生物工程)措施适用地段功能农业技术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耕作区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发展生产选育良种、地膜覆盖、喷灌滴灌、科学施肥等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不适宜耕种的地区恢复地表植被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有条件的地区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防止暴雨对表层的冲刷2.湿地面积萎缩湿地面积萎缩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地壳运动人为原因:不合理围垦、过度开发生物资源、污染日益严重、采矿湿地面积萎缩的危害湿地面积萎缩会改变局地小气候,使降水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面积萎缩的治理措施①加强湿地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③积极实施退耕还湿工程,恢复已破坏的湿地;④鼓励保护性的开发,如生态旅游等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2.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第1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第2题,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就是建立在湿地被开垦的基础上。答案:1.B2.D坡面侵蚀是指在坡面上发生的一切侵蚀现象。读下图,完成3~5题。3.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4.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5.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上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3题,直接读图即可获知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C正确,A错误。图中曲线斜率大表示地面侵蚀强度变化快。图中坡度在20°~40°曲线变平缓,B错误。图中显示坡度超过4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D错误。第4题,坡度大,受雨面积小,坡面流量变小,因此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D正确。植被破坏的程度与坡度关系不大;材料未显示降水量及降水强度与坡度的关系;坡度大,坡面径流流速大。故A、B、C错误。第5题,因为鱼鳞坑能够拦截地面径流,所以其前方水分条件好,植树更容易成活。根据径流流向,②位于鱼鳞坑前,故B正确。答案:3.C4.D5.B
本文标题: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小专题 大智慧 浅析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课件 新人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52593 .html